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3-11 23:19:04
志高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李興浩表示,希望國產品牌聯合起來,共同做大,而不是(進行)“互相殘殺”式的競爭。
每經編輯|陳鵬麗
志高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李興浩
每經記者 陳鵬麗 佛山攝影報道 每經編輯 姚治宇
今年是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第五周年。3月11日,商務部部長鐘山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會上披露了一則數據,2017年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總量是1.1萬億美元,投資領域在不斷拓寬。
家電是中國制造的中堅力量,家電廠商也是“一帶一路”投資的主力軍。3月9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廣東佛山市志高集團總部,對志高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李興浩進行了采訪。
李興浩表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因為比較認可中國的品牌或者文化,所以中國家電品牌要進入當地市場其實不難,但感到辛苦的是國產品牌之間的“市場搶奪戰”。李興浩說,他希望國產品牌聯合起來,共同做大,而不是(進行)“互相殘殺”式的競爭。
2017年,中國外貿結束了連續兩年負增長態勢,并實現14.2%的快速增長。在外貿進出口總值增長的同時,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繼續成為中國外貿的增長點。
3月9日,李興浩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獲得最高市場占有率的根本“秘訣”其實就是,“先入為主”,即誰進入布局最早,誰的市占率就可能高,誰就更有溢價能力。
據李興浩介紹,志高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主要以自主品牌為主。他認為,相對于貼牌,做自己的品牌更不容易受人沖擊,“做貼牌,你賣得貴,別人就會搶你的生意。自己的牌子,別人就搶不了。當然做自主的牌子也艱難很多,什么都要維護。做得起來就有優勢,沒做起來之前很艱難。艱難在于,做自己的品牌要建立自己的服務系統,前期成本很高。銷量要是沒做起來,虧錢是很容易的事情。”
李興浩向記者透露,就志高而言,進入一個國家,一般需要三年才能實現盈利,因為前期需要資金投入。
在采訪過程中,對于“一帶一路”市場,李興浩也表示,競爭非常激烈。他表示,由于國內品牌紛紛涌進布局,因此在“一帶一路”國家,感受最苦的不是當地的外在環境,而是國產品牌之間的“內戰”。
“比如,我們在這個國家本來做得好好的,但其他品牌一進來就搞低價,搶客戶,挺難受的。”李興浩說。2017年,志高空調相繼中標哈薩克斯坦機場項目、中(國)老(撾)鐵路工程項目。“‘一帶一路’項目投標的競爭也很激烈,能不能拿到項目,要看服務體系,如果你在當地沒有服務體系,沒有進入這個國家肯定就沒有機會了。當然你沒有價格競爭力,也肯定沒有機會。就是斗價錢,斗服務,斗系統。”
李興浩表示,他更希望國產品牌在“一帶一路”市場上是聯合做大,將日、韓、美品牌給拼下去,而不應該是國產品牌自己先“互相殘殺”。
由于國產品牌互相壓價,李興浩表示,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國家電品牌的毛利率其實要比國內低。不過,整個2017年,外貿出口毛利率承壓是全家電行業需要正視的一個重要挑戰。
李興浩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受人民幣升值影響,以及家電原材料的成本上升,過去一年家電出口的日子并不好過。人民幣匯率波動最直接影響的就是外貿企業的成本。2017年也是歷史上大宗原材料漲價品類較多、漲幅較大的一年。據粗略估計,目前空調原材料成本較去年同期增長了40%左右。“紙、鋼鐵、化工材料去年都漲得很厲害,尤其是制冷劑,更是2~3倍地漲。銅也貴了。”
李興浩說,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價格也不斷攀升,2017年的家電出口營業收入增長,但是凈利潤其實并沒有明顯增長。“出口就是,接了單就意味著要虧錢,不接單,工廠就要停工。整個行業都差不多(這個情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