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1-02 00:42:17
10月28日,由和佳股份(300273. SZ)參與投資建設的南通和佳國際康復醫院(以下簡稱“南通和佳康復醫院”)舉行開業慶典。這也是和佳股份自宣布進入連鎖康復醫院業務后,第一個正式落地的康復醫院項目。和佳股份董事長郝鎮熙在開業儀式現場向筆者表示,和佳股份擬加大對康復醫療投資,重點打造康復連鎖。
據悉,和佳股份近年來逐步通過投資、合作等方式進入連鎖康復醫院、醫療人工智能等新興業務領域;同時通過醫療PPP業務參與智慧醫院建設,進一步激活公司醫療設備、信息化等傳統業務。南通和佳康復醫院此次將骨康復及神經康復作為主要經營項目,通過與美國HCA醫療集團及當地公立醫院進行合作搭建整體框架。“和佳的未來不僅僅是一個單純銷售醫療產品的公司,而是打造醫療生態鏈的醫療平臺類公司。”郝鎮熙透露。南通和佳康復醫院的建成,是和佳股份為布局醫療生態鏈棋局落下的重要一子。
康復醫療市場前景可期
筆者在南通和佳康復醫院開業慶典現場了解,醫院位于南通市崇川區主干道旁,占地25畝,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這家由和佳股份布局全國康復連鎖經營的首家旗艦醫院,共設置病床154張,其中普通床位127張,VIP床位27張,此外醫院還設置了康復門診,為不需要住院的流動性病人提供康復服務。
“中國逐漸步入老齡化,康復醫療資源的下沉是必然的。和佳康復醫院此次設置門診、普通病床、VIP病床的三級化服務,意在滿足病人以及家屬對于康復醫療資源的差異化需求。既可以每天接送病人來門診做康復,這個可以走醫保報銷流程;又可以選擇住院接受治療,甚至有條件的病人可以選擇VIP病房接受更細致的服務。”在郝鎮熙看來,“醫保+自費”雙軌模式的并行,是全國醫療分級診療制度深入實施的體現。
隨著國家“健康中國”戰略的規劃實施,醫療健康產業成為國家支柱型戰略產業,醫療與健康產業市場總量持續擴大。同時,分級診療制度等的推行,使得我國醫療服務需求市場將進一步擴大。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規劃,到2030年,我國健康服務產業規模將達到16萬億元以上。
“人口老年化趨勢的不可避免,康復醫療問題必將體現為家庭問題,而家庭問題勢必又將轉化為社會問題,我們希望和佳在發展的同時,能夠幫助政府解決一些社會問題,同時為推動我國康復醫療產業的進步做出一定的貢獻。”郝鎮熙說。
在康復醫療細分領域,南通和佳康復醫院將以神經康復與骨傷康復為主。此外,醫院配備了國外先進的康復醫療設備總值超3000余萬元,醫院涵蓋運動、作業、言語、心理、營養、戶外ADL、水療、傳統等康復治療手段。郝鎮熙介紹稱,和佳股份從2014年底就對國內外康復醫療市場展開了調研,對象包括江蘇省人民醫院康復中心、北京博愛醫院、北京和睦家康復醫院、上海第一康復醫院等國內較為知名的康復醫院。
“經過公司對該行業的深度調研和跟蹤,我們發現了目前國內康復醫療市場存在著很大的商業機會,并且我們有信心也有能力在國內康復市場站穩腳跟。”郝鎮熙告訴筆者。
打造康復醫院連鎖模式
從行業考察、人員培訓、選址等入手,經過3年的努力,和佳股份終于促成了連鎖康復醫院“旗艦店”的最終落成。據和佳股份介紹,未來3~5年,公司將在全國范圍內進一步推廣康復業務戰略,投資和建設連鎖康復醫院。
郝鎮熙介紹,由于公立醫院的康復醫療業務受到醫保政策和運營考核等多方面的制約,康復醫學領域存在供給不足等問題,這些因素促進了民營企業在康復醫學領域的布局。此次和佳股份選擇與美國HCA醫療集團、美國猶他大學合作,大力引進美國先進技術與理念。“我們大力借鑒美國康復經驗,尤其引進他們先進骨康復技術、康復模式,大膽‘拿來主義’,結合我們的實際情況,揚長避短,重點建設現代化的神經、骨康復科室。”郝鎮熙說。
據筆者了解,除與HCA醫療集團以及美國猶他大學的合作外,南通和佳康復醫院還將南通大學附屬醫院也納入合作范圍,形成緊密的醫聯體關系。據介紹,未來和佳股份將發達地區地級市作為主要投資方向,逐漸展開公司的康復醫院布局版圖,每個康復醫院都將選擇與當地的公立醫院合作,采用“公立醫院提供急救+康復醫院提供康復保障”模式。
一直以來,和佳股份的主營業務主要分布在醫療器械的生產和銷售以及與醫院PPP合作業務上,主營業務板塊處于康復醫療產業鏈的上游,此次南通和佳康復醫院的落地,填補了公司在產業鏈下游的空缺。和佳將康復醫療作為公司未來積極開展的新興業務領域,是基于對康復醫療產業未來看好。
據華創證券預測,到2022年,我國康復醫療產業規模有望上千億,年復合增長率不低于18%。郝鎮熙亦認為,國內康復醫療市場還處于導入期,今后還有極大的發展空間。“隨著我國老年化社會的到來,因老年性疾病帶來的康復醫療需求的不斷增加,同時疊加干預水平本來就很低下的殘疾人群、精神障礙人群的康復需求,國內康復醫療市場將遠超千億”。(文/楊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