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9-27 23:18:49

2018年9月21日,中秋節的前兩天,17歲的向歲俊收到一封來自重慶的信,以及一套《凡爾納三部曲》叢書,落款為“項琥叔叔”。信中鼓勵她在埋頭前行的時候,一定也要仰望星空,要像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樣,擁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和果敢的意志,即使面對絕境和困難,也不要灰心喪氣。
向歲俊是2017年“少年英才”公益計劃108名孩子中的一位,2018年,這項由新華信托、重慶明天公益基金會與共青團重慶市委合作的公益項目已進入第二年,與同學們的互動交流也更加深入和頻繁。
近年來,新華信托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熱心公益事業,先后參與發起了“少年英才”“青春再出發-涉案未成年人幫教與維權”“國學經典薪火傳承”“貧困學子國學夏令營”“幸福家園”等多個公益項目。2018年,新華信托以公益項目為支點,以扶貧必扶智為信念,在帶動困難群眾脫貧致富的路上精準發力,為打好扶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力量。

無人區的一抹綠
生態扶貧,利在千秋。13年前,在我國生態安全的重要“戰場”——甘肅省,“幸福家園——生態公益綠化扶貧行動”在這里成立,希望依靠社會公益愛心植樹造林,在幫助山區農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條件同時,也提升公眾參與生態保護的意識,為西北干旱區與黃土高原的交匯處鑄造綠色生態屏障。
項目開展13年來,已先后在甘肅省通渭和永登地區累計種植沙棘林11萬畝、沙棘樹3000多萬株,這片原本無人居住的土地也因此有了層層綠意。
2018年8月18日,新華信托和重慶明天公益基金會一行21人來到甘肅省永登縣下古山村,認捐50畝沙棘林。這也是2017年以來,新華信托積極響應國家精準扶貧號召,第二年參與“幸福家園”公益活動,以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兩年以來,新華信托公司及員工、重慶明天公益基金會累計向該項目捐贈金額近百萬元。
在新華信托總經理、重慶明天公益基金會發起人項琥的帶領下,志愿者們回訪了去年種下的沙棘林,在嚴苛的自然環境和土壤條件下,“新華信托愛心林”的存活率超過60%,頑強挺立于黃土地之上。據當地村民介紹,他們正在改進種植方法,爭取明年將存活率提高至80%。
作為義工代表,同時也是“幸福家園”公益綠化大使,項琥表示,新華信托是一家民營金融企業,改革開放40年來,民營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全社會的幫助與支持,應該飲水思源,回報社會,自覺投身于脫貧攻堅戰中。

留守兒童們的“身邊人”
近年來,留守兒童問題愈發受到全社會的關注。為護航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健康成長,2017年6月,新華信托、重慶明天公益基金會聯合重慶市人民檢察院共同發起“青春再出發——涉案未成年人幫扶與維權”公益項目。
該項目旨在為家庭貧困、缺少監管條件、犯罪情節較輕的青少年及被害人提供心理疏導和幫教援助,幫助他們重新回歸社會。項目首期在重慶渝中、江北等6個區進行試點,截至2018年8月,共承接幫扶任務60余件,結案21件,開展各類幫教活動逾百次,充分體現了司法溫情及社會責任。
2018年8月20日,重慶市檢察院聯合市婦聯、團市委等多部門共同啟動“莎姐”法治驛站進鄉村活動暨第二期“青春再出發”項目,將繼續關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尤其是對于因家庭教育缺失、親情關愛缺乏、安全防范意識不強,而走上犯罪道路的農村留守兒童、城市困境兒童。
數據顯示,今年1至6月,重慶檢察機關共批準逮捕侵害未成年人人身權益案件304件372人,提起公訴368件449人。其中,批準逮捕侵害留守兒童、困境兒童人身權利案件63件68人,提起公訴58件64人,受到侵害的留守兒童、困境兒童有84人。
在第二期“青春再出發”項目中,幫扶范圍已從去年的6個區縣院試點,擴大到29個檢察分院和區縣檢察院。
此外,在“莎姐”法治進鄉村活動中,重慶明天公益基金會培養和資助的“莎姐”司法社工,將與“莎姐”檢察官、“莎姐”心理咨詢師、“莎姐”志愿者一起,組成44個流動法治驛站,針對性地深入留守兒童較多的鄉村,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流動普法,用游戲、動漫、案例等多種形式,重點對涉罪的農村青少年和受到侵害的留守兒童提供幫教和心理矯治。屆時將有更多涉案的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獲得更為全面的綜合司法保護。
聾啞少年的書法夢
2018年9月21日,在“新華信托·華恩1號教育扶貧慈善信托”資助下,重慶市聾啞學校書法培訓項目第二期開班,30名聾啞學生即將開始新學期的書法培訓。
作為重慶市首筆慈善信托,“華恩1號信托”于2017年10月成立,由市慈善總會作為委托人,新華信托作為受托人,信托期限為10年,用于資助有需要的學生、教師、學校或科研教育相關機構,以及從事教育扶貧事業的慈善組織等。在過去一年,首批20萬元捐贈資金已用于重慶市聾啞學校開展“墨香軒”書法社活動,對該校40名聾啞少年進行每周定期書法(軟筆)培訓,讓聽障學生樹立“寫手好字也有前途”的自信心,掌握一技之長,受益一生。
重慶市聾啞學校黨委書記、校長汪毅表示,一年多來,在“華恩1號信托”的有力支持下,同學們刻苦練習,積極參加各種公益活動、現場展示活動和各級各類比賽,陶冶了情操,鍛煉了意志,豐富了頭腦,提高了整體修養,對“書法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有了進一步的理解,樹立了學好書法、練好書法,努力做中華傳統文化傳承者的意識。
重慶市慈善總會副會長況由志也對“華恩1號”運行一年以來的成績表示肯定,他表示,衡量一個社會的文明進步,不是看吃穿住行的水平有多高,而是看社會對弱者,特別是對孩子們的關心程度,“華恩1號信托”資助聾啞兒童書法學習,既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也是幫助孩子們掌握一份生存技能,甚至可能培養出一兩位書法大家,于社會和個人都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新華信托總經理項琥,在此次“華恩1號信托”成立周年之際,項琥還以個人名義,通過重慶市慈善總,向重慶市聾啞學校定向捐贈10萬元。自今年以來,項琥以個人名義總計捐助了130余萬元,以“公益之心,慈善之意”詮釋了企業家的責任與擔當。
民建企業的責任落實
“脫貧攻堅民主監督是幫助地方黨委政府壓實工作責任、落實工作措施、務實推進工作,確保如期按要求完成脫貧攻堅工作任務”。9月21日,在奉節縣召開的民建重慶市委脫貧攻堅民主監督工作座談會上,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民建重慶市委主委沈金強如是說。
作為民建重慶市委委員,新華信托總經理、重慶明天公益基金會發起人項琥將沈主委的這段講話記在了扶貧重點工作中。
在這次大會上,沈主委指出,奉節縣雖然是國家級貧困縣,但圍繞“奉節是個好地方,有山有水有風光,有詩有橙有遠方”的發展思路,脫貧攻堅工作思路清晰,方向明確,措施有力,成效突出,他表示,民建市委將發揮參政黨地方組織作用,把奉節縣委脫貧攻堅中好的經驗和做法總結好宣傳好,積極反映他們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爭取得到解決落實。民建會員要努力做到“四要”,即政治上要堅定,履職要有成效,本領要高強,貢獻要有實招,一方面要盡力參與打好脫貧攻堅戰,一方面也要積極做好脫貧攻堅民主監督工作。
“打贏扶貧攻堅戰,企業要發揮作用”,項琥表示,在學習了沈主委的講話后,希望下一步積極參與奉節的扶貧工作中,緊跟民建重慶市委步伐,彰顯民建企業作為,結合基金會的公益職能,為促進農業發展、農村富裕、農民增收做出應有的、實質性的貢獻。
項琥表示,慈善事業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扶貧濟困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未來,新華信托將一如既往地秉承“回饋社會、服務社會、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公益之心,通過重慶明天公益基金會的專業運營,切實履行社會責任,會同社會各界公益力量,在公益扶貧之路上不斷前行。未來,新華信托將利用慈善信托的制度特點、自身平臺及專業優勢,調動更多社會資源參與到扶貧攻堅戰中,踐行金融企業社會責任,繼續為扶貧工作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