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1-02 00:42:34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編輯 陳星
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編輯 陳星
11月1日,人社部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2017年第三季度人社工作進展情況。人社部政策研究司副司長、新聞發言人盧愛紅介紹,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正穩步推進,9省(區、市)共1800億元已到賬并開始投資。
下一步,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將快速推進。盧愛紅稱,明年將實行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秘書長房連泉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實行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后,大部分養老金還是在地方。“這只是一個過渡,真正實現統籌,需要采取類似一些國家的做法,進行全國性的統收統支。”
更多社保基金參與投資運營
我國社會保障覆蓋范圍持續擴大,截至9月底,全國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9.05億人、11.29億人、1.86億人、2.24億人、1.90億人。1~9月,五項基金總收入為4.7萬億元,同比增長37.7%,總支出為4.02萬億元,同比增長34%。
其中養老金的投資運營備受關注。
盧愛紅介紹,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正穩步開展,北京、安徽等9個省(區、市)政府與社保基金理事會簽署委托投資合同,合同總金額4300億元,其中1800億元資金已經到賬并開始投資。
2015年8月,國務院頒布《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劃分養老金投資運營各方責任、明確投資方向和比例,為養老金投資運營制定了管理規范。
2016年底,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運營實施工作正式啟動,首批與社保基金理事會簽約的有7個省份,資金規模達到3600億元。
目前來看,加入養老金投資運營隊伍的地區越來越多、投資規模也越來越大。
房連泉介紹,從全國來看,養老金結余較多、能夠做投資運營的省份大概有十幾個,主要集中在外來人口比較多的省份。
值得注意的是,養老金投資運營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實現保值增值,除了養老金外,還將有更多的社保基金參與投資運營。
盧愛紅指出,下一步,將加強基金投資和監督管理。研究制定城鄉居民養老基金投資運營和職業年金基金管理相關政策。
《2016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6年末,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50847萬人。全年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2933億元,基金累計結存5385億元。
對此,房連泉認為,目前,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統籌層次比較低,基本上是在市縣一級,比較分散,調動難度較大,能夠拿出來做投資運營的基金規模不會很大。
實現全國統籌難度較大
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中,養老保險基金全國統籌一直是關注的焦點。
盧愛紅介紹,在黨的十九大民生專題記者招待會上,人社部部長尹蔚民提到,要盡快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這項制度是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總體方案中的一項重要的制度安排,核心是應對人口老齡化、人口撫養比持續下降,解決地區間基金不平衡問題。
盧愛紅說:“十九大報告提出,盡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就目前情況看,全國各地已經基本實現了省級統籌,為全國統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我們會同有關部門,正在加快研究推進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工作,準備明年邁出第一步,先實行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
對于實行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的目的,盧愛紅稱,是為了均衡地區之間由于人口結構特別是人口的流動導致的撫養比差異過大帶來的養老保險負擔,調劑余缺,進一步在全國范圍發揮養老保險互助共濟作用,促進養老保險制度的可持續發展。
一位不愿署名的業內專家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目前,養老金實現省級統籌,基本上是各省建立省級調劑制度,結余較多的地市按照一定的比例上交,由省級主管部門將這部分錢調劑給基金不足的地市。養老金大部分的錢還是在地市手中。
房連泉認為,調劑只是一個過渡,真正實現全國統籌需要進行全國性統收統支,難度仍然較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