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首付只要不超過100萬,我們來幫你搞定——是誰這么霸氣?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9-14 07:52:22

消費貸披上“馬甲”進入樓市,具體方式包括,中介牽線搭橋,以“房抵貸”等方式套取貸款,或者金融中介辦理大額信用卡違規套現,有房產中介揚言,只要首付不超過100萬,都可以幫購房者搞定。分析人士稱,消費貸進入樓市,說明還有人在豪賭房價繼續上漲。

消費貸款在最近的關注度突然增加,因為它增長得實在太快了。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了解到,choice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居民新增短期貸款9527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漲幅192%,而去年全年居民新增短期貸款也僅6494億元。

消費貸款也叫消費者貸款,主要指的是用于留學貸款、房屋裝修、購買耐用品乃至買車等方面的個人貸款。

據新華視點消息,在一些地方,個人經營性貸款和個人消費性貸款經過層層包裝,違規進入房地產市場。在一個樓盤,記者稱湊首付有點難度,中介干脆地說:

“(首付)只要不超過100萬元,我們來幫你搞定。”

消費貸款穿上“馬甲”進入樓市

早在2010年,中國人民銀行和銀監會就曾發布通知,要求各商業銀行加強對消費性貸款的管理,禁止用于購買住房。此后,銀監會等部門陸續多次發布相關通知,強調對消費貸款的管理。

不過,新華視點記者近日調查發現,消費貸款穿上各種“馬甲”流向樓市:

——房地產中介牽線搭橋,以“房抵貸”和第三方中轉的方式,套取貸款用于購房。

在上海市閔行區的一家大型房產中介的門店,中介人員聽說記者湊首付有點難度后,直接說“只要不超過100萬元,我們來幫你搞定”。

隨后,該中介人員詳細地介紹了操作流程——一種是進征信系統的,需要有房產等做抵押,年化利率6%-7%,這種貸款可以直接打入個人賬戶;另一種是無抵押,現在國家不讓錢直接流入房地產,得找第三方來讓貸款中轉一下。但這種要收1-2個點的手續費,利率也是6%-7%。“我們跟銀行都是有合作的,以上2種方式都可以做到30年。”

——金融中介幫助辦理大額信用卡違規套現。

新華視點記者在位于上海市浦東新區的互聯網金融公司咨詢得知,該公司可以代辦部分銀行信用卡,從而貸款套現。“只要有身份證,就可以貸款。你沒工作、沒社保我們也可以幫你包裝。你只要交點中介費。”該公司工作人員表示,“找我們能辦大額信用卡,50萬至60萬元都能提現,去干什么,銀行根本不會管。”

三地嚴查消費貸款流向樓市

所幸,消費貸款“曲線”流向樓市的現象已引起監管部門的重視。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注意到,近期江蘇、北京、深圳三地銀監局和人民銀行分行先后發文,提示轄內銀行個人其他消費貸款大幅增長,存在部分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的風險,并要求加強個人消費貸款管理,防范信貸資金違規進入房地產市場。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從江蘇、北京、深圳三地對消費貸款流向房地產下達的通知來看,細則并不相同:

北京嚴查個貸違規購房細則要求銀行自查對象為單筆20萬以上消費貸款,并著重關注房抵貸、短期內辦理兩筆及以上消費貸款、貸后短期回流至借款人賬戶等7項特征。

深圳細則明確將個人消費貸款最長期限縮短為5年。

江蘇細則則要求各商業銀行建立大額消費信貸投向監測機制,按月向人行和銀監局提交報告。

華南某股份行信貸業務人士張洋(化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

這次監管禁令的最重要意義在于,明確了所有銀行對于消費貸款業務用途必須嚴格把關,當銀行全部自覺收緊門檻并且在貸前貸后審查更加嚴格時,對于消費貸款可以用于購買房產的心理預期就是一個嚴厲的打擊,新增業務中試圖違規使用消費貸款的人將會大大減少。

專家:仍有人豪賭房價繼續上漲

消費貸款為什么會流入房地產市場用于購房?據南方日報:

一線城市上半年房地產調控效果比較明顯,北京和深圳的房價持續下跌,這使得部分購房者希望進場買房,但受限于房貸額度。

以深圳為例,首套房貸利率不斷提升,加大了購房成本,二套房首付基本上都是七成,購房者在這種情況下比較被動。尤其是二套房的購房者,如果貸不到款,“抵押貸”很容易成為其不二選擇。而對于銀行來說,在房貸收縮后,需要新的業務來沖量和盈利,這個時候消費貸就成了不錯的選擇。

據央廣網,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消費貸款進入樓市,也說明還有很多人在豪賭房價繼續上漲的預期。他還表示:

在資金來源方面出現很大漏洞的話,房地產本身的調控效果就會打折扣,限購、限貸、限價等等措施的調控效果就會弱很多。而且如果這個口子再開一些,甚至有可能調控就白調了,所以這個是個比較可怕的現象。

據新華視點,某民營銀行總行行長表示:

消費貸進入樓市確實起到了加杠桿的作用。居民在房價上漲預期下,急于借錢入市。只有多措并舉扭轉居民的單方看漲預期,才能真正堵住樓市的“配資”通道。

每經編輯 李凈翰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新華視點、21世紀經濟報道、南方日報、央廣網

責編 趙慶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首付貸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