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直擊| 商務部歐洲司副司長翟謙:中歐合作將促自貿區提質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4-01 18:08:05

中歐在推進經濟全球化方面有更多“共同語言”,四川等地自貿試驗區的建設為中國對歐合作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借鑒歐洲在技術創新與全球治理的先進經驗,將有助于推進中國自貿試驗區進一步提檔升級。

 每經編輯|楊棄非    

每經記者 楊棄非

“‘一帶一路’倡議的引領作用和平臺效應不斷釋放,為中歐經貿合作帶來了新的動力和機遇。”在4月1日于成都舉行的“2018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協同開放發展論壇”上,商務部歐洲司副司長翟謙指出,“現如今,中歐經貿合作也迎來新的機遇期。”

去年,歐盟再次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當中美貿易遭遇波折,歐洲是否意味著另一種可能?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翟謙指出,中歐在推進經濟全球化方面有更多“共同語言”,四川等地自貿試驗區的建設為中國對歐合作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借鑒歐洲在技術創新與全球治理的先進經驗,將有助于推進中國自貿試驗區進一步提檔升級。

“歐洲是很好的合作伙伴”

去年,歐盟再次成為中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數據顯示,2017年,中歐進出口額達6169億美元,同比增長12.7%,約占中國進出口總額的15.03%。僅今年1月-2月,中歐貿易額就達到1040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23.7%。

“‘一帶一路’倡議的引領作用和平臺效應正在歐洲不斷釋放,為中歐經貿合作帶來了新的動力和機遇。”翟謙向記者指出,“包括制造業合作、全球治理理念合作、以及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等,在各個層面,歐洲都是很好的合作伙伴。”
而在全方位擴大開放的要求之下,對于內陸省市而言,距離更近、而潛力仍有待釋放的歐洲地區成為其下一步合作的重點所在。以四川為例,在其自貿區的建設任務中,就包含“全面提升對歐經貿合作水平”等內容。

現如今,更多目光聚焦于對歐合作對自貿區建設的作用。去年掛牌的7個自貿區開始向內陸拓展,顯示出自貿區整體布局正向“一帶一路”建設方向靠攏。由此看來,自貿區建設與對歐合作也將有更多可結合之處。

在翟謙看來,歐洲是全球多邊貿易體系的支持者,這與現今強調雙邊合作的美國不同。基于此,中歐雙方在貿易自由化、經濟全球化等領域有很多共同語言。“這不僅意味著自貿區和自貿區內的企業巨大的合作可能性,對于提升自貿區的質量和發展,它也將帶來很大的借鑒。”他說。

探索地方合作機制創新

眼下,越來越多中國城市也正在主動融入融入“一帶一路”建設。記者注意到,第三批自貿區的定位中均將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作為重要內容。如何發揮自貿區優勢,更好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特別是推進對歐發展?

在翟謙看來,各省市可充分利用各層級的中歐經貿合作機制,為企業互利合作和解決爭端搭建對話平臺。據其介紹,中國與歐盟機構和成員國之間目前建有36個經濟貿易聯合委員會,而包括中德、中法、中英、中芬、中意企業家委員會等企業交流機制,為推動中歐經貿合作開辟了第二軌道。

值得注意的是,更多省市先后搭建平臺,推動中歐地方合作。一個突出表現是,近年來,歐洲國家共與中國合作設立了30多個產業園區,這些園區布局在多座中國城市。據翟謙介紹,總體運營狀況良好。

“在這個方面,成都非常具有創新精神,探索出了許多先進的對歐合作經驗,有基礎、有突破。”翟謙指出,“這不僅包括中德、中韓、中法、中意等產業園,以及中國-歐洲中心等載體,同時,蓉歐快鐵開行趨于穩定,這些都是非常好的創舉。”

翟謙也對四川進一步推進對歐合作寄予厚望。“作為西部大開發的橋頭堡,四川應找準與歐洲國家的產業對接點,充分發揮好自身比較優勢,將廣闊本地市場、較強的工業能力和歐洲先進的技術、成熟的管理經驗相結合。”他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記者楊棄非 “‘一帶一路’倡議的引領作用和平臺效應不斷釋放,為中歐經貿合作帶來了新的動力和機遇。”在4月1日于成都舉行的“2018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協同開放發展論壇”上,商務部歐洲司副司長翟謙指出,“現如今,中歐經貿合作也迎來新的機遇期。” 去年,歐盟再次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當中美貿易遭遇波折,歐洲是否意味著另一種可能?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翟謙指出,中歐在推進經濟全球化方面有更多“共同語言”,四川等地自貿試驗區的建設為中國對歐合作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借鑒歐洲在技術創新與全球治理的先進經驗,將有助于推進中國自貿試驗區進一步提檔升級。 “歐洲是很好的合作伙伴” 去年,歐盟再次成為中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數據顯示,2017年,中歐進出口額達6169億美元,同比增長12.7%,約占中國進出口總額的15.03%。僅今年1月-2月,中歐貿易額就達到1040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23.7%。 “‘一帶一路’倡議的引領作用和平臺效應正在歐洲不斷釋放,為中歐經貿合作帶來了新的動力和機遇。”翟謙向記者指出,“包括制造業合作、全球治理理念合作、以及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等,在各個層面,歐洲都是很好的合作伙伴。” 而在全方位擴大開放的要求之下,對于內陸省市而言,距離更近、而潛力仍有待釋放的歐洲地區成為其下一步合作的重點所在。以四川為例,在其自貿區的建設任務中,就包含“全面提升對歐經貿合作水平”等內容。 現如今,更多目光聚焦于對歐合作對自貿區建設的作用。去年掛牌的7個自貿區開始向內陸拓展,顯示出自貿區整體布局正向“一帶一路”建設方向靠攏。由此看來,自貿區建設與對歐合作也將有更多可結合之處。 在翟謙看來,歐洲是全球多邊貿易體系的支持者,這與現今強調雙邊合作的美國不同。基于此,中歐雙方在貿易自由化、經濟全球化等領域有很多共同語言。“這不僅意味著自貿區和自貿區內的企業巨大的合作可能性,對于提升自貿區的質量和發展,它也將帶來很大的借鑒。”他說。 探索地方合作機制創新 眼下,越來越多中國城市也正在主動融入融入“一帶一路”建設。記者注意到,第三批自貿區的定位中均將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作為重要內容。如何發揮自貿區優勢,更好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特別是推進對歐發展? 在翟謙看來,各省市可充分利用各層級的中歐經貿合作機制,為企業互利合作和解決爭端搭建對話平臺。據其介紹,中國與歐盟機構和成員國之間目前建有36個經濟貿易聯合委員會,而包括中德、中法、中英、中芬、中意企業家委員會等企業交流機制,為推動中歐經貿合作開辟了第二軌道。 值得注意的是,更多省市先后搭建平臺,推動中歐地方合作。一個突出表現是,近年來,歐洲國家共與中國合作設立了30多個產業園區,這些園區布局在多座中國城市。據翟謙介紹,總體運營狀況良好。 “在這個方面,成都非常具有創新精神,探索出了許多先進的對歐合作經驗,有基礎、有突破。”翟謙指出,“這不僅包括中德、中韓、中法、中意等產業園,以及中國-歐洲中心等載體,同時,蓉歐快鐵開行趨于穩定,這些都是非常好的創舉。” 翟謙也對四川進一步推進對歐合作寄予厚望。“作為西部大開發的橋頭堡,四川應找準與歐洲國家的產業對接點,充分發揮好自身比較優勢,將廣闊本地市場、較強的工業能力和歐洲先進的技術、成熟的管理經驗相結合。”他說。
中歐合作 自貿區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