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轉型近5年稀土業務仍靠賣資源支撐 包鋼股份298億募資項目落地“變奏”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8-20 22:54:22

包鋼股份達到甚至超過當初計劃的尾礦庫開發利用項目承諾業績,僅耗費約7.27億元,為原計劃的22.09%。根據目前披露的信息,包鋼股份尚未有重啟自建尾礦庫開發利用項目的計劃。

那么這是否意味著,當初的定增計劃并非最優解決方案?7月6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按照包鋼集團宣傳部要求于當日向對方發送采訪函。包鋼股份方面于8月15日回應稱,原計劃的自建尾礦庫資源開發利用工程在推進的過程中,受到資金、項目審批等諸多因素影響,推進緩慢。而后向集團收購的相關資產,其生產工藝路線、產品品種、產能,與定增時的方案基本相同。

 每經記者|李少婷     每經編輯|張海妮    


包鋼股份部分關聯交易示意圖  圖片來源:鄒利 制圖

沿著包頭市的標志性街道“鋼鐵大街”一直向西走,在橫跨昆都侖河后,“包鋼歡迎您”的字樣出現在眼前,提示訪客走入了內蒙古工業“長子”的地界。

包鋼集團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少婷/攝

包頭素有“草原鋼城”之稱。包鋼集團下屬兩家上市企業包鋼股份(600010,SH)和北方稀土(600111,SH),其中包鋼股份主要承載鋼鐵業務,并于近年確立了從傳統鋼企向資源型企業轉型的關鍵戰略。

轉型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節點就是包鋼股份于2015年定增298億元,募資投向包括向控股股東包鋼集團收購并開發利用一座價值百億的稀土尾礦庫資源,而2018年是業績承諾期的最后一年。但包鋼股份并沒有完全按照定增計劃開發稀土“寶藏”,僅通過不足10億元的生產線購買和租賃,包鋼股份就實現了年凈利潤超10億元的目標,而正是這種售賣稀土精礦的模式讓這家鋼鐵企業的稀土利潤一躍超過了鋼鐵業務。

“從2017年經營數據看,資源開發帶來的利潤占比超過一半,可以看出公司向資源開發轉型的成果。”包鋼股份方面在回應轉型效果時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不出意外,包鋼股份將順利完成最后一年的業績承諾,但是稀土資源開發的效果并未按照原計劃達成。《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包鋼股份稀土產品目前仍主要停留在稀土精礦層面,曾擬開發的硫精礦、鈮精礦等均未達產。

鋼鐵業務仍是營收主力

年報顯示,包鋼股份2017年實現營收536.84億元,同比增長73.0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0.61億元,同比大增2324.05%。

這得益于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稀土精礦價格大幅上漲。2017年內,稀土價格不斷上漲。2017年10月,北方稀土與包鋼股份重新簽訂《稀土精礦供應合同》,稀土精礦交易價格為14000元/噸(含稅16380元/噸),漲幅為51.35%,自2017年9月1日起執行,這無疑增厚了包鋼股份的利潤。

鋼鐵行業復蘇也是包鋼股份利潤大增的原因之一。包鋼股份2017年全年產鐵1403萬噸,同比增長15.4%,產鋼1420萬噸,同比增長15.4%,生產商品坯材1304萬噸,同比增長13.2%。2017年,包鋼股份的四類主營業務產品——管材、板材、型材和線棒材,毛利共計約53.85億元,相較于2016年的17.73億元上漲約203.72%。

同時,包鋼股份2017年完成降本增效66.39億元,超計劃16.79億元。

包鋼股份于2015年定增募資298億元,這也成為公司轉型資源型企業的一個關鍵節點。而說到轉型,這個念頭則萌芽于2013年年底。如今公司轉型效果如何?包鋼股份2017年年報數據顯示,期內通過銷售稀土精礦17.6萬噸獲利13.36億元。包鋼股份方面稱,稀土精礦銷售收入占總比4.46%,利潤占比64.5%。

包鋼股份方面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公司2018年一季度銷售稀土精礦6.4萬噸,實現營業收入8.97億元。一季度公司營業收入為130億元,稀土精礦收入占比約7%。不過,由于季度報告不披露單項業務數據,稀土業務的利潤、占比等數據不方便提供。

“公司提出從傳統鋼鐵企業向綜合性資源開發企業轉型,沒有提出具體的財務指標(方面)的目標,從2017年經營數據看,資源開發帶來的利潤占比超過一半,可以看出公司向資源開發轉型的成果。”包鋼股份回應稱。

包鋼股份還表示,在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動下,2016年、2017年鋼鐵行業利潤水平顯著提高,公司鋼鐵業務利潤大幅度提高,如果從2016年之前鋼鐵行業的盈利水平看,公司的資源轉型成果更為顯著。

不過,不可忽視的一點是,稀土精礦的價格在2017年漲勢突出,相較于2016年之前的長期低迷狀態大有改善。百川資訊稀土分析師杜帥兵向記者介紹,包鋼集團內部的交易價格相較于外部市場價格不具有可比性——“包頭的那個礦(指包鋼股份開發的尾礦)沒有市場價格,因為不在外面流通”。但2017年這一內部價格也有了較大漲幅,“這是內部調價,14000多也是便宜的,北方稀土也賺錢”。

定增計劃多數產品未達產

按照此前2015年的定增計劃,尾礦庫開發利用項目投入總資金32.91億元,以3年為建設周期,于2016年10月投產,滿產年度將實現年利潤總額41.73億元,年凈利潤31.29億元,投資回收期為5.22年(含建設期3年),經濟效益顯著。

按照2018年包鋼股份與北方稀土關于稀土精礦的交易預期,這一尾礦庫開發利用項目通過出售稀土精礦實現的凈利潤可超過33億元,超過2014年披露的可行性報告中預計的項目投入總資金。

而實際上,包鋼股份投入的資金不足10億元。根據包鋼股份披露,其在2016年11月以前僅對尾礦庫開發利用項目投入合計744.69萬元。2017年4月,包鋼股份7.11億元收購包鋼集團下屬寶山礦業公司白云鄂博資源綜合利用工程相關生產線,以期實現對尾礦資源的開發利用,其中還包括產成品庫存超過4萬噸。2018年,為擴大稀土精礦生產能力,包鋼股份以租金840萬元/年,租賃北方稀土稀選廠廠房、設備,租期一年,并稱“不排除收購的可能”。

包鋼股份尾礦庫航拍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少婷/攝

據此計算,包鋼股份達到甚至超過當初計劃的尾礦庫開發利用項目承諾業績,僅耗費約7.27億元,為原計劃的22.09%。根據目前披露的信息,包鋼股份尚未有重啟自建尾礦庫開發利用項目的計劃。

那么這是否意味著,當初的定增計劃并非最優解決方案?7月6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按照包鋼集團宣傳部要求于當日向對方發送采訪函。包鋼股份方面于8月15日回應稱,原計劃的自建尾礦庫資源開發利用工程在推進的過程中,受到資金、項目審批等諸多因素影響,推進緩慢。而后向集團收購的相關資產,其生產工藝路線、產品品種、產能,與定增時的方案基本相同。

尾礦庫資源開發利用工程項目原計劃形成的具體產品,包括鐵精礦34.49萬噸/年、稀土精礦31.25萬噸/年、硫精礦4萬噸/年、鈮精礦2.99萬噸/年和螢石精礦43.92萬噸/年。

但目前包鋼股份距離上述目標仍有較大差距。包鋼股份在2016年年報中預計2017年生產稀土精礦30萬噸,螢石精礦20萬噸,鈮精礦2萬噸,硫精礦2萬噸。但實際上,僅稀土精礦目標達成,鐵精礦主要從關聯方購入,公司在2017年半年報中表示,“螢石精礦、鈮精礦等產品的生產正在積極調試”。今年5月,包鋼股份表示年內螢石精礦產量預計為10萬噸左右。

包鋼股份方面回應稱,從目前運行情況看,今年(2018年)鐵精礦、稀土精礦的生產超過計劃,其余產品低于計劃。螢石精礦的試生產正在進行中,生產技術參數在調整、優化,年內有望取得突破性進展。鈮精礦、硫精礦的工業實驗已取得成功,目前尚未決定投入生產。

“公司不可能保證執行多年以前制定的基于當時市場預測所做的計劃。”對于定增時的方案,包鋼股份回應稱,會根據各產品的市場需求、價格等因素,決定是否生產及生產規模。

稀土鋼開發多年尚在成長期

盡管憑借產品價格大漲行情大幅提升了業績,但如何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先機,關乎包鋼股份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包鋼股份曾在2016年年報中表示,包鋼產品整體結構上多為低端產品,產品同質化競爭激烈,缺乏高端高競爭力產品,品種盈利水平較低,導致在產品質量、品種結構及銷售價格上與行業有較大差距。

轉型的希望依然寄托在稀土上。包鋼股份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研發、生產稀土鋼是包鋼股份由傳統鋼鐵生產企業向綜合性資源企業轉型的一部分。

早在2004年,包鋼股份就提出開發研究“稀土鋼”。2011年包鋼股份表示稀土鋼的研發和生產取得了重大進步,并于2013年提出“突出稀土鋼特色”,2016年產能550萬噸的稀土鋼板材生產線全面投產。

包鋼股份表示,產能550萬噸的稀土鋼板材生產線項目投資300多億元。從產品結構上看,稀土鋼板材各生產線達產,高端高效益產品比例增加,調結構的余地更大,噸鋼產品盈利能力將進一步提升。

“2016年,公司為推進已有稀土在鋼中應用研究和實踐成果的產業化,積極開展稀土鋼產品開發工作。”包鋼股份表示,其先后與中科院、北京科技大學、東北大學、內蒙古科技大學、北京鋼鐵研究總院等合作展開研究,取得一定的產品,部分產品也已實現規模化生產,因稀土鋼的產量、占比在其定期報告中未單獨統計和披露,所以不便回答。

包鋼股份于2017年制定了在“十三五”末稀土鋼產品產量占比達70%的目標,并回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對實現我們的既定目標充滿信心”。

但僅就現階段而言,稀土鋼產品對其利潤貢獻顯然有限。包鋼股份在今年初回應投資者時表示,“稀土鋼”品牌目前處在成長期,稀土鋼項目2016年底才全部投產,產能尚在釋放期,相應產品仍在市場開拓期間,相關設備運行尚未達到最佳狀態,對公司的利潤貢獻尚未完全顯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包鋼股份 轉型 稀土 尾礦庫 募投 變奏 包鋼集團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