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9-19 10:41:03
9月18日,在參加首屆中國(濱州?博興)國際金屬板材工業展覽會期間,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對中國鋼鐵行業來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需求要做起來,鋼鐵產能“走出去”是一個大趨勢,而其中的關鍵在于供應鏈落地。
每經編輯|彭斐
每經記者 彭斐 每經編輯 趙橋
在鋼鐵行業復蘇期,過億噸的出口量顯然不容忽略。不過,隨著貿易摩擦的增多,我國鋼鐵行業的發展格局,有必要重新審視。
9月18日,在參加首屆中國(濱州•博興)國際金屬板材工業展覽會期間,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直言,當前的鋼鐵對外貿易,正由直接出口向間接出口轉變。
值得注意的是,蔡進所指的間接出口,并不是繞道某一個國家,而是鋼材經過加工后,以機電產品、機械等成品形式對外出口。

蔡進在展會現場做演講 每經記者 彭斐 攝
來自海關總署的統計顯示,今年前8個月,我國機電產品出口5.63萬億元,同比增長13.4%,占出口總值的57.1%。其中,機械設備1.67萬億元,同比增長14.9%。
與此同時,鋼材直接出口數據卻在下降。海關數據顯示,8月我國出口鋼材652萬噸,較上月減少44萬噸;1~8月我國累計出口鋼材5447萬噸,同比下降28.5%。
在蘭格鋼鐵網信息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看來,鋼材出口量下降,一方面是由于我國鋼材價格持續大幅上漲,造成出口鋼材的價格競爭力有所削弱。
不過,王國清也表示,貿易摩擦的頻發對鋼鐵出口產生較大抑制作用,而在2016年,我國鋼材出口量就出現了自2010年以來的首次同比下滑。
據蘭格鋼鐵研究中心監測數據,2016年1~12月,我國鋼鐵出口產品遭遇來自20個國家和地區發起的48起貿易救濟調查,其中反傾銷案件32起,反補貼案件9起,保障措施案件7起;與2015年相比,國家數量增加6個;案件數量上升了29.7%。
不過,對剛有起色的我國鋼鐵行業來說,鋼材的出口,不可能因貿易摩擦而放棄。而事實上,國內過剩的鋼鐵產能,在國外卻可能成為搶手貨。
來自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鋼材消費與分析預測顯示,從市場規模來看,2015年31個國家的市場需求量是2.56億噸。該預測同時顯示,“一帶一路”沿線的東南亞、中東等地區和國家將是鋼材需求增長主力,預計到2020年,這31個國家的鋼材需求量將達到2.95億噸。
此外,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提供的數據顯示,盡管貿易保護措施盛行,但在2016年全球鋼材國際貿易量仍創造了歷史新高4.73億噸。
對各國PMI都有研究的蔡進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對中國鋼鐵行業來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需求要做起來,鋼鐵產能“走出去”是一個大趨勢,而其中的關鍵在于供應鏈落地。
在蔡進看來,“一帶一路”的供應鏈不是競爭的,而落地的關鍵,在于整合、優化資源,目標是與當地的經濟、貿易、社會協同。
一位業內人士亦向記者表示,鋼鐵產能國際化是一個趨勢,在國外有需求的國家和地區建廠,顯然要比純粹出口更能獲利。
事實上,對于產能國際化,國內鋼鐵企業也早有嘗試。擁有世界第二大鋼鐵產能的河鋼集團,于2014年9月即啟動在南非的500萬噸鋼鐵項目建設,而包括首鋼、鞍鋼等眾多鋼企也紛紛到海外建廠投資。
在金聯創市場分析師弭澎琦看來,海外建廠要面臨政治、法律、勞工、環保等風險,但收購現有鋼廠,則能回避這些問題,無疑也成為鋼鐵產能國際化新的嘗試。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4月,河鋼集團出資4600萬歐元收購斯梅代雷沃鋼鐵廠,成立河鋼塞爾維亞公司。已經連虧7年的這家鋼廠,于2016年12月實現了全面盈利。
在蔡進看來,隨著世界經濟開始進入新的增長階段,鋼鐵經營環境及行業大勢發生轉變,必須用全球的視野考量中國鋼鐵產業的發展格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