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1-07 19:42:56
達能全球高級副總裁潘思佳表示,達能見證著中國消費市場快速、穩健的增長。達能堅信,進博會將會進一步促進中國的消費升級,也將為全球貿易創造新的發展機遇,推動中國經濟平穩、持續、高質量發展。
每經記者|陳祺欣 每經編輯|陳俊杰

達能全球高級副總裁潘思佳(Pascal De Petrini) 圖片來源:達能集團供圖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正在上海舉行。
世界知名食品集團達能(DANONE)是被進博會吸引的眾多跨國企業中的一家。達能集團的業務遍及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入中國市場以來,達能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果,也見證著中國消費市場快速、穩健地增長。
在進博會舉行期間,達能全球高級副總裁潘思佳(Pascal De Petrini)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的書面采訪。作為一家跨國健康營養食品飲料企業,達能看到的是,進博會為中國消費者們帶來了全球的優質進口產品,使得消費者能進一步享受到全球化帶來的福利,滿足消費升級需求,促進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達能堅信,進博會將會進一步促進中國的消費升級。
NBD:作為知名跨國企業,達能如何看待進博會的意義?
潘思佳:達能非常支持進博會這一創舉。我們知道,進博會旨在與世界一同分享中國經濟穩步增長所帶來的發展機遇。達能相信,進博會不僅僅為中國帶來了世界各地優質的進口產品,同時也展現了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擁抱經濟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決心。
達能也非常認同習近平主席的觀點,即進博會搭建了一個獨特的平臺,有助于各國深化經貿合作,推進經濟全球化發展。
達能見證著中國消費市場快速、穩健的增長。達能堅信,進博會將會進一步促進中國的消費升級,也將為全球貿易創造新的發展機遇,推動中國經濟平穩、持續、高質量發展。
NBD:您認為中國擴大進口、促進貿易平衡,對促進中外企業深入合作、提高中國人民消費水平和消費質量有哪些作用?
潘思佳:自進入中國市場以來,達能有幸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果。達能多年在華發展的經驗讓我們堅信,開放的經濟和平衡的貿易將進一步優化中國的經濟和貿易結構,促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的發展。
達能堅信,通過持續的擴大開放措施,中國將創造一個更為有活力的市場,實現更為優化的營商環境,吸引更多像達能這樣的外資企業,與中國企業攜手共同發展。例如,達能與蒙牛合作,助力蒙牛乳業的創新和高端產品的開發。
此外,對外開放的擴大和貿易的進一步平衡將創造更多的機會,幫助更多的優質產品從世界各地進口到中國,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拓寬渠道。消費者和企業不出國門就能體驗全球質優價廉的產品,充分享受全球化帶來的福利,較好地滿足中國消費升級需求,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NBD:進博會能夠給達能帶來哪些幫助?對于通過進博會挖掘更多國內外市場潛力,進一步優化中國市場布局,您有何期待?
潘思佳:此次進博會上,達能將展出來自10個國家和地區的80多款產品,不僅包括愛他美、諾優能、紐迪希亞、依云、波多、極境之蘭等為中國消費者所熟知的產品,還包括暢銷海外市場的有機嬰幼兒輔食產品禧貝和植物基飲料Silk。
此外,達能將帶來一些具有獨特性的新品。愛他美白金版新品和愛他美低敏配方這兩款新品將在進博會上首次亮相。我們還將展示1919系列酸奶,以此紀念達能歷史上的第一罐酸奶產品。
這次參加進博會,除了讓達能來自世界各地的健康產品與中國消費者“親密接觸”,我們也希望將先進的健康飲食理念帶給中國消費者。
達能見證了中國消費市場快速、穩健地增長。達能堅信,進博會將進一步促進中國的消費升級。作為一家跨國食品飲料企業,達能將抓住進博會及擴大對外開放帶來的巨大機遇,將達能在世界各地的更多健康、優質的產品引進中國市場,把健康的飲食理念傳遞給中國消費者。
NBD:面對消費升級,達能會采取哪些措施應對?未來在中國市場的戰略和布局是怎樣的?
潘思佳:中國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市場活力,對此達能深信不疑。近年來,中國消費市場保持平穩快速增長,規模穩步擴大,結構持續優化。消費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并不斷為中國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達能見證了中國消費者對于健康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在活躍的市場需求推動下,達能不斷地為中國消費者帶來世界各地的優質進口產品,滿足消費者對健康食品飲料產品的消費需求,包括高端進口礦泉水依云,嬰幼兒配方奶粉愛他美、諾優能,有機嬰幼兒輔食禧貝系列以及醫學營養品等。
此外,達能也看到了千禧一代正在推動中國市場消費習慣的轉變。千禧一代傾向于選擇更為健康的食品飲料、更為便捷的消費方式、適應城市化生活方式的分銷方案,這為達能這樣的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機遇。
我們認為,消費升級同樣也意味著消費理念的升級。中國消費者關于營養、健康膳食的意識在不斷提升,這與達能“飲食與健康革命”的企業理念十分契合。在此基礎上,達能將繼續致力于支持中國消費者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