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9-21 00:03:37
每經記者|陳玉靜
回顧2018年上半場,市場環境頗不平靜。受制于國內外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金融去杠桿、緊信用等因素影響,加之眾多此前不合規平臺的風險不斷暴露,金融市場似乎變得“緊張”起來。在此情況下,投資者如何破除焦慮、財富管理應該如何做成為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
恒天財富股份董事長周斌表示,對于高凈值人群來說,財富管理永遠是一件要考慮的事情,但是做好財富管理需要方式方法。他認為,首先專業的資產管理人不可或缺,其次投資者教育也不能輕視,這也是恒天財富設立8·18理財節的初衷。恒天財富希望通過理財節的方式向投資者傳遞科學的投資理念與財富管理方法,進一步提升投資者的專業知識,使其投資之路更加理性、從容,尤其是在當前充滿焦慮感的市場環境下。
財富管理的供給側急需一次結構性的改革
在上半年總體不平靜的情況下,有三個領域的表現更為顯眼。其中一個是互聯網金融領域,在過去的6、7月份,數十家公司密集暴露出問題;其次是債券市場,上半年債券違約數量明顯增多,就類型來看,多為交易所市場發行的中小企業債、私募債,其中以民企融資為主,而國企、央企也出現了一些債券違約情況;最后是股市的低迷,在整體指數不斷走低的情況下,上市公司市值不斷縮減,大股東爆倉、接連引發踩踏等情況。
對此,周斌認為,首先對于國內的投資理財市場和財富管理市場而言,過去的十年是快速發展的十年。以信托為例,信托計劃在最近十年成為中國高凈值客戶專享的理財產品,信托行業管理的信托資產總規模也從2008年的不到1萬億發展到現在24萬億的水平,與此同時,銀行理財、保險資管、券商資管、公募基金及基金子公司等大資管規模也在不斷擴容,升至125萬億的水平。
但是,伴隨大資管快速發展的還有一些混亂,特別是在2012、2013年以后。周斌表示,此后大批民間資本進入到財富管理圈、金融圈,一方面是從牌照角度進入,比如保險、私募基金;另一方面是以技術創新的角度進入,比如互聯網金融,2013年之前是以P2P為代表,最近是比特幣、區塊鏈。“每個行業在初創期都會經歷混亂發展,之后進入到監管規范、治理整頓階段,然后再進入下一階段的規范發展期”,周斌解釋。
“財富管理行業現在也是處在這樣的當口,2018年是行業的嚴格監管階段,下一階段我認為會在三年以后,行業會迎來規范發展期”,周斌認為,中國的財富管理行業需求側沒有問題,大家都需要做財富管理,都需要理財,但是供給側確實急需一次結構性的改革。
其次,從宏觀來看,周斌表示,中國經濟目前確實面臨一些風險,其中最大的風險主要是金融風險,金融風險中尤以債務風險為重。“而如果金融危機一旦發生,將出現較大規模壞賬,不但影響到企業,還會影響到銀行,蔓延到每一個人,所以要從源頭,要從負債單元角度,主動把杠桿率、負債率壓下來,主動地壓比被動的泡沫刺破要來得更穩妥一些”。
周斌稱,當然國家層面也很早就意識到這個問題,國家在2013年初就已經提出總體的任務是要重點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后來越來越具體。從2016年底開始,提出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主要的措施是“三去一降一補”,去庫存、去產能、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
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是每個個體都要面對的事情當下安全第一
對于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周斌認為,這是所有人要共同面對的事情,大家在享受中國近二十年經濟發展紅利的同時,也要正視近些年金融抑制的結果。任何行業發展都有周期,這個周期可能是三年,也可能是五年,在這樣一個階段,一方面要轉換思維,“當環境發生變化時,如果還停留在過去的習慣性思維,那未來失敗的可能性或者說被新的趨勢、機會拋棄的可能性是比較大的,但最關鍵的是不要認為過去的思維總是對的”,周斌說道。
周斌稱,過去國人投資理財,很大的一部分是投資房產,但現在對房地產的定義是房住不炒,解決居住需求,不能滿足金融屬性。而且事實是目前房子無論是用來投資還是房地產開發行業,一本萬利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對投資者而言,接下來要降低住宅性地產在資產配置中的比例。而除了上述原因外,還因為整個國家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的五方面措施。
在這五方面措施中,抑制房地產泡沫首當其沖,其余四方面措施分別為穩住外匯、穩住債務、治理金融亂象、控制好貨幣政策與宏觀審慎政策。周斌表示,上述五方面措施是國家從去年開始就非常確定的舉措。當然,這五方面持續不斷的政策,也一定會給每一個人的投資理財行為和結果有影響,比如說還能不能買房、能不能做海外投資、能不能做P2P、還能不能去參與一些企業的高收益的融資等,但是這對個體或者機構的投資行為也非常具有指導意義。“在我看來,這也是如何在當前所謂復雜的金融環境中破解焦慮的一種方式。稍微看得清楚一些、站得高一些,看得遠一些,也就沒那么焦慮了”,周斌解釋道。
“財富管理的主要目的,是能夠讓投資人現有的財富在未來仍然能夠擁有和現在一樣的購買力或者說消費力,首先是保全,其次保值,然后才是增值、傳承”,周斌說道,投資者應認識到財富管理與國家興衰、經濟增長密切相關。
總體而言,周斌認為,對于財富管理,投資者要轉換思維,去想真正的財富管理需要做什么;另一層面是財富管理的方法,主要是兩點,第一是買什么,在什么時間買,這是一個專業問題,稱之為選擇;第二是買多少,稱之為配置,這比買什么、什么時候買更難。周斌進一步解釋:“比如在整個財富管理的籃子里面,不動產、金融資產、國內、海外分別占多少,海外的話各個幣種分別占多少,怎么樣去作分配,怎么樣對沖,怎么樣調倉,這件事情普通人做不了,因為這件事情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專業學習、專業訓練,需要團隊長時間的專業經驗積累,同時需要巨大的系統的投入,最后才能出現概率比較高的正確的盤子和結果。”
投資者亟需專業的投資教育
在這種情況下,周斌表示,財富管理一定要選擇專業的財富管理機構來管理自己的財富。但是相較個人理財投資的發展歷程,國內的投資者教育更是不成熟,尤其是在“資管新規”落地的背景下,監管明確打破剛兌,以及近兩個月P2P問題平臺頻出,讓慣于無風險獲益的投資者不知所措,也由此真正見識了風險的來勢洶洶。但從另一種角度看,這或許將成為投資者教育的最好契機,這也是恒天財富設立理財節的初衷所在。
有需求就會有供應,金融市場同樣如此,在需求的刺激下催生出復雜多樣的金融產品。雖然有監管部門對其進行各種各樣的要求、披露,但是購買者、投資者自己也要有更好的辨別能力去識別它。其中,周斌認為,理性投資便是一種認真的投資態度。比如,在投資前仔細地理清思路,明確投資的邏輯,并在風險可接受范圍內進行資產配置;在投資后,認真花時間回顧結果,對之前的投資邏輯進行反思和修正。從而在每一筆投資中不斷改進、不斷前進。
追溯歷史,作為以客戶為中心,切實保護投資者利益的代表,恒天財富不僅推出高于監管要求的“強制匹配政策”(即,即使投資者堅持購買與其風險承受能力不匹配的產品,為保障投資者利益,恒天財富仍然不會向其出售該產品),在產品配置過程中進行個性化風險揭示等,還通過線上“恒樂匯-財富空間”、權威媒體平臺以及線下“金融進社區”、“青少年財商教育”、“大型財富管理專業論壇”等系列活動進一步夯實投教工作。
恒天財富8·18理財節自8月18日起,在線上通過官方微信、恒樂匯財富空間等平臺,為投資者奉上了專業而豐富的前沿投資策略;同時,理財節線下系列投資論壇,也在9月份陸續登陸了全國各大城市,匯集各投資領域專家以現場互動的形式,與投資者一起解讀監管政策,碰撞投資智慧。
周斌認為,投教工作當以投資者為重要核心。在國家經濟轉型和金融監管趨嚴的關鍵時期,打破“剛性兌付”已經成為財富管理行業長遠發展的必然趨勢之一。在此背景下,加強投資者教育,培養“合格投資者”,是財富管理行業今后的重要任務,需要社會各界及包括恒天財富在內的專業合規機構共同努力來完成。
當下投資者亟需專業的投資教育,以扭轉風險淡漠的意識,來應對新財富管理時代。一言以蔽之,敬畏風險,理性投資,不斷學習。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