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新能源

每經網首頁 > 新能源 > 正文

現代起亞銷量銳減46.7% 韓系車在華還有生存空間嗎

經濟觀察報 2017-07-31 08:26:30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曾在中國市場風生水起的韓系車如今風光不再。在一年之前,現代起亞集團在中國的兩個合資公司——北京現代和東風悅達起亞都遇到了嚴重的發展困境。2017年上半年,在中國,現代起亞汽車總銷量為 43萬輛,同比銳減46.7%。其中,北京現代累計銷量下降幅度達42.4%,東風悅達起亞累計銷量同比下滑55%。

現代和起亞兩個品牌是韓系車的代表,它們在中國市場的衰頹代表了韓系車整體競爭力的喪失。從發展歷史來看,韓系車在中國市場的崛起,得益于兩個時機,其一是2010年開始的,中國國內對日系車的消費抵觸,這結束了日系車在中國超過10年的好時光,出現大片空白市場。其二是2012年開始的,韓系車設計風格改變,流體雕塑式外形設計成為韓系車的代表符號。

在這兩個時機的作用下,韓系車多了“時尚”的標簽,俘獲了不少年輕消費者,再加上不錯的性價比,在市場爭奪戰中,韓系車以價換量也占盡上風。但韓系車的劣勢也是十分明顯的,也面臨著品牌天花板,比如北京現代索納塔9上市后的大降價,其高端車型捷恩斯銷量寥寥,進口車幾乎陷入停滯,而起亞品牌力比現代又弱一個層次。

在多年的發展中,韓系車重銷量輕品牌的現象也十分嚴重。比如北京現代曾創造了“四代同堂”銷售的盛況,想大小通吃的想法最終將導致整體品牌傷害。須知道,任何一個品牌都不可能抓牢所有細分市場。這使得韓系車向上突破不行,向下拓展又面臨不斷崛起的中國自主品牌汽車攔截,左右為難。在品牌和銷量抉擇中,韓系車錯失轉型良機。

它們是不是已經沒有機會了呢?在近期諸多的分析報道中,有不少觀點認為自主品牌崛起搶走韓系車市場份額,以性價比為手段的韓系車在中國已經沒有生存土壤,甚至會退出中國。甚至于,現代起亞總部也在加強對亞洲區其他市場的布局,以規避在中國跌落的風險,這似乎從側面證實了這種判斷。但自主品牌已經強大到這個地步了嗎?韓系車在中國沒有生存土壤了嗎?答案可能還沒有那么樂觀。

現代起亞在短時間內,打入美國市場,打入歐洲市場,繼而在中國市場崛起,首先檢驗的是其產品質量。在中國,能超越現代起亞的品牌又能有幾個呢?有些分析非常樂觀的判定吉利在3-5年內會超越大眾的品質,實在是自信得可怕。

市場份額的補缺,自主品牌確實沒有占到太多好處。韓系車空出來的市場哪里去了?其實大部分升級到日系車、歐美車系去了。東風本田在此前總結其發展迅速的原因中,就曾提到韓系車的衰頹給他們提供了一次好機會——就如同幾年前日系車的潰敗給韓系車造就了機會。在自主品牌中,盡管大家都聲稱獲得了來自韓系車的消費者,但上半年糟糕的市場數據無疑讓這一說法難以成立。

并且,“退而求其次”并不是消費主流,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中國汽車市場的品牌金字塔中,現代是略高于自主品牌的,而其頭上就是大眾、福特、通用等強勢的國際品牌。一般會升級到更高一層次的品牌。就如同中級車一樣,很多消費者在選購的時候,會直接升級到豪華品牌入門級車。盡管市場份額獲得并不大,但自主崛起仍是韓系車衰敗的原因——新一代自主品牌產品競爭力快速提升。

現代起亞如今在中國的困境,早已埋下了伏筆——市場頹勢的顯露從2016年中就開始出現。這個時間,恰好是新一輪自主品牌產品集中投放的時間,也是日系車強勢回歸的第二年。就一個產品而言,在可以直觀比較的地方,包括設計、配置、做工,自主品牌與之差異已經很小。而在韓系車品牌力之上的的歐美系汽車品牌,在產品上也進行了新一輪更新,此時的現代起亞競爭力已經處于一個低谷之中。

可以預判的是,韓系車的生存空間仍是存在的,如果它們能夠突破品牌天花板,則會獲得更多發展。如果在產品上,能再次拉開與自主品牌的距離,也會獲得再次增長的機會。韓系車也確實在做這種努力,包括首次放開零部件采購,采用更多本土零部件,提升性價比。同時在中國市場推出更多的產品。當然,決定其未來的,將是下一代產品的成功與否。這不是簡單可以靠營銷解決的問題。

或許,未來韓系車在中國將會回歸一個理性的市場地位,其市場規模在到達谷底之后甚至會小幅上升,最終穩定在一個區間。但作為一個夾心層,韓系車的整體份額仍將不斷被蠶食。這也是韓系車在中國市場所面臨的終極考題。

責編 楊翼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現代起亞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