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2-28 14:23:29
昨天,央行發布條碼支付規范,央行規定,使用靜態條碼進行支付的,單日累計交易金額應不超過500元。我們平日里用的最多的條碼支付是靜態條碼,比如煎餅果子攤上張貼一張二維碼圖供顧客來掃碼支付,而銷量一大,一天500元的支付限額怎么辦?這時,煎餅果子攤主可以選擇掏出自己的手機,點擊收付款,靜態碼變動態碼,就可以收款啦!這也說明,《規范》是鼓勵使用動態條碼,畢竟這個安全性更高。
每經編輯|步靜
“二維碼是中國的首創,VISA、Mastercard都沒搞過二維碼。”這是京東金融副總裁許凌對媒體說的話。
掃碼支付在中國已逐漸由一種潮流成為了一種習慣:賣紅薯的商人以二維碼收錢,逛超市可以用掃碼付款,甚至坐出租車沒帶現金,司機都會掏出手機:“沒事,掃碼不就行了!”
雖然掃掃碼支付很方便,但實際上,這種模式有許多危險卻是我們不自知的。27日,中國人民銀行就針對我們難防的支付風險,發布《條碼支付規范(試行)》,其中的一些變化,需要用戶多加留意。

昨天,央行發布《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印發〈條碼支付業務規范(試行)〉的通知》(銀發〔2017〕296號),配套印發了《條碼支付安全技術規范(試行)》和《條碼支付受理終端技術規范(試行)》(銀辦發〔2017〕242號發布),自2018年4月1日起實施。

央行規定,動態條碼的風險防范能力由高到低分為A、B、C三級,越安全的動態碼支付,交易限額就越高。
風險防范能力A級:采用包括數字證書或電子簽名在內的兩類(含)以上有效要素進行驗證的動態碼,可以由銀行、支付機構與客戶通過協議自主約定單日累計額度。
風險防范能力B級:采用不包括數字證書、電子簽名在內的兩類(含)以上有效要素(注:如指紋、密碼等)進行驗證的,同一客戶單個銀行賬戶或所有支付賬戶、快捷支付單日累計交易金額最高為5000元。
風險防范能力C級:采用不足兩類有效要素進行驗證的動態碼支付,同一客戶單個銀行賬戶或所有支付賬戶、快捷支付單日累計交易金額最高為1000元。
風險防范能力D級:使用靜態條碼進行支付的,無論使用何種交易驗證方式,同一客戶單個銀行賬戶或所有支付賬戶、快捷支付單日累計交易金額應不超過500元。
我們平日里用的最多的條碼支付是靜態條碼,比如煎餅果子攤上張貼一張二維碼圖供顧客來掃碼支付。但如果某天來了個土豪一口氣訂一百多個煎餅果子,但這些煎餅果子的價錢超出了一天500元的支付限額怎么辦?
這時,煎餅果子攤主可以選擇掏出自己的手機,點擊收付款,靜態碼變動態碼,就可以收款啦!這也說明,《規范》是鼓勵使用動態條碼,畢竟這個安全性更高。
此次發布的文件還強調了業務資質要求:明確支付機構向客戶提供基于條碼的付款服務時,應取得網絡支付業務許可;支付機構為實體特約商戶和網絡特約商戶提供條碼支付收單服務的,應當分別取得銀行卡收單業務許可和網絡支付業務許可。

2011年,央行同意部分非銀行支付機構在限定場景內試點開展條碼支付業務,并提出嚴格的風險管理要求。
昨日,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條碼支付在降低商戶準入門檻的同時,加劇收單市場亂象;條碼支付在促進移動支付普及發展的同時,出現擾亂市場公平競爭秩序的現象。
北京網絡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趙鷂認為,自2014年始,各類市場主體唯恐落后于人,部分支付機構采取持續補貼、交叉補貼的方式推廣條碼支付業務,大搞“跑馬圈地”,將支付業務的安全性,業務規則統一性和消費者權益保護合規性置于腦后,造成條碼支付風險頻發,損害了用戶信息安全和資金安全。

而中國證券報從業內人士處了解,目前有六大風險值得大家注意和警惕。
1、靜態條碼被調換商戶無法收到錢款:靜態條碼因其自身屬性特點,容易被不法分子調換。
2、利用收款碼偽造生活費用:催繳通知、交通罰單等應用場景。
3、條碼中嵌入木馬病毒程序,客戶掃描后資金被盜刷或個人敏感信息被竊取:客戶一旦誤掃了此類條碼,手機就可能中毒或被他人控制,導致賬戶資金被盜刷、個人敏感信息泄露等風險問題發生。
4、誘騙消費者發送付款碼后,迅速實施盜刷:不法分子利用部分消費者不熟悉收款碼和付款碼的具體功能,以金錢或物質獎勵、優惠等誘導消費者向其發送付款碼,之后迅速實施盜刷。
5、虛假網店發來收款條碼,進行支付實施欺詐:在網購過程中,存在不法商戶在消費者支付環節騙取其使用購物平臺監控外的掃碼方式進行付款。
6、利用小禮品等獎勵誘導消費者掃描二維碼注冊,變相搜集個人身份信息用于其它不法目的。

實際上,今年5月17日,易觀智庫發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中國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市場季度監測報告》顯示,一季度,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達到188091億,其中支付寶占比53.7%,騰訊金融(財付通,其移動支付以微信為主)為39.51%,支付寶和騰訊金融市場份額達到了93.21%。
一季度移動支付工具活躍人數總體上升,騰訊金融繼續位列第一,支付寶季度活躍人數達到4.92億人次,而微信支付則為8.41億人次。
掃碼支付活躍人數這么多,那限額會給大家的便捷帶來什么影響呢?
整體來看,業內人士認為,新規對支付寶和微信兩大支付巨頭的影響會最大。融360理財分析師劉銀平表示,新規實施之后,有利于市場參與者之間展開公平競爭。對于用戶來說,今后線下支付將無法獲取補貼,各種優惠活動沒有了,但是用戶的支付賬戶會更加安全。

對此,北京網絡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趙鷂告訴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靜態碼的使用場景主要是日常微小額收付,從統計數據上來看,500元以下的支付已經覆蓋了條碼支付的95%。
在本次新規中,央行明確提出“不能為了追求短期的市場份額,采取‘燒錢’‘補貼’等不當競爭手段。”
據北京商報消息,在支付機構內部人士看來,這個很難執行。該支付機構人士表示,實際上不少支付機構巨頭已經發展了龐大的生態供應商,他們的合作伙伴主要有兩類:線上支付合作伙伴以及線下支付合作伙伴,支付巨頭也會將線下推廣交給合作的代理機構負責。而監管目前對“燒錢”、“補貼”等不當競爭手段并沒有進行明確,“比如一些支付巨頭補貼中間服務商,再由中間服務商補貼給用戶或者商戶,這種補貼方式算不算不正當競爭?目前還沒法判定。”
每經編輯 湯亞文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每經網、北京商報、中國證券報、券商中國等 轉載請注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