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0-29 20:58:01
容亞當認為,一個國際化城市,首先要有現代化的金融服務業,這樣才能迎接世界資本;其次,政府要引進創新企業,就要有相應的行政管理和政策環境;第三,媒體、藝術、設計等文化創意產業也非常重要;最后,要注重打造城市旅游業,通過“旅游+”帶動現代服務業,吸引投資者。
每經記者|劉艷美 每經編輯|楊歡

圖片來源:攝圖網
當我們都在談論“國際化”的今天,什么樣的城市,才能被稱為國際化城市?
10月29日,在南京舉行的“中國社會科學論壇——新型全球城市國際研討會暨南京城市國際化發展論壇”上,戴德梁行大中華區戰略發展顧問部高級董事容亞當談到,城市要實現國際化發展,應做好城市和交通規劃,打造國際化交通系統,并發展高質量新能源產業。
他建議,城市在引進國際組織和跨國公司總部的同時,也要主動“走出去”,提升海外影響力;同時,要引進有國際影響力的會議、賽事,通過友好城市等平臺,開展國際交流合作。
國際化城市的標準是什么?容亞當認為,可以簡單地從兩個方面進行衡量。
一是對外經濟水平。首先是外貿占城市GDP比重,以南京為例,其外貿總量約占城市GDP總量1/5,低于上海、廣州,但高于北京,說明還不錯;其次是境外投資,南京不僅低于上海、廣州,也低于蘇州,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二是對外開放交流水平。具體而言,包括大型跨國公司數量、金融產業、國際旅游人數及國際會議次數四個衡量指標。他特別提到,金融對城市發展非常重要,“沒有金融產業就沒有國際化城市”。
容亞當還以美國波士頓為例,探討“世界創新之都”究竟如何煉成。
“我們研究波士頓近20年的發展歷史發現,城市創新能力的形成過程可以總結為‘3T’,就是包容性、人才和技術。”容亞當解釋說,只有先創造包容性的城市文化,才能吸引更多優秀人才,進而為高新技術產業等發展提供支撐。
那么,如何才能讓開放包容的城市文化真正落地?
容亞當首先提到城市規劃。他仍以波士頓為例分析,1991年到2016年是美國交通改造的重要階段,通過公共交通、自行車和步行系統,建造以TOD為基礎的城市。現在,波士頓40%的人出行都依賴軌道交通,還有近15%的人主要通過自行車或步行方式出行,這大大解決了交通擁堵問題。
除了“硬環境”,還有“軟環境”。“就像深圳一樣,‘來了就是深圳人’,這種歡迎人才、歡迎企業的態度也非常重要。”
容亞當進一步總結說,一個國際化城市,首先要有現代化的金融服務業,這樣才能迎接世界資本;其次,政府要引進創新企業,就要有相應的行政管理和政策環境;第三,媒體、藝術、設計等文化創意產業也非常重要;最后,要注重打造城市旅游業,通過“旅游+”帶動現代服務業,吸引投資者。
他還強調人才的重要性,“未來城市國際化最需要的就是優秀人才”。他建議,城市在引進國際組織和跨國公司總部的同時,也要主動“走出去”,提升海外影響力;同時,要引進有國際影響力的會議、賽事,通過友好城市等平臺,開展國際交流合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