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商訊推薦

每經網首頁 > 商訊推薦 > 正文

鵬華基金韓焯林:盈利改善+增量資金+估值修復,港股牛市動能有望持續釋放

2017-10-31 17:30:21

繼滬港通、深港通相繼獲批之后,債券通“北向通”也于2017年7月3日上線試運行,標志著內地與香港互聯互通的格局再次升級。2017年初至10月18日,港股市場表現十分亮眼,恒生指數上漲30%,科技、地產、消費品、原材料等行業漲幅居前,對香港市場的積極研究與配置已成為內地資管行業的重要趨勢。

受益于經濟持續復蘇,企業盈利改善的確定性進一步增強,盈利增速重回雙位數增長,成為本輪港股上漲最重要的驅動因素。2017年以來全球經濟明顯回暖,國內GDP增速回升至6.9%,疊加價格因素,名義GDP增速在11%左右。長期來看,中國經濟進入新階段,雖然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經濟結構更加優化,供給側改革和品牌化趨勢帶來產業集中度的提升,由前幾年“跑馬圈地、快速擴張”走向如今“大者為王、贏家通吃”的局面,小企業很難彎道超車。在這種競爭格局下,龍頭公司逐漸掌握市場定價權,市場占有率快速提升,盈利增速明顯反轉。隨著上市公司三季報陸續公布,2017年港股盈利增速預測有望進一步上調,創下2010年以來的新高,扭轉了2009年以后中國經濟增速下臺階導致的盈利增速下滑。

其次是“A+H”互聯互通為港股注入“增量資金”,估值洼地逐漸修復。港股市場一直以來被認為是成熟市場,參與者主要為機構,個人投資者占比很少,換手率較低,相比A股市場有明顯的流動性折價。而2014年11月滬港通、2016年12月深港通的開通,為香港市場注入了可觀的南下增量資金,有助于港股從估值洼地修復到合理估值水平。與此同時,2017年以來美元持續弱勢,從資金流向和企業盈利的雙重角度考慮,也均利好港股市場。

展望未來,我們認為港股牛市的動能有望持續釋放:

01盈利增長更具持續性

首先,不同于以往的是,當前盈利的提升更多來自于競爭格局改變后經營效率的提高,而非資產規模的大幅擴張,我們判斷這種模式會更具有持續性,未來強者恒強的格局仍將繼續,帶動港股ROE從低位繼續回升,從而保證可觀的盈利增長水平。根據彭博數據,預計2018年恒指盈利增速在9%左右。

02港股仍具估值和股息率優勢

同時,目前港股估值仍處較低水平,恒生指數平均估值在13倍市盈率、1.3倍市凈率左右,多數在兩地同時上市的股票,其H股與A股相比都有較大折價;并且從目前的市場價格來看,恒指股息率仍有3.5%左右,在香港的低利率市場環境中非常具有吸引力。

03增量資金有望為市場帶來流動性溢價

此外,從資金流向的角度來看,“增量資金”有望為市場帶來流動性溢價。未來香港與內地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勢必更加完善,內地資金南下配置低估資產有望帶來流動性溢價,從而助力港股的估值進一步抬升;此外如果從匯率的角度考慮,我們預計2018年人民幣兌港幣會有溫和的貶值壓力,貶值幅度可能在1.5%左右,一定程度上促使資金流向香港市場。

綜上所述,我們持續看好2017年四季度以及明年的港股行情,板塊上推薦可考慮關注電子和銀行。四季度為各大手機廠商推出旗艦品種的旺季,消費電子產業鏈有望受到新機型備貨旺季拉動,零部件廠商將呈現持續高景氣,預計景氣度持續到明年。而對于銀行股來說,內地工業企業利潤持續修復,銀行資產質量已看到明顯改善,在中國經濟韌性較強、通脹有望回升的背景下,疊加美聯儲12月大概率加息的影響,預期內地和香港本地銀行的凈息差也會有所擴張。

港股市場是一個典型的成熟市場,目前參與機構仍以歐美的機構投資者為主,而外來的大資金往往是做區域性的配置,更重視股票的盈利、分紅以及流動性,這種資金屬性決定了港股往往會給予確定性更多的溢價。對于投資研究來講,就需要我們更加重視企業盈利能力,尋找價值的洼地;與此同時,由于身處內地,我們在對中國經濟的判斷以及對本土公司的研究上會更具優勢,具有大量把握預期差的機會。在這樣一個持續向好、充滿機會的市場中,價值與成長并重,拉長持股周期等待價值的兌現,是我們愿意并將會秉承的投資哲學。

(文章來源:中國證券報)

風險提示:

僅供渠道內部參考使用。投資有風險,定投基金不保本,可能發生虧損,材料對于指數的定投業績模擬,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也不構成定投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本資料僅為本公司與客戶經理溝通交流使用,不構成本公司任何業務的宣傳推介材料、投資建議或保證,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詳請閱相關法律文件及公告。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職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投資人購買基金時應詳細閱讀本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說明書等法律文件,了解本基金的具體情況。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和其投資人員取得的過往業績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也不構成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基金投資需謹慎。

責編 余冬梅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