每日經濟新聞 2018-11-09 09:30:30
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北京市綠色信貸的規模超過了9800億元人民幣,占全部信貸的比重達到15%,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綠色債券的發行規模居全國首位。
每經記者|張壽林 每經編輯|姚祥云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綠色金融旨在充分發揮資金在資源配置當中的引領作用,充分運用金融手段,對綠色發展的項目、企業予以激勵,對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項目和企業予以約束,促進生產力、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轉變,從而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可持續的增長。
11月8日,在主題為“推進綠色金融國際合作與首都綠色金融中心建設”的2018北京綠色金融國際論壇上,北京市副市長殷勇透露了北京發展綠色金融的未來計劃。
他提出,將積極運用融資擔保、財政貼息等政策工具,引導、激勵金融機構更多投向綠色產業;支持各類綠色投資基金發展,帶動社會資本投資綠色企業;在重點領域積極推動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完善對高污染領域的限制性金融政策。
他還提出,積極借鑒國際成熟市場綠色金融發展經驗,積極推動中英經濟財經對話相關綠色金融議題的成果在京率先落地實施。
殷勇披露了北京綠色金融相關數據。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北京市綠色信貸的規模超過了9800億元人民幣,占全部信貸的比重達到15%,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綠色債券的發行規模居全國首位。
從社會基礎看,綠色低碳正成為北京人的生活方式。首都人民身體力行傳播綠色低碳的生活理念,選擇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騎自行車的人越來越多。2017年北京市中心城區綠色出行的比例達到72%,殷勇預計今年還將提高一個百分點。
殷勇介紹,今年前三季度,北京PM2.5的平均濃度為每立方米50微克,比去年同期下降17%,創有監測記錄以來同期歷史最低值。北京的綠植覆蓋率在40年前的改革開放初期是16%,如今是61%。綠色發展正在成為城市生活的廣泛共識。
基于以上考慮,在今年7月北京市委市政府發布的《北京市關于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重要舉措的行動計劃》中,正式提出北京要在城市副中心爭取設立國際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進一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創新發展綠色金融工具,積極引進綠色投資機構,著力打造綠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綿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宜居城市,打造一個沒有城市病的副中心,為全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探索和積累經驗。
殷勇認為,發展綠色金融、建設綠色金融中心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加強統籌謀劃,“我們將在人民銀行和各監管部門的支持指導下,著力培育和建設綠色金融發展的長效機制。”他說。
北京將進一步完善綠色金融發展的體制機制,處理好政策激勵與商業可持續的關系,處理好強制約束和自愿原則的關系,處理好鼓勵創新和加強監管的關系,積極運用融資擔保、財政貼息等政策工具,引導、激勵金融機構更多投向綠色產業。支持各類綠色投資基金發展,帶動社會資本投資綠色企業。在重點領域積極推動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完善對高污染領域的限制性金融政策。
此外,北京將進一步優化綠色金融發展的營商環境。在今年8月份國務院組織的全國首次營商環境評價中,北京市在全國排名第一,已經成為中國營商環境最佳的城市。在剛剛公布的世界銀行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中,中國在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當中的排名,從上期的第78位躍升至第46位,一次性提升了32位。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選取了中國兩個樣本城市,北京就是其中之一。
殷勇提出,還將落實北京優化營商環境新的三年行動計劃,深化“證照分離”改革,簡化投資審批手續,落實好支持民營經濟的措施,做好知識產權保護,使綠色金融項目更多落地,加快形成示范效應。推動制定并在京率先實施國際統一的綠色標準,強化北京網絡節點和信息樞紐的作用,積極借鑒國際成熟市場綠色金融發展經驗,積極推動中英經濟財經對話相關綠色金融議題的成果在京率先落地實施,推動北京城市副中心與倫敦金融城深化綠色金融的合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