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0-08 19:48:08
2013年9月,上海自貿區作為全國首個自貿區正式掛牌。而今,四年過去,上海自貿區提交了自己的四周年成績單,無論是開放創新,還是制度改革,都有不同程度的突破,相關的報道也層出不窮。2017年9月27日,上海自貿區管委會舉行《全面改革開放的試驗田:走進中國(上海)自貿試驗區》新聞吹風會,會上提到上海自貿區官方推出的全國首本自貿區培訓教材將于今年11月面世。9月28日,首屆“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十大經典樣本企業”發布會舉行,評選出制度創新十大經典樣本企業和六個制度創新樣本企業。
每經編輯|楊歡
中秋節和國慶節合二為一的加強版“黃金周”長假,毫不意外地讓自貿區的搜索指數,陷入了低迷。
但是有一個例外,是上海自貿區的搜索指數,在10月1日長假第一天,迎來了異峰突起,達到746,和平時的搜索高峰不相上下。
因為9月29日,是上海自貿區掛牌4周年紀念日。緊接著借國慶佳節的契機,這一歷史性的紀念日也得到了充分的呈現和表達。
作為中國第一個自貿試驗區,上海自貿區需要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告訴世界,4年的改革創新和開放試驗,都給中國帶來了什么。媒體報道的熱點,就是上海自貿區要表達的重點。

上海自貿區一周內搜索指數趨勢2017-10-1至2017-10-7
為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百度指數為數據來源,以上海自貿區為搜索關鍵詞,尋找上海自貿區四周年之際,網絡熱度最高的話題有哪些?希望從中看到,上海自貿區4年來的經驗和碩果所在。
企業與制度創新

作為中國第一個自貿區,上海自貿區將“制度創新”作為其最核心的生命力。
9月28日,首屆“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十大經典樣本企業”發布會舉行。這一天上海自貿區的搜索指數達到了701。據記者了解,當月上海自貿區的平均搜索指數為645。
據記者了解,此次評選出的制度創新十大經典樣本企業和六個制度創新樣本企業,來自上海自貿區的各個片區,涵蓋了外企、國企和民企,恰恰體現了自貿區制度創新的典型性和突破性。
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杭迎偉表示,截至當日,上海自貿試驗區新注冊企業4.8萬家,超過掛牌前20多年的總和。月均注冊企業數量是掛牌前的5倍,新注冊企業活躍度超過80%。新設企業中,外商投資企業8781家,占比已從掛牌初期的5%上升到目前的近20%。實到外資167億美元,相當于掛牌前20多年總和的兩倍。
企業被視為自貿試驗區建設的主體,這樣的數據總結可以被看作是上海自貿區提交的,四周年成績單中的重要部分。
教材與經驗復制

先行者總結經驗,再大面積推廣,這是中國改革的邏輯,也是自貿試驗區建設的邏輯。
2017年9月27日,上海自貿區管委會舉行新聞吹風會,會上提到,上海自貿區官方將于今年11月,推出全國首本自貿區培訓教材。這本教材的名字,叫《全面改革開放的試驗田:走進中國(上海)自貿試驗區》。
與此相關的新聞,在當天受到了媒體的大量關注,搜索指數達到744。
記者獲悉,作為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官方出品,全國首本自貿區培訓教材的基本框架來自權威報告,除個別部分外,絕大部分內容來自中央、相關部門的正式文件,領導批示,各部門撰寫的報告與總結材料,以及權威媒體對上海自貿試驗區的采訪及報道。
那么,這樣一本教材,將向全國輸送什么經驗?
上海自貿試驗區掛牌至今,范圍從28平方公里擴大至120.7平方公里,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從2013版更新到了2017版,對外商投資的限制類和禁止類措施數量從190條縮減到95條。四年來,上海自貿區實行了多項創新和改革,包括投資準入和制度、金融和外匯管理、海關監管服務、稅收政策和納稅環境等方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目前,上海自貿區的改革創新理念和100多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全國復制推廣。外商投資備案管理、企業準入“單一窗口”等37項改革措施在全國復制推廣。跨境融資、利率市場化等23項金融制度創新改革成果分領域、分層次在全國復制推廣。
開放與金融改革

自上海自貿區成立以來,金融改革備受關注。而金融改革與開放進程合二為一,是上海自貿區重要的特點。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截至目前,有10余個國家40余家知名資產管理機構已經或即將在陸家嘴金融城設立機構。全球資產管理規模排名前50的機構中,有28家在陸家嘴設立了資管類WFOE。而排名前10位的機構中,已有貝萊德、領航、富達國際、JP摩根、安聯保險、紐銀梅隆、安盛集團、德意志銀行等8家落戶上海。
而借助金融創新,上海正在成為企業和個人對接國際市場的重要窗口。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7月,上海自貿區內跨境人民幣結算總額已達6736億元,占全市的比重約為60%。共有55家金融機構通過分賬核算系統驗收,已累計開立FT賬戶約6.87萬個,當年累計賬戶收支總額約40980億元,月末FT賬戶余額約為2080億元。
在今年3月,國務院印發《全面深化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對上海自貿試驗區下一步改革作出部署。這是上海自貿試驗區設立以來的第三版方案,意味著上海自貿區改革進入“3.0”時代。
其中提到,上海自貿區要加快構建面向國際的金融市場體系,建設人民幣全球服務體系,有序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試點。加快建立金融監管協調機制,提升金融監管能力,防范金融風險。
可見,沒有開放就沒有金融改革;而開放,又是防范金融風險的開放。上海自貿區需要繼續做好這道辯證題。
創新與新興業態

自貿試驗區的創新政策在激發市場活力和經濟發展動力的同時,也催生了不少新興業態。
國慶長假期間,上海自貿區再次傳來新消息。10月5日,有媒體報道,為了充分發揮上海自貿區汽車平行進口制度創新試點的先發優勢,提升汽車平行進口運營環境和市場活力,上海市商務委等8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汽車平行進口若干支持措施》的通知。
這一新聞在國慶期間達到了上海自貿區搜索小高峰,搜索指數為522。
事實上,在全國多個平行進口車試點中,上海自貿區的表現并不突出,但這次終于放了“大招”。
記者了解到,此次最新的支持措施,不但要簡化汽車平行進口自動進口許可證申領,還會優化審價機制,提高通關便利化,進一步促進汽車進口市場健康發展。
專家點評
上海財經大學自由貿易區研究院副院長孫元欣:
制度創新產生的“制度紅利”,推動了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和新產業的發展,推動了經濟轉型和可持續發展,上海自貿區目前已反映出制度創新的持久效應。
上海財經大學自由貿易區研究院、上海發展研究院院長趙曉雷:
上海自貿試驗區進入3.0版之后,金融改革可與“一帶一路”及亞投行的融資需求相結合,尋找突破口。
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朱民:
上海自貿區進入第五年,這意味著自貿區的改革創新將向深水區、攻堅期進一步邁進。一些涉及“動奶酪”的改革要加快推進,制度創新的集成水平要提高。
復旦大學上海自貿區綜合研究院秘書長尹晨:
上海自貿區作為全國對外開放的標桿,實際上面臨的是來自國際的激烈競爭。在離岸業務企業所得稅率方面,現在上海和新加坡的差距很大,我們稅率25%,別人可能15%都不到。在不導致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的前提下,需要盡快探索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離岸稅制安排。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
如今,上海自貿區仍在進一步釋放改革紅利,繼續引領中國的對外開放。對于付出的努力與辛勞,市場已經極大地感知到政府的改變,投資者也感知到了市場和政府改變之后所迸發出的新活力。而這,或正是上海自貿區改革的最終目標所在。
圖片出處 新華網
每經記者 楊歡 每經編輯 付克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