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6-07 23:53:47

▲川寧生物園區
“科倫要做一個高度專一、高度專業化的公司,不能什么賺錢做什么”、“在董事會提議開發房地產的人是要被開除的”、“500強是500大,好多公司還不能盈利,所以500強不是我的目標。”
在科倫藥業召開的年度股東大會上,科倫藥業董事長劉革新金句頻出。在這場開了近5個小時的股東大會上,答投資者問環節超過了其他所有流程的時長。以董事長劉革新、總經理劉思川為代表的科倫藥業高管層真正做到了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不少投資者在會后感嘆,“原先對劉革新其人和科倫藥業都還不夠了解,這次充分會談之后大家才認識到,劉革新是一位有情懷的企業家,而科倫更是一家有責任感與擔當的企業。”
走進川寧生物的廠區,如果不是看到生產線名稱和簡介,很難想象這是一家生產抗生素原料藥中間體的企業。
由于高污染、高排放的特性,抗生素原料藥中間體一直是環保部門重點治理對象之一。但在川寧生物廠區內,不僅空氣毫無異味,排出的生產用水還能用來養魚,與生產廠房幾乎一般大的環保車間和廠區無所不在的環保工作流程圖,是造就這一切的“秘密”。
川寧生物總經理鄧旭衡介紹,以廢水處理為例,川寧生物采取了“生化處理+ MVR(機械蒸發再壓縮)/膜法深度處理及回用”技術,廢水經處理后,回用于生產工藝用水、熱電鍋爐用水和循環冷卻用水,目前回用率已超過80%。以30000立方米/天廢水計算,其經深度處理后回用,可節約一次水資源1000萬噸/年以上,減排COD500噸/年以上,NH3-N50噸/年以上。
在環保車間,鄧旭衡與前來川寧生物調研的投資者們共飲一杯經處理后的工業廢水,不少投資者啜飲一口后,就放心地將整杯水豪飲入口,不少人還感嘆,“除了水溫略高外,這杯水的純凈程度、口感與氣味都與可飲用水毫無區別。”
廢氣與廢渣處理同樣也是川寧生物當初面臨的難題。
眾所周知,抗生素生產尾氣異味治理是世界性難題,國內外無相關經驗和技術可以借鑒。川寧生物經過歷年艱苦的探索驗證,創新性地采取了日本進口分子篩等一系列尾氣異味治理高端集成工藝技術。通過這一系列技術,凈化后排放的氣體中污染因子濃度遠低于相關環保標準規定的限值,實現了尾氣深度凈化處理和污染物近零排放。
經此一役,川寧生物成功解決了廢氣、廢水和廢渣三大環境污染問題,不僅消除了當前國內大量藥企面臨的環保隱患問題,還在充分打造環保核心競爭力建設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西部自然資源稟賦優勢,實現了環境保護與經濟效益的雙贏,更實現了企業個體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平衡。
2017年8月,川寧生物通過中央環保督查;2018年3月,項目整體通過環保驗收;2018年4月,川寧生物全面滿產。一個個關鍵的歷史節點,鐫刻的是川寧人對“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效益”理念的堅持與追求,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安信證券研究團隊撰文表示,川寧二期生產線滿產后,預計全年有望實現6億元凈利潤。在未來抗生素原料藥價格持續上漲、成本有望下降的樂觀情形下,抗生素業務有望貢獻8億元以上凈利潤,成為公司非常重要的“現金牛”業務,與大輸液業務一樣為公司仿制藥與創新藥業務提供現金流支持。
劉革新亦對這支川寧“鐵軍”信心滿滿。他表示,受環保趨嚴影響,未來一大批川寧生物同業者將落后于甚至逐步退出市場,即使有企業投入巨資改善環保,也無法比擬川寧生物因地處新疆所擁有的原材料供給與價格優勢。以用油成本為例,新疆是棉花主產區,川寧的生產大規模使用棉籽油,在用油成本上較其他同類企業有20%以上的優勢。同時,川寧生物是全球唯一一家同時擁有硫氰酸紅霉素、青霉素類和頭孢類中間體的生產商,對于抗生素中間體的價格周期性具有強大的市場抗風險能力。
實際上,抗生素中間體還只是科倫藥業產業鏈上的一個環節的布局。多年來,科倫藥業致力于打造從抗生素原料中間體到抗生素原料藥再到抗生素粉針、凍干粉針和抗生素口服制劑相結合的完整產業鏈的非輸液類產品體系,并借此提升公司在抗生素領域的整體競爭力。川寧項目環保問題的徹底解決,對科倫藥業戰略格局的最終成型意義匪淺。

▲川寧生物環保MVR車間膜處理工段
不少研究機構預計,川寧生物滿產將為科倫藥業非輸液板塊的表現帶來巨大的想象空間。但實際上,公司非輸液板塊的增長已經為投資者們帶來了一個不小的驚喜。
科倫藥業2017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非輸液板塊實現銷售收入37.52億元,同比增長68.68%,實現毛利10.36億元,同比增長96.36%。除抗生素產品外,公司非輸液板塊在整個戰略布局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就是創新藥與仿制藥的研發。
科倫藥業的全面創新轉型肇始于2012年。探索前行約6年至今,科倫圍繞全球和中國未滿足的臨床需求、疾病新靶點和新技術進展,啟動了面向國內外市場的329項藥物研究,其中包括244項國內仿制藥、38項創新小分子、30項生物技術藥與17項新型給藥系統研究。早在2016年時,劉革新就公開表示,無論是產品線布局、在研產品價值還是研發陣容,科倫藥業已經邁入中國藥企研發實力領先陣營。
劉革新對于公司創新實力的表態有著充分的事實依據。
2017年,科倫藥業再攀高峰。隨著“科瑞舒”、“多特”等七個新產品獲批生產,科倫的創新驅動已經進入收獲階段。科倫藥業的創新專利海外成功授權和創新ADC項目進行中美雙報,是公司在創新藥物全球化方面取得的新突破,這意味著科倫藥業的藥物研究已經邁出了國際化的堅實步伐。在仿制藥領域,當前CDE在審仿制藥品種中,科倫藥業受理號達96個,領先于眾多藥企。多家研究機構撰文指出,科倫藥業仿制藥布局已經邁入業績收獲期,將進一步支撐起公司創新藥研發。
2018年,科倫藥業新申報臨床3項,目前批準臨床的項目共有44項,申報生產的項目37項。據公司預計,未來3年,將有70多項產品(含口服一致性評價)成功上市。其中,國內仿制藥首訪17項,一致性評價首家10項。
在腸外營養產品領域,科倫藥業未來3年預計有約10項產品批產上市。屆時,科倫將成為產品最多、結構最全、國內領先的腸外營養產品供應商。同樣在3年內,科倫還將逐步進軍乙肝、腫瘤、診斷造影、精神等重大疾病領域市場。
于科研產業路上“行軍”數載后,科倫已經全面構建了“以仿制推動創新,以創新驅動未來”的產品線戰略布局,公司藥物研究已從簡單的輸液產品仿制研究轉型到以高技術內涵藥物為主的研究;以仿制為基礎,創新驅動未來的產品線戰略布局全面達成。
毋庸置疑的是,科倫藥業已然名列國內藥品研發創新發展速度最快、體系完備的大型制藥企業陣營。
2018年5月,科倫藥業還與國藥控股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建立面向未來、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實現資源全面對接,以國控互聯互通平臺為依托,統談分采模式為基礎,第三方物流及多倉運營資質為載體,實現共贏。
在劉革新看來,如何將科倫未來3年內上市的大量新藥實現最有效最快速的商業轉換,關鍵因素在于利用好市場上的優勢營銷資源,而國控就是其中之一。
從前端研發到后端銷售,科倫藥業用約6年時間為企業的創新轉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并提供了產業鏈保障。無論是在大輸液領域增持石四藥,進一步鞏固輸液領域龍頭地位,還是打造了以王晶翼為首的研發團隊,亦或是川寧二期環保問題徹底解決即將釋放業績紅利,對于如今的科倫藥業來說,這都是其進入業績回報期的信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