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4-27 22:31:46
經歷了取消臨時股東大會、涉訴等事件后,華平股份(300074,SZ)與二股東熊模昌仍未有“破冰”跡象。據熊模昌此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自己曾試圖與華平股份進行“和談”,并提出四個解決方案,但未有成果。對此,華平股份方面向記者獨家回應了為何拒絕熊模昌的四個方案。
每經記者|謝欣 每經編輯|文多
在經歷了取消臨時股東大會、涉訴等事件后,華平股份(300074,SZ)與二股東熊模昌仍未有“破冰”跡象。據熊模昌此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自己曾試圖與華平股份進行“和談”,并提出四個解決方案,但未有成果。
對此,華平股份方面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獨家回應了為何拒絕熊模昌的四個方案。
熊模昌稱,這四個方案分別是:熊模昌把劉家(即華平股份原實控人劉焱、劉曉露等人)的股份買走;劉家把熊模昌的股份買走;劉家與熊模昌共同把股份出售給第三方;智匯科技投資(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匯科技)與熊模昌進行合作。
而華平股份方面表示,新老控股股東從未拒絕受讓熊模昌股份,但在他們看來,熊模昌提出的這些方案均不具有可行性。
方案一、關于熊模昌把劉家的股份買走
華平股份回應:目前原實際控制人劉家的股份大部分已轉讓給了現控股股東智匯科技,而據《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智匯科技受讓的股份在12個月內不得轉讓。該方案不具備可行性。
方案二、關于劉家把熊模昌的股份買走
華平股份回應:由于熊模昌是公司董事,其75%的持股為高管鎖定股,是不能進行轉讓的,熊模昌目前持股比例為9.78%,粗算一下,即大約9.78%*0.25=2.45%是可轉讓的,9.78%*0.75=7.33%是不可轉讓的。在2018年4月8日,熊模昌提出的方案是:智匯科技先以11元/股的價格買走其2.45%的無限售流通股,剩余7.33%以11元/股的價格質押給智匯科技。
由于:
1)根據交易所的相關規定,協議轉讓的單個受讓方轉讓的比例不得低于總股本的5%,熊模昌2.45%可轉讓的無限售流通股尚未達到公司總股本的5%,因此無法進行協議轉讓。
2)如果通過大宗交易進行轉讓,根據交易所的相關規定,在任意連續九十個自然日內,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2%,因此,熊模昌2.45%的無限售流通股并不能一次性進行轉讓。同時,根據大宗交易的規則,交易價格上限只能以上一交易日收盤價的1.1倍成交,而無法約定以11元/股的價格轉讓。
3)市場上正常的創業板股票質押率一般為每股價格的3折左右。熊模昌提出的11元/股的質押價格和轉讓價格一樣,其股票“質押”行為實質是“轉讓”行為,這是不合規的。
因此,熊模昌提出的關于劉家把其股份買走的方案是不合規的,也不具備可行性。
方案三、關于劉家與熊模昌共同把股份出售給第三方
華平股份回應:由于智匯科技受讓劉家的股份在12個月內不能進行轉讓、熊模昌大部分所持股份也不能轉讓,所以劉家與熊模昌共同把股份出售給第三方的方案同樣不具備可行性。
方案四、智匯科技與熊模昌進行合作
華平股份回應:熊模昌所謂的“合作”,是要智匯科技通過股票質押或表決權委托給熊模昌,由熊模昌及其背后的團隊進行資本運作,裝入他們的資產。這樣的“合作”其實質跟第一種和第二種方案沒有區別,都不具備可行性。
華平股份稱,熊模昌提出的上述“和談”方案完全無視法律法規的要求。
方案被否定 熊模昌怎么說?
對于華平股份上述說法,熊模昌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回應表示,對方連大方向都不肯接受,自己也不好去細化這些方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