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0-24 22:20:56
深交所近日向建新集團發布監管函。深交所表示,建新集團未將股權質押相關事項告知建新礦業。此外,深交所也向上市公司發來了問詢函,對相關事項進行問詢。
每經編輯|陳晴
每經實習記者 陳晴 每經記者 鄢銀嬋 每經編輯 姚治宇
建新礦業(000688,SZ)控股股東建新集團的破產重整事項又生波折。因為建新集團向外借債時以所持有的部分上市公司股權作為質押卻未披露,深交所就此向上市公司發來問詢函并向建新集團發來監管函。
因建新集團破產重整事項可能涉及控股權發生變更等重大事項,建新礦業2017年9月6日開市起已經停牌。此次深交所連發兩函,對建新集團破產重整事項有何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建新礦業還宣布,擬以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方式收購甘肅寶海集團持有的金潤玉的股權,金潤玉由甘肅寶海集團全資投資,是集大理石開采、加工、銷售、設計、裝飾為一體的綜合性石材企業。
據深交所10月23日發布的監管函,2015年3月,建新集團因中信信托5億元的信托貸款即將到期,故向重慶市涪陵國有資產投資經營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涪陵國投)進行融資,雙方于2015年3月27日簽署《借款協議》,通過向涪陵國投借款5億元償還中信信托的5億元貸款,并以甘肅新洲礦業有限公司40%的股權出質并辦理了股權質押登記手續。甘肅萬星實業、內蒙古中西礦業、山西金德成信礦業及上海杰事杰新材料為該筆借款提供了連帶保證責任。
為進一步增強該筆借款的擔保措施,建新集團于2015年4月20日與涪陵國投簽訂《補充借款合同》,約定若不能按時償還借款,則按主合同簽訂日(2015年3月27日)建新礦業前10個交易日的平均價格的80%(每股7.2元),作價將建新集團持有的建新礦業6945萬股股票進行抵償,該部分抵償股份占建新礦業總股份6.11%。深交所稱,建新集團未將該事項告知建新礦業,從而上市公司未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此次事項真實情況如何,是否將對建新集團破產重整事項形成影響及上述借款事項后續解決措施?深交所《問詢函》中對相關多個問題向上市公司問詢。
10月20日,建新礦業在回復深交所《問詢函》時表示,由于建新集團認為所質押的新洲礦業40%股權價值能夠覆蓋本次借款,且建新集團所持股票已全部質押,不能再次辦理相關手續,而協議約定在2016年4月份之后待具備條件后,再另行辦理相關手續,故建新集團于2015年4月20日與涪陵國投就股份抵償事項簽訂了《借款補充合同》,鑒于當時預計不能償債的可能性較小,故未將該事項通知上市公司。
建新礦業還表示,涪陵國投的該筆債權已經法院裁定確認。建新集團現因處破產重整程序之中,涪陵國投不能對建新礦業股份進行執行償債。截至目前,建新集團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未發生變動,亦不會因此筆貸款而導致上市公司控股權的轉移。此外,2017年9月22日法院組織召開了第二次債權人會議;截至目前,債權人會議結果尚未公布。建新集團擬通過破產重整尋求戰略重組,以徹底解決債務危機(含此筆借款債務)。
據建新礦業公告,今年前三季度預計盈利3億元~4.1億元,預增97%~169%。此外,還需要注意的是,建新礦業還擬進行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事項。
據建新礦業10月22日公告顯示,公司擬以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方式收購甘肅寶海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金潤玉的股權。其還稱,經初步判斷,此次事項不構成重大資產重組。
金潤玉官網顯示,該公司2009年6月成立,注冊資本1.2億元,擁有大理石采礦權兩處,采礦權面積9.42平方公里,探明和推定資源量5000萬立方米儲量。
甘肅寶海實業集團官網顯示,甘肅寶海集團成立于2007年4月,注冊資本3億元,公司以有色金屬采選、大理石開采加工及房地產開發為主業,并涉足建筑裝飾、文化旅游開發、生態農業、金融等領域的綜合型企業集團。
“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是上市公司的事項,而破產重整是控股股東的事項,二者沒有關系。”10月24日,一位熟悉建新礦業人士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上市公司之所以打算收購甘肅金潤玉石業有限公司的股權,是因為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為有色金屬的采選和銷售,有色金屬的價格波動較大。相對而言,大理石相關業務的波動性較小。不過,目前這一事項還在考察過程中,還沒最終決定。
獨立財經撰稿人皮海洲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深交所連續來函,說明對相關事項保持關注,這對于上市公司投資者和大股東的債權人來說是一個提醒。不過破產重整事項最終進行如何,主要還是看債權人和債務人如何協商。
皮海洲同時表示,控股股東破產重整事項可能涉及控股權發生變更,關系著上市公司能否引入一個有實力的新老板。加上上市公司此次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也涉及到股份的變動。如此看來,相關事項都完成后,如果有實力的資金和團隊掌握上市公司控股權,將更有利于上市公司的運營,否則反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