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0-17 13:26:07
在10月15日戛納秋季影視片交易會上,騰訊視頻與BBC Studios正式宣布了 “博思星人(BBC Earth Tribe)”合作,以期打造全新的BBC粉絲社區,而在這一合作中,網友對紀錄片內容的設想將有可能呈現于正片之中……
每經實習記者|張玉路 每經編輯|杜蔚
最近紀錄片領域的風頭仿佛被騰訊出完了。繼騰訊紀錄片真人秀《奇遇人生》豆瓣獲得9.2分的高分之后,10月15日的戛納秋季影視片交易會上,騰訊視頻與BBC Studios正式宣布了 “博思星人(BBC Earth Tribe)”合作,以期打造全新的BBC粉絲社區,而在這一合作中,網友對紀錄片內容的設想將有可能呈現于正片之中。
個人設想最終能呈現在正片之中,沒有誰能不心動。在過去兩三年視頻網站還在為紀錄片版權圈地跑馬時,有誰能想到這么一天呢?
量變之后的薅羊毛時刻
2015、2016年時,優酷、愛奇藝和騰訊(以下簡稱,優愛騰)還奔波于全球,兢兢業業地實現量的突破。據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統計,在優愛騰三家付費紀錄片數量上,騰訊以1260部位于第一,愛奇藝和優酷則分別以764部、347部緊隨其后。而日前宣布與Discovery合作,還未實現內容VIP的B站,其紀錄片數量則達到了1958部。
通過持續性的燒錢,優愛騰和B站的版權庫中已包括了BBC、美國歷史頻道、探索頻道、國家地理、Discovery、NHK、HBO、ITV、VICE等十幾家知名紀錄片制作機構。與此同時,視頻網站還開始了紀錄片內容的自制。此次騰訊的“胖滾計劃”,正是針對自制內容展開的。
對視頻網站而言,緊箍咒一樣的版權問題,在過去幾年高頻次的購買及自制中已成為歷史。視頻網站的任務也從擴容轉為變現。此次騰訊紀錄片的“胖滾計劃”中想達成的紀錄片投資、制作、引入合作,都給紀錄片的商業化變現帶來了無限可能,正如騰訊視頻推出的自制綜藝《創造101》那樣。
目前,在騰訊視頻紀錄片中能對標《創造101》的,還只有將于10月28日播出的《風味人間》。作為陳曉卿出走央視后執導的第一部紀錄片,《風味人間》還未播出就收獲了諸多期待。這是部純自制內容,騰訊在《風味人間》立項之初便有了進入項目的機會,繼而擁有了實現紀錄片內容與商業變現深度融合的可能。
畢竟羊毛出在羊身上,投入了那么多,薅羊毛的時刻終于到了。
《風味人間》真正考較的并非陳曉卿
薅羊毛似的變現一向是騰訊的看家本領。在過去,變現一直是紀錄片的難點,直到近幾年新興媒體機構才提供了一些好的范例。像一條和二更這樣的新興媒體機構,從內容制作之初便融入廣告,有效減少了受眾對廣告的抵觸。現在,這種方法被騰訊視頻運用到了陳曉卿的《風味人間》中。
在《風味人間》的預告片中,作為贊助商的家樂福,其門店和運輸車頻繁出現。據家樂福中國官方微信消息,在《風味人間》播出時,家樂福還將同步出售《風味人間》呈現的食材。
在今年6月《風味人間》的推廣會上,騰訊視頻商業化總經理王瑩曾表示:“我們突破了以往的廣告變現模式,采取一級/二級品牌贊助的模式,使品牌和紀錄片肩并肩的站在一起。”她同時表示:“此次嘗試用IP授權與廣告招商聯動作為突破口,進一步延展紀錄片IP對于商業及用戶的線上線下整體的影響力。”
對于騰訊視頻的“胖滾計劃”而言,其終極目標應是在投資、制作及合作過程中的商業變現,陳曉卿的《風味人間》便是最好的例子。還有10天,《風味人間》就要播出了,但對這部紀錄片真正的考較并不在陳曉卿身上,而在騰訊的紀錄片商業模式到底能否被觀眾接受。
紀錄片行業想實現正向循環的內容生態,成熟的商業模式不可或缺。不管是正在推出的“胖滾計劃”、還是未上線的《風味人間》,對逐漸不小眾的紀錄片而言,商業化變現模式已然到出結果的時候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