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1年記·樣本 | 川南臨港:物流、資金流與效率 一個內陸自貿片區的樣本邏輯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4-01 19:35:10

作為一個西部內陸城市,瀘州怎樣抓住自貿試驗的歷史機遇,實現自身的開放和發展?以制度創新為例,川南臨港片區成立一年以來,全國首推的“保稅物流中心與港口出口聯動作業”模式讓物流時間上至少減少2-3個小時,成本節省200-300元。“江上申報、抵港驗放”作業模式,提升口岸通關效率55%以上,瀘州港退稅時間也由2個月縮短至2天。

 每經編輯|梁宏亮    

每經記者 梁宏亮 攝影 姚艾青

去年4月1日,當中國自貿試驗區“1+3+7”格局形成之時,也許四川自貿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這個位于地級市瀘州的自貿片區并不引人注意。畢竟,在中國自貿試驗區的“雁陣”中,不僅有著上海、廣州、深圳、天津這樣的“老大哥”,還有成都、武漢這樣的“新一線”。

但事實上,不可忽略的一點是,正是瀘州這樣發展基礎相對薄弱的西南城市,才能代表中國數量最多、目前最需要尋找發展動能的廣大城市。因此,在這里的自貿試驗、制度創新和對外開放,也許才更具有意義。

瀘州這樣一個西部內陸地級市,怎樣抓住自貿試驗的歷史機遇,通過制度創新,解決物流、資金流和效率問題,實現自身的開放和發展?

物流:長江之水孕育天然良港

事實上,當我們把視野放大,將整個西南開放、發展格局看成一盤棋局的話,就會發現,將自貿區“落子”在擁有四川最大水港的瀘州,這步棋十分之“妙”。

放眼區域發展,立足瀘州,川滇黔渝四省盡收眼底,廣闊的內陸市場給未來發展動能帶來無限的想象空間。

“從瀘州出發,在2.5個小時的范圍之內,我們覆蓋了6000萬的人口,單從這一點上來看,未來就擁有很大的潛力。” 在中外運瀘州港保稅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沖看來,瀘州作為西南地區物流中心,具有很強的功能性優勢。

展望對外開放,從瀘州出發,向北經成都,能夠對接“新絲綢之路經濟帶”,與位于成都的國際鐵路港、雙流空港呈犄角之勢,在空、鐵、水、公多條通道聯動下,直達歐亞大陸腹地;而向東,則可穿過長江黃金水道,直抵東海之濱,將四川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連接在了一起,彌補四川地處內陸、難以“向東開放”的區位短板。

據王沖介紹,3000噸的船可以常年到瀘州港,豐水期的時候,8000噸的船也可以。

這里,既是長江經濟帶、成渝經濟區和南貴昆經濟區三大經濟區疊加之“穴”,也是“新絲綢之路經濟帶” 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鏈接之“眼”。

地理位置優越、勞動力成本低,再加上長江上游的天然良港,在產業轉移大趨勢下,自貿試驗區來到了川南,天時、地利、人和,瀘州瞄準了智能終端產業,一年時間內,川南臨港片區吸引了大量來自東南沿海的智能終端制造企業入駐。

為何要將招商引資的重心放在承接東部智能終端產業上?瀘州市龍馬潭區委副書記、四川自貿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任曉波解釋,通過分析和梳理,智能終端產業轉移速度快,對解決就業、開放型經濟都有促進作用,與自貿試驗區的定位和本地產業的發展方向都很匹配。

資金流:金融造血培育中小企業


如果說長江是一條有形之水,解決的是物流、貿易通道的問題。那么,在企業的發展的過程中,另外一種無形的水——金融,則關系到了企業的存亡和成長。想要讓以智能終端為代表的企業在自貿區留得住,如何借助自貿試驗區的紅利進行金融“造血”,就成為了川南臨港片區重點考慮的問題。

2012年,李詠梅離開瀘州去成都創業,2017年,當自貿試驗區落地瀘州之時,她回到了家鄉,創辦了瀘州臨港輝睿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這是一家為自貿試驗區招商引資作金融服務的類金融企業。

“現金流是支撐中小企業發展最重要的問題。”李詠梅的公司,通過開展區塊鏈金融和應收賬款的商業保理業務,專門解決無抵押、無征信、對管理機制無深刻認識的“三無”中小企業,特別是瀘州重點招商的智能終端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2017年7月,瀘州長開區管委會聯合瀘州市商業銀行,搭建了一個融資平臺,瀘州臨港投資集團作為擔保方,為招商引資的智能終端企業解決融資難的問題。

2017年11月,全省第一家在自貿區成立的內資融資租賃公司——瀘州工投租賃有限公司落戶川南臨港片區,開展業務以后,他們不僅可以為重資產企業提供融資租賃,還可以為擁有大量應收賬款的公司提供商業保理服務,自貿試驗區內智能終端企業就可以利用“財務杠桿”來做大做強。

去年8月,李濤將自己的公司從深圳遷到了川南臨港自貿試驗區,建立了四川威懇通訊技術有限公司。自開業以來,實現了4個億的總產值。每個月的訂單在500萬臺,一年訂單超過5000多萬部手機。

在李詠梅看來,只有利用金融的支持和引導,才能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金融支持對于中小企業前期的培育和成長十分重要。這也是川南臨港片區成立以來,實現的重要突破之一。“很多別的地方招商引資,只是給廠房,給補貼,缺乏金融方面的支持,但在這里不一樣。”李詠梅坦言。

效率:制度創新優化營商環境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事實上,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中,公司經營效率的影響因素不僅在于企業管理本身,更受到了政府行政管理效率的深刻影響。當瀘州迎來自貿試驗,就一直在思考如何通過優化行政審批效率促進企業經營效率。

對于行政審批效率和營商環境優化這兩方面的變化,曾參與瀘州工投租賃有限公司落地自貿區的鐘明體會十分深刻。據他介紹,以前申請融資租賃牌照可能需要4個月到半年時間,而自貿區成立后,從正式提交資料,大概兩個多月就拿到了融資租賃牌照。對于像他們這種實繳注冊資金高達1.7個億的金融機構來說,審批時間的縮短,無疑將節省大量的資金占用成本。

日前,川南臨港片區在全國率先推出的“一小時辦結”改革試點舉措迎來升級版,在企業工商登記注冊一小時辦結的基礎上集成更多的服務,工商注冊、銀行開戶、稅務登記、刻制印章等原來的串聯審批變為并聯審批,企業注冊以后,如果使用全國首張能辦稅的銀行卡——蜀信·銀稅卡,還可以節約辦稅時長10倍以上。

制度創新成果同樣讓瀘州港的物流效率悄然提升。川南臨港片區成立一年以來,全國首推的“保稅物流中心與港口出口聯動作業”模式讓物流時間上至少減少2-3個小時,成本節省200-300元。“江上申報、抵港驗放”作業模式,提升口岸通關效率55%以上,瀘州港退稅時間也由2個月縮短至2天。

“我們公司在深圳的時候,報關到通關需要半天,在瀘州這里大概2個小時就可以搞定。”李濤的公司在將手機出口海外的過程中,深刻感受到了自貿區帶來的效率提升。現在,他的企業所生產的“川南臨港自貿區造”手機已經遠銷東南亞、俄羅斯、南亞、南美、非洲,并與40多個國家的運營商合作關系。

制度創新的順利推動,離不開另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十分具有瀘州特色的“市區一體、三區合一”。在這樣的制度安排下,體制順,則人心齊,人心齊,則在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之時,所有人都會全力以赴。

一年前,自貿試驗的大船在瀘州揚帆起航。一年來,滾滾長江東逝水,智能制造產業西南飛。川南臨港片區,還在乘風破浪的路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自貿區一周年 瀘州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