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2018-年末特刊-宏觀

每經網首頁 > 2018-年末特刊-宏觀 > 正文

華泰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李超:食品價格拉動2018年物價溫和上漲 通脹高點預計在年中

每日經濟新聞 2017-12-28 17:45:55

2017年以來,煤炭、鋼鐵等上游原材料行業價格上漲,反映在PPI上也是連續走高。與此同時,向下游的價格傳導卻并不那么順暢,導致CPI與PPI之間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剪刀差。

2018年物價走勢又會怎樣?是否可能出現比2017更高的通脹水平。帶著這些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華泰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李超進行了專訪。

 每經編輯|周程程    

每經記者 周程程 每經編輯 陳旭

2017年以來,CPI始終保持2%以下運行。另一方面,“去產能”的推進使得PPI指標整體走高。CPI和PPI走勢不一,成為宏觀經濟領域普遍關注的話題。

隨著影響通脹指標因素的變化,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漸漸深入,明年CPI和PPI將呈現怎樣的走勢?剪刀差能否收窄?價格因素的變化對調控政策又會帶來哪些影響?帶著這些問題,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專訪了華泰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研究員李超。

PPI同比漲幅大概率回落

NBD:2017年以來,CPI一直處于2%以下的低位運行。在您分析看來,2018年的CPI走勢如何?

李超:食品端的漲價預期可能成為2017年四季度乃至2018全年支撐CPI中樞的重要因素。這是由于本輪豬肉價格周期已經觸底,未來同比跌幅將溫和縮窄,最快到2018年年中附近同比轉正。

鮮菜價格2017年2~4月同比跌幅較大,2018年同期菜價同比可能由負轉正。2018年春節在2月中旬,時間點較為靠后,春節因素對通脹的拉動將較2017年延后(2017年春節在1月份),影響主要體現在2~3月份。

原油價格中樞有望穩定在當前水平,居民消費升級和服務業價格改革等因素也將繼續給予支撐,預計2018年非食品CPI增速中樞較今年略微回落,但高于2016年。

預計2018全年CPI均值將上行至2.5%,四個季度均值分別為2.0%、2.6%、2.8%、2.6%,通脹整體走勢為先上行、后回落,年中是高點。

2018年1月份通脹當月同比可能有較為明顯的回落,主要是受前后兩年春節錯位因素的影響,隨后2月同比增速或將顯著反彈。預計通脹高點在年中的7~8月,通脹高點同比在+2.9%左右。從2018年三季度末~年底,通脹將小幅回落。

NBD:2017年PPI整體呈現上升趨勢,您對2018年PPI走勢如何判斷?

李超:2018年,供給側去產能仍會繼續推進,預計PPI環比仍有上漲預期。一方面,2017年在去產能的推動下,上游漲價向中游傳導,推動中游行業出清和集中性提升,行業健康性得到改善。預計2018年去產能仍將作為“十三五”重要工作內容得到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推進,中游行業出清,也有利于漲價向下游的傳導。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CPI、PPI剪刀差有望縮窄

NBD:環保因素將如何影響明年PPI?

李超:第四輪環保督查于2017年9月中旬結束,但環保限產政策仍繼續推進。我們認為環保政策不是短期影響變量,而是中長期都需要重視的重要因素,2018年環保限產仍將繼續推進,PPI環比漲幅將繼續受到環保限產的正向影響。環保限產政策具有中長期延續性,但對2018年工業生產價格的邊際影響可能較2017年三季度有所減弱,2018年PPI環比漲幅可能相對溫和。

NBD:從2017年的情況來看,CPI并未跟隨PPI出現明顯上漲,為何會是這樣的情況?2018年CPI是否將滯后反映出PPI此前的漲幅?

李超:由于本輪驅動工業領域漲價的主邏輯從需求端切換到供給側,造成PPI和CPI走勢不再趨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環保限產等因素推動PPI上漲,但由于需求側沒有全面復蘇的邏輯,因此CPI沒有跟隨PPI顯著回升。

但環保限產這一新政策變量的出現可能有利于PPI向CPI產生一定程度的傳導,環保限產涉及的行業較為廣泛,2017年三季度以來PPI上中游各行業價格上漲的彈性相對均勻,相對年初而言,漲價向中下游的傳導更為順暢,工業企業盈利階段性改善的持續性較強。

2018年PPI中樞大概率將回落、CPI維持溫和上行,兩者剪刀差將縮窄,有利于中游行業的利潤改善,以及漲價從上中游行業向下游行業的傳導。

警惕國際油價超預期上漲

NBD:2018年,中國的通脹風險大不大?有哪些漲價因素需要關注?

李超:回顧我國通脹的歷史及成因,我們發現豬肉和原油價格的影響最關鍵。我們認為,過去幾年,豬價與油價由于各自原因沒有呈現疊加狀態,是CPI沒有走高的重要原因。假如豬價、菜價、油價等重要變量超預期的情景下,對國內通脹的影響可能大幅增強。

如果油價、菜價、豬價當中的一個或多個變量出現意外,2018年的CPI中樞都有可能達到3%,這就是通脹快速上行的風險情形。首先,疫病、極寒天氣等,是可能使得2018年春節前后豬價和菜價超預期上漲的風險因素。

此外,國際油價仍然存在一些潛在的上行風險因素,中東地區局部戰爭風險等不可控因素可能推動油價上行。油價是2018年通脹重要的影響變量。如果油價超預期上漲,將給國內帶來較大的輸入性通脹壓力。

NBD:因為價格因素的變動,會怎樣影響調控政策的改變?

李超:2018年通脹中樞將溫和上行至2.5%左右,但年內可能不會觸及3%的目標線。我們認為貨幣政策目標的臨界值最重要,趨勢變化不重要,CPI上升的趨勢本身不會制約貨幣政策轉向。但一旦CPI超預期大幅走高、同比增速上行超過3%,會直接影響貨幣政策決策。我們的判斷是并不一定收緊,還需觀察貨幣政策多個目標之間的權衡。如果通脹上行的同時經濟也上行,即GDP增速超過7%并且趨勢性向上、同時通脹高于3%,央行很可能提高基準利率,可能意味著債券市場走入長熊。需要注意的是,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實體經濟較強,金融去杠桿也可能加速,對股市也很可能是利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CPI PPI 通脹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