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上半年險資攻“固收”防“權益” 風險溢價考驗識別能力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7-29 14:14:08

“我們賺的風險溢價就在考量我們的識別能力。”太平洋資管副總經理嚴赟華表示:“要根據自己的風險耐受度去尋找合理的產品配置,以控制信用風險。”

 每經記者|涂穎浩    每經編輯|姚祥云    

Upload_1532844712865.thumb_head

保險資金如何把握市場動向,抓住不同資產類別攻防輪換的投資機會一直被市場關注。

在28日舉辦的“2018中國資產管理年會”上,人保資產副總裁王小青表示指出,今年上半年,大多數同行對于固定收益的債券處于進攻階段。“今年固定收益的市場,策略上還是可以進的,優質的非標資產處于相對捕捉和進攻的階段。”他還指出,上半年險資對權益市場也許是防守的態度,但一些優質的公司不乏跌出來的機會。

多位保險資管人士均指出,一方面,保險資金對信用風險非常重視,另一方面,通過自身識別能力的提升,險資也可以獲得更高的風險溢價。

抓住固定收益投資機會

對保險資金而言,相對來說久期更長,對于風險償付能力要求也更高。秉持穩健的投資策略,是不少保險機構一致的選擇。

太平洋資管副總經理嚴赟華就表示:“在公司大類資產配置中,固收的比例很高,權益的投資則作為增厚投資收益的一個工具。”

對于短期波動容忍度更低的養老金資產,更追求絕對收益基礎上的相對回報,從今年的投資整體表現來看可圈可點。長江養老總經理助理、首席投資官初冬透露,在目前成立一個多月的時間,公司的稅延保險產品絕對回報有1.5%左右。

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王小青認為,“穩中有進”、“著眼長遠”,是險資運用應當堅持的原則。王小青表示,上半年險資攻“固收”防“權益””但他也指出,在處于變化的資本市場中,攻防也在進行轉換。

王小青還表示:“未來2-3年,固定收益的收益率也許還有一些增幅下行的空間,對于2019年、2020年到期資金再配置,再投資的風險,需要著眼周期的角度做一些提前的安排。”在他看來,今年整個貨幣相對來說較為充裕,為跨期的安排提供了角度。

國華人壽總裁助理章俊也認為,現階段,固定收益類資產吸引力還是非常強。“我們認為權益類資產還需要觀望。但從微觀面來說,企業的盈利是在不斷上升的,當估值水平下降到一定程度,盈利增長能夠支持估值水平下降的時候,這個市場的長期機會就會到來。”

對于資管的發展方向,中互保(寧波)產業基金董事長李寶忠認為,保險資管投資規模會越來越大、關注的投資久期會越來越長、保險資管投資會越來越智能、越來越結合實體經濟,此外,另類投資比例也將越來越高。

風險溢價考驗識別能力

對于資管新規打破剛性兌付,保險資管業界的態度一致樂觀。嚴赟華就表示:“落實到保險資管,還是以主動型管理產品為主,并沒有涉及到很多剛兌的產品。”

初冬指出:“打破剛兌以后,風險定價的能力要求越來越嚴格。”王小青也表示:確實對于險資運用中固定收益市場的風險定價有影響。”不過,他指出,現階段正處于打破剛兌的磨合階段,所以整體上的策略還是不以下沉信用風險為代價。” 

對于險資運用中的信用風險的防控,多位保險資管人士均表達了信心。

國壽資管副總裁于泳表示:“總體而言,險資信用風險控制是很好的。”他還指出,還要加強信用風險研究的能力,提升信用風險定價的能力,對于險資的固定收益類資產,風險的定價能力將會成為核心競爭力。”在于泳看來,在信用風險的管理上,還要增加金融科技的元素,完全靠人工能力還是有限的。

王小青也指出,保險資管同行都對信用風險非常重視,根據監管的要求,2007年開始對標準化和非標的產品都進行嚴格的風險控制,發揮了比較好的作用。在王小青看來,險資應當增強自己的捕捉能力,辨別信用風險的情況下,幫助實體企業渡過難關。

在章俊看來,有危就有機,要真實地甄別出市場的風險才能夠獲得這部分的超額收益。“對于信用風險市場判斷,要對行業的發展、產品的生命周期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信用風險產品投資的道德風險控制也需要引起關注。識別機制也非常重要。”他稱。

“我們賺的風險溢價就在考量我們的識別能力。”嚴赟華表示:“要根據自己的風險耐受度去尋找合理的產品配置,以控制信用風險。”在他看來,建立這種能力是要靠基本功練出來的,實踐當中能不能真正的做到、尋找到和風險匹配度相適配的產品,本身也考驗一個管理機構的管理能力。”

如何識別信用風險?初冬認為,多關注在整個經濟鏈中的位置,是上游還是中游、下游,跟對手方或者占用別人資源的能力到底有多強?你是資源占用方還是你的錢被別人占用?這對整個信用風險有很大的影響。其次,要關注資產的變現能力和真實杠桿能力、現金流。有這樣一個世界觀基礎加上具體的分析,其實能夠識別出一定的機會,甄別出風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險資 風險溢價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