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7-26 23:06:43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港航大數據實驗室主任徐凱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航運串聯著全球的供應鏈,對接著港口、代理企業等,一旦航運企業遭遇網絡攻擊,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導致部分業務中斷,出現影響物流甚至是國際貿易的一系列連鎖反應。更令人擔心的是黑客未來是否能竊取到貨物提單等物權憑證,甚至通過遠程控制、封鎖信息來達到劫持船舶的目的等。
每經記者|張曉慶 每經編輯|宋思艱
據美國媒體消息稱,7月24日,全球集裝箱航運巨頭中遠海運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遠海運集運)美國地區網站遭到網絡攻擊。根據相關報道,這家航運公司的一位發言人周二確認其美國地區網絡遭遇了勒索軟件的攻擊,但同時也表示該公司在美國以外的業務沒有受到影響。
中遠海運集運今日(7月26日)最新聲明顯示,此次網絡故障受影響的地區包括:美國、加拿大、巴拿馬、阿根廷、巴西、秘魯、智利、烏拉圭,上述地區郵件系統以及網絡電話系統目前暫時無法使用。
不過,中遠海運集運在聲明中強調,公司所有船舶仍照常運營,并且主業務系統正常運行。同時,公司建議客戶盡量使用公司網站的電子商務功能提交訂艙、提單指示及其更改,此外公司還提供了臨時的通信郵箱。
7月24日,中遠海運集運美國公司的高級副總裁Howard Finkel對美國航運媒體JOC表示,中遠海運集運的海外辦事處已向客戶通報了此次網絡襲擊事件。公司和客戶、船舶和碼頭之間的通信有所放緩,但可使用電話通信。
根據中遠海運集運7月25日聲明,由于公司美洲地區網絡發生故障,郵箱及電話(IP)均無法正常使用。為謹慎起見,公司曾一度關閉其他地區網絡以作進一步排查。不過,迄今為止,公司所有船舶照常運營,核心系統正常運行。公司已采取了有效措施,除上述故障地區以外,其他區域業務將很快恢復正常。故障地區業務仍在開展并將盡快全面恢復。
在中遠海運集運7月24日的聲明中也提到:“我們已經并將持續評估事態發展,采取相應措施,將目前事態對業務運營、客戶和合作伙伴的影響降到最低。”
截至發稿,《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中遠海運集運美國地區網站尚未恢復。
中遠海運集運官網顯示,中遠海運集運隸屬于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由原中遠集團旗下“中遠集運”整合原中海集團旗下“中海集運”的集裝箱業務及其服務網絡組建而成。中遠海運集運系中遠海運控股有限公司(601919,SH,以下簡稱中遠海控)全資子公司,公司主要經營國際、國內海上集裝箱運輸服務及相關業務。
就該事件具體原因和處理進展,7月26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聯系中遠海控方面,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中遠海控全資子公司中遠海運集運發現美洲地區網絡故障后,第一時間啟動了應對機制。公司將積極妥善應對,維護廣大客戶利益,并及時通過官方渠道發布事件進展。
盡管此次網絡故障事件未帶來重大損失,但該事件很容易讓人聯想起2017年6月馬士基集團遭受到的網絡襲擊。
2017年6月,馬士基IT系統遭遇名為Petya的勒索病毒攻擊,內部業務系統和碼頭操作系統均受到嚴重影響,幾乎波及馬士基旗下的所有業務板塊,不僅對馬士基造成巨大沖擊,致使該公司損失高達2.5億~3億美元,同時也對貨主企業、物流企業等相關企業帶來損失。
隨著國際航運業的自動化和數字化,網絡攻擊已成為航運業面臨的巨大威脅之一。去年11月,全球最大的航運經紀商Clarkson PLC也遭遇了黑客攻擊。此前,2013年,比利時破獲黑客通過潛入安特衛普碼頭作業系統中的集裝箱裝卸調度信息,將裝有毒品的集裝箱混入合法貨物中進行販毒的案件;2011年8月,伊朗國家航運公司受到網絡攻擊,導致與運費、裝載時間表和貨物細節相關的數據被毀等。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港航大數據實驗室主任徐凱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航運串聯著全球的供應鏈,對接著港口、代理企業等,一旦航運企業遭遇網絡攻擊,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導致部分業務中斷,出現影響物流甚至是國際貿易的一系列連鎖反應。更令人擔心的是黑客未來是否能竊取到貨物提單等物權憑證,甚至通過遠程控制、封鎖信息來達到劫持船舶的目的等。
公開報道顯示,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前全球網絡運營和調查部門主管John Boles表示,“馬士基事件只是一個警鐘”。隨著越來越多的供應鏈服務依靠網絡實現,航運業遭受網絡襲擊的風險正日益加劇,John Boles預計,未來針對航運業的網絡襲擊將增多,“因為黑客發現了更巧妙的攻擊辦法。”
近年來,包括國際海事組織(IMO)、歐盟以及美國、中國在內的國家和機構等均已經采取一定的措施,來保證航運界免受網絡安全的威脅。
徐凱認為,“如果黑客在攻擊航運企業的過程中嘗到了實際甜頭,未來攻擊事件的增速可能會比航運業提升防御能力的速度快”。目前航運界對于網絡安全已經到了高度重視的階段,但很多問題還在逐漸解決推進中,很難說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