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3-08 00:43:00
2017年,碧桂園以5508億元銷售金額登頂行業,超越同樣站上5000億元梯隊的眾多知名房企,這一業績的良好態勢延續到2018年開局。截至2月底,碧恒萬三家房企銷售金額分別為1238.4億元、1125億元以及1035.8億元,僅兩個月時間,三強房企的銷售金額均突破1000億元大關。同時,碧桂園以113億元的領先優勢高居榜首,實現銷售金額連續12個月奪冠。
銷售規模的快速增長,碧桂園并未忘記作為一個優秀企業的社會責任。全國政協委員、碧桂園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連續5年兩會提案只字不提房地產,專注于職業教育與精準扶貧。
2018年全國兩會,楊國強繼續關注職業教育和精準扶貧,建議部署和發動職教扶貧,推動和發揮職業教育在產業升級、振興實體經濟中的重要作用。同時,楊國強建議培養新型職業農民、鼓勵和引導有實力的企業和企業家參與發展現代農業,實現鄉村全面振興。
每經記者魏瓊
連續5年力諫教育扶貧
2018年全國兩會,楊國強提交了關于滿二十周歲才允許出來工作的提案,楊國強指出,現在有相當部分年輕人,中學畢業便去工作,其知識和能力并不能滿足工作所需,就算大學畢業生,沒有實際技能找工作也不易。與此同時,很多企業又面臨技能型、實用性人才匱乏的窘況。
據2017年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的《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預測,“制造業十大重點領域2020年的人才缺口將超過1900萬,2025年這個數字將接近3000萬。”若能讓所有行業、所有崗位的勞動者都接受系統教育,那么社會勞動生產率將得到大大提升。
楊國強建議要全面推進職業教育,實現精準扶貧。據了解,這已經是楊國強連續第五年兩會提案關于職業教育和扶貧的內容。從2014年至2017年,楊國強連續4年在全國兩會上提交關于加強職業教育扶貧的提案。為推動教育扶貧事業的發展,楊國強在提案中建議推動校企聯辦,實現精準就業,國家應當出臺政策,支持鼓勵有條件的行業龍頭企業辦職業教育。
楊國強連續五年力諫職業教育扶貧與自身的經歷有著密切關系,從小歷經貧困,是教育和國家的免費助學金幫助楊國強渡過了少時的難關,從而逐漸成長為中國優秀的企業家。
楊國強認為一時的貧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個家庭陷入貧困無力逃脫。要徹底阻斷貧困現象的代際傳遞問題,產業扶貧和教育扶貧一個都不能少。
楊國強建議要根據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的方向和市場的需求,加強對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戶的職業技能培訓,實現就業扶貧;讓所有行業、崗位的勞動者都接受職業教育,尤其是那些被貧窮困擾的有志青年,良好的職業教育將為他們打開通往成才、成功的大門,阻止貧困在這些家庭的代際傳遞。
部署職教扶貧
2014年6月召開的首屆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提出了把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很大程度上推動了職業教育的方興未艾。楊國強認為,一個貧困家庭的孩子如果能接受職業教育,掌握一技之長,能就業,這一戶脫貧就有希望了。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過去5年,全國農村貧困人口累計減少6853萬人。
2017年,我國農村貧困人口比上年減少1289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1.4個百分點,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收入加快增長,與全國農村平均水平的差距進一步縮小。但我國的脫貧工作任務依然艱巨,按照政策的要求,確保貧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脫貧。
當前正值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的關鍵時期,楊國強建議國家召開高規格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總結、表彰和推廣近年來職業教育發展的優秀經驗和典型案例,進一步部署和發動職教扶貧,同時推動和發揮職業教育在產業升級、振興實體經濟中的重要作用。
同時,楊國強也是職業教育扶貧的身體力行者。據了解,楊國強心系教育扶貧,創辦國華紀念中學、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和國良職業培訓學校三所免費學校。其中,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于2017年迎來290名首屆畢業生,就業率高達99.66%,平均月薪3873元,其中11位畢業生月薪過萬。
國良職業培訓學校是一所為貧困地區貧困家庭刻苦耐勞的退役士兵設立的全免費學校,結業學員提供合適的就業崗位,并優先推薦到碧桂園下屬公司就業。目前已經有超過14000人受訓后成為技能型產業工人,部分學員月薪可上萬元。
通過職教扶貧,實現扶貧由“輸血”模式到“造血”模式的轉變,讓貧困人口掌握脫貧的能力,實現永久脫貧。
談及自己的扶貧事業,楊國強表示,人的素質是最重要的,教育扶貧就是“授人以漁”。為那些被貧窮困擾的年青有志者提供良好的職業教育,為他們打開通往成才、成功大門的同時,還能為國家培養出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發展生產力,繁榮經濟。
振興鄉村經濟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推動農村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據有關人士表示,國家有關部門正在會同制定未來五年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把重要任務進一步細化實化,確定一批重大工程、重大行動和重大計劃,明確實施步驟,使鄉村振興戰略能夠開好局。
在2018年的全國兩會提案中,楊國強建議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助力鄉村振興。職業教育要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技術支撐,應當積極打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就地培養更多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為農業發展提供更精準的現代農業技術服務,促進農民持續較快增收和農業可持續發展。
同時針對劃田埂而種,生產效率較低以及大量農民進城務工,造成土地經營分散、閑置、流動性差,甚至拋荒的現象,楊國強建議,通過開展土地整理,將五千年小農經濟的農村土地、不適宜居住的小村整理出來,拆除分戶而種的田埂溝壑,使得農村耕地面積得到提升,同時規模化的農地集中,也為推廣應用聯合收割機等現代大型農業機械創造了條件,使得農業生產力提高,生產效率提升。通過農業機械化提高生產力解放出來的勞動力,也可以就近在小鎮就業,從根本上實現農村人口的就地城鎮化,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
據了解,2018年碧桂園擬在全國選擇十個左右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進行結對幫扶,因地制宜,以產業發展和就業培訓為主要措施,助力國家打好精準脫貧戰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探索一條有實效、可復制推廣的鄉村振興道路。此外,從今年起,楊國強還將精準扶貧、鄉村振興放在了與主業經營同等重要的位置,要求集團黨委聯動各區域黨(總)支部進行統籌。在外界看來,碧桂園堅持“綠色產業扶貧”模式,真正打造出了一批可造血、可持續、可復制的示范案例。楊國強也建議鼓勵和引導有實力的企業和企業家參與發展現代農業,實現鄉村全面振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