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3-11 23:12:19
《深圳市停車產業發展報告(2017)》顯示,停車產業已經成長為深圳新的百億級產業,預計到2020年深圳停車產業的市場規模將超500億元,
每經編輯|莫淑婷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經記者 莫淑婷 每經編輯 姚治宇
近日,深圳市發改委發布《深圳市停車產業發展報告(2017)》。報告顯示,停車產業已經成長為深圳新的百億級產業,預計到2020年深圳停車產業的市場規模將超500億元,“互聯網+停車”將成為停車產業發展的主要方向。
對此,捷順科技(002609,SZ)總經理趙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2到3年之后智慧停車行業將迎來井噴期。”
數據顯示,2016年深圳停車產業規模達到241億元。其中,產業鏈上游的停車場投資建設產業規模達84億元,占全部投資的34.85%;產業鏈中游的停車設備(機械式停車設備和智能停車設備)制造和安裝產業規模達62.5億元,占全部投資的25.93%;產業鏈下游的停車場運營管理產業規模達94.5億元,占全部投資的39.21%。
報告稱,我國民用汽車保有量尤其是私人汽車擁有量的不斷攀升,產生了大量的停車需求,停車產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預計到2020年,深圳停車產業的市場規模將超過500億元。其中,停車場投資建設的市場規模將超過170億元,停車場設備制造與安裝的市場規模將超過130億元,停車場運營管理的市場規模將超過230億元。
停車市場需求的日益增長,也為“互聯網+停車”帶來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深圳市加強停車設施建設工作實施意見》明確指出,要推進停車產業信息化、智慧化,積極搭建城市級智慧停車云平臺,實現全市停車信息全面聯網,并推動停車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提高停車資源的利用效率。
在此背景下,近幾年,深圳智能停車APP大量涌現,出現了以傳統的停車場設備供應商、互聯網公司、停車管理公司三類主體為主的互聯網平臺供應商。
資本自然也盯上了這個行業。2018年2月,螞蟻金服全資子公司上海云鑫2億元戰略入股,捷順科技智慧停車子公司順深圳市順易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順易通),獲順易通20%股權。據了解,順易通主要從事智慧停車運營及車生活服務,核心產品是捷停車APP,能夠幫助車主實現無感支付、月卡延期、預定車位、室內定位、智能尋車等各項功能。
報告指出,目前雖然不少社會資本看好“互聯網+停車”,但“互聯網+停車”行業市場競爭激烈,很多平臺企業目前仍處于跑馬圈地擴張的燒錢階段,還未找到成熟的收益模式,“互聯網+停車”的發展任重而道遠。
事實上,早在2015年,智慧停車行業就迎來爆發式發展,200多家企業蜂擁入局。2015年也被稱為智慧停車爆發元年。不過,大量企業的涌入,也導致了整個行業處于激烈競爭期。
趙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2014年下半年智慧停車行業開始發展,到2015年、2016年的時候已經有幾百家企業進入到這個行業,然而到2017年的時候,80%至90%的企業已經消失了,剩下的10%至20%企業也意識到了免費模式是不可持續的。”
趙勇提到的免費模式,指的是平臺為了“跑馬圈地”,免費為停車場進行諸如安裝、升級和維護,提供的解決方案主要包括車場管理,落地自動識別車牌系統等。
“這個免費模式的成本是相當高的。除了拓展成本外,客戶拓展下來后的系統維護也需要很大的成本,免費模式很難持續下去的。”趙勇向記者分析稱。
作為國內停車設備和出入口控制的龍頭企業,捷順科技當年也受到了互聯網的沖擊。趙勇告訴記者,“最早受到沖擊的是2014年,當時我們真的沒想過居然會出現免費的模式。2014~2015年可以說是我們最痛苦的時候,也是最興奮的時候。當時捷順開始觸網往智慧停車轉型,并且往價值客戶傾斜,事實上這個選擇(是)做對的。這幾年競爭下來,現在全部免費的模式基本上已經不存在了,惡性競爭可以說是基本已經結束了。”
此外,報告還指出,當前停車信息屬于割裂狀態。據了解,停車場數據接入難度大,需要整合開發商、物業、第三方管理單位、業主之間的復雜關系。此外,傳統的停車設備接口協議沒有統一的規范,且各個停車場出入口停車管理系統的信息化建設程度不一,導致各平臺企業只能通過改造設備或適應設備的方式接入部分停車場數據。另外,由于信息標準不統一,各平臺企業之間信息割裂、數據無法共享。
趙勇認為,將來停車產業鏈是開放的,會是一個生態打通的停車體系,最終停車產業會上升為一個城市級的入口。而通道的構建、大數據的運營則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