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推薦

每經網首頁 > 推薦 > 正文

中國演技最好的“神醫”都在各大衛視賣假藥,原來背后的利益驚人

中國企業家雜志 2017-06-23 11:35:41

不知各位留意過沒有,許多衛視在節目間隙會播放藥品廣告或者插播養生節目。年輕人這時候多半會換臺,但父母輩的老年人卻看得津津有味。

最近,電視節目中的“神醫”劉洪斌被踢下神壇。

微博上曝出一組電視廣告截圖——幾款神乎其神的仙丹在劉洪斌的吹捧下,就差沒有起死回生的功能。

在多個地方臺的“養生”節目中,劉洪斌有三個不同的名字(劉洪斌、劉洪濱、劉洪彬),身份也非常多變:中華中醫醫學會風濕分會委員、中華中醫醫學會鎮咳副會長、北大專家、高級營養師等。在節目里,她一會兒是苗藥的傳人,一會兒又是藏藥的繼承者。

視頻中,劉洪斌滿頭銀發,精神矍鑠,嚴肅又不失親切地為苗仙咳喘方、唐通5.0、天山雪蓮、藥王風痛方、苗祖定喘方、苗家活骨方、老院長祛斑方、蒙藥心腦方、助眠晚餐等站臺。

網友戲稱其為“著名表演專家”,專治有錢沒地方花;有網友表示“世界欠她一座奧斯卡”、“中國演技最好的都在各大TV賣假藥”……

除了“神醫”背書,節目還有幾項固定的套路:飽受折磨的患者現身說法,主持人以新聞訪談形式大肆推銷,熱線電話配合免費名額引誘觀眾。

假藥推銷產業鏈

這類節目背后的利益鏈條是怎樣的?澎湃記者發現,有人成立專門做電視購物經營的公司,購入“藥品”并更名,再通過傳播公司到電視臺做養生節目推廣“藥品”,同時留下聯系電話。一旦有人上鉤來電,就由經過套路培訓的“健康顧問”大肆忽悠、兜售。

一份由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人民法院2016年11月作出的判決書顯示,2011年7月,張某丙實際出資,在北京成立華玨達公司從事電視購物經營活動。2014年7月,張某丙聯系購進湖南岳陽今華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的“御醫風濕痛走珠給藥器”、貴州省大方縣貴州奢香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清椿堂藥王風痛方活絡祛痛酊”。

后來,前者在電視廣告中變成了“御醫風痛方”,后者則成了“藥王風痛方”。劉洪斌在醫療廣告的電視節目中出場,身份變成了“××分會的委員劉洪斌教授”,且宣稱“藥品”是其“祖傳的秘方”。

張某丙在明知上述兩種產品為非藥品的情況下,通過北京央廣聯合傳媒有限公司、中視藍海(北京)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在甘肅衛視、河南衛視、山東教育電視臺等電視媒體進行宣傳。如果有患者打入電話,華玨達公司話務員就以指導老師、“健康顧問”等名義銷售“御醫風痛方”和“藥王風痛方”,在電話中宣傳時亦稱兩種產品為藥品。

2014年9月21日,公安機關對華玨達公司進行查處。經偵查,華玨達公司通過快遞公司對外銷售“御醫風痛方”的金額為人民幣474萬元、“藥王風痛方”的金額為人民幣195萬元,合計銷售金額為人民幣669萬元。

張某丙歸案后,代華玨達公司退出贓款人民幣400萬元。淮安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最后認定,上述御醫風痛方、藥王風痛方應按假藥論處。

2016年11月,淮陰區人民法院一審以銷售假藥罪,對華玨達公司一名主管張某甲和張某乙分別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二十萬元。至于張某丙,因經法院通知未到庭,法院決定對其中止審理。

另外,“唐通5.0”中劉洪斌以北大專家身份推銷產品 “糖尿靈片”。廣告在2014年被山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通報為違法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廣告。

澎湃新聞的記者還發現,上述“糖尿靈片”的生產企業山西華康藥業有限公司,在2015年山西省的中成藥染色專項抽驗中,其生產的骨筋丸膠囊檢出蘇丹紅Ⅰ、蘇丹紅Ⅳ。而蘇丹紅對人體具有明顯毒性作用,在中藥材、中藥飲片和中成藥中均不得檢出。

四大“神醫”撐起假藥廣告藝術圈

雖早已飽受詬病,但地方媒體虛假醫療廣告依然猖獗,植入式的“健康養生科普”、“教育講座”近年來在衛視及地方臺蔓延。

微博博主@長春新國貿 發現,像劉洪斌一樣的虛假醫藥廣告“表演藝術家”,還有三個,他們被稱為“四大神醫”。

李熾明也熱衷于在不同電視臺換著頭銜賣藥。在山東衛視,他的頭銜是“原首都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院長”,號稱從醫四十年,擅長消脂瘦身,所以他賣的藥,是減肚子的“一子三葉茶”。

在山東生活頻道,他又開始治療男性前列腺疾病。到了吉林教育,直接喊出了“強力除百病”的口號。都市頻道進一步升華:“全身疾病都能好!”

李熾明的頭銜也已經走向世界:留美醫學博士、美國DCR醫學實驗室亞洲區執事……

但李熾明代言的 “一子三葉茶”,早在2014年就被濰坊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列為嚴重違法廣告。

王志金(今)也是一個連名字都在變化的專家。賣安第斯瑪咖片的時候,他是“中醫養生專家”王志金;賣冠心病類藥物的時候,他又是“中華中醫藥學會專家”王志今……他的頭銜也很厲害:中醫世家第六代傳人;解放軍465醫院少校軍醫……

他主推的“波爾特細胞用糖療法”,號稱治療糖尿病有奇效。無數網友表示受到了欺騙。

第三個是“壯陽補腎專家”高振宗(忠),名號為“祖傳十二代補腎神人”,也自稱“京城名醫”。

作為“京城名醫”,高振宗完美地詮釋了什么叫做技多不壓身。他會看手紋,是全國著名手診專家;會看高血壓;還會看眼病,名號變成了“中國醫學科學院教授”。

高振宗“代言”的“蒙藥名目二十五味丸”,被河北省藥監局和廣州工商局查處過,原因是宣傳不真實誤導消費者。

有網友質問“一個省級衛視,竟然播放這種沒有科學依據的騙人節目,為什么沒人管?”

假藥廣告如何進入各大衛視?

劉洪斌代言的“唐通5.0”,直到今年仍在河南有線電視臺播出。

該電視臺廣告部的工作人員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我們電視臺的廣告,都外包出去了。那則廣告我有印象,是很早之前播出的,曾經在廣告部的一個記錄文件上,看到過這個藥的名字。”

該工作人員表示,按照河南有線電視臺的廣告流程,應當由廣告外包公司首先對這條廣告進行審核,審核的內容“首先必須要有食藥監發布的廣告播出許可證,然后還有其他相關資質和批文。”廣告外包公司在初次審核之后,“廣告還要交付電視臺再次審查,主要是再次查看手續是否齊全,內容是否合格。”

但早在2014年,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就曾發布規定:自2015年1月1日起,電視養生節目不得由社會公司制作。也就是說,有劉洪斌出現的這檔欄目,只能是河南有限電視臺自己制作的一檔養生節目,否則即是違規。

隨后,紅星新聞記者與當地工商局取得聯系,詢問這則廣告在當地電視臺違規播出,是否應由工商部門監管時,河南工商的工作人員表示,新廣告法出臺后,“大多依照‘哪個平臺播出,哪個平臺審查’的原則,工商部門沒有前期審查的責任。如果市民看到違規廣告,可以立刻打電話向我們舉報,并舉證,工商部門將立即進行查處。”

該工作人員透露,市民可以舉報的限期是自違規廣告播起算的兩年之內,“電視臺的廣告行為,被視作是兩個企業之間的商業行為,我們職能部門本著不干擾商業行為的原則,所以前期不會插手,如果一旦有違法行為,有關部門將立即介入。”

播放這類節目的電視臺也曾被處罰。

2015年8月28日,對于發布“苗醫鮮藥(消喘膏)”等多個虛假藥品廣告的山東省教育臺,濟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中分局的處罰決定書指出,自2014年8月以來,該臺分別發布了25款虛假醫療廣告,責令當事人停止發布上述廣告,沒收廣告費用22.05萬元,罰款22.56萬元,罰沒款合計44.62萬元,上繳國庫。

2016年2月5日,劉洪斌站臺的“唐通5.0”在新晃被查。當時,新晃健康大藥房解放路店通過新晃電視臺多個頻道發布“唐通5.0”的廣告,劉洪斌出鏡解說。

2017年6月21日下午,紅星新聞聯系到湖南新晃縣市場和質量監管局。對方表示,這一廣告是由藥店負責人與新晃縣電視臺廣播電視廣告有限公司簽訂。包含唐通在內的6則藥品(醫療器械)廣告,在縣級電視臺播出,6個月廣告費為7000元,藥房負責人因此被罰10500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隨著國家有關部門打擊力度的加強,部分電視臺已經刪除了相關信息和鏈接,但是騙子也在升級。

淘寶版出來了。

官方網站也新鮮出爐,還是“315消協認證的優質網站”……

2016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醫療養生類節目和醫藥廣告播出管理的通知》。該《通知》指出,醫療養生類節目只能由電臺電視臺策劃制作,不得由社會公司制作;醫療養生類節目需報備;嚴禁醫療養生類節目以介紹醫療、健康、養生知識等形式直接或間接發布廣告、推銷商品和服務。

《通知》中強調,醫療養生類節目聘請醫學、營養等專家作為嘉賓的,該嘉賓必須具備國家認定的相應執業資質和相應專業副高以上職稱,并在節目中據實提示。醫療養生類節目主持人須取得播音員主持人執業資質,依法持證上崗。

在美國,醫藥廣告的監管主要由兩個部門負責,分別隸屬于美國政府的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和隸屬于美國衛生與人類服務部的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在這兩個部門的監管法網下,無論是搜索引擎谷歌,還是美國的藥企和醫療機構,一旦涉及虛假醫療廣告,都很難逃脫制裁。

2011年,谷歌曾遭美國司法部起訴,稱其幫助騙子公司賣假藥。這家騙子公司來自加拿大。谷歌的銷售員為了賺取每月兩萬美元的廣告費用,幫助騙子公司逃過了后臺的自動屏蔽系統的審核,讓假藥廣告出現在谷歌頁面上。雖然谷歌當時的CEO拉里·佩奇宣稱對此“毫不知情”,但谷歌仍然老老實實交了5億美元罰款。

在美國,當處方藥的廣告在電視上出現時,廣告里有超過一半的時間都在介紹這款藥的副作用。因為美國《聯邦食品、藥品和化妝品法》對醫藥廣告有特別規定,要求處方藥廣告必須準確、不能誤導消費者。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也在1997年通過了《面向消費者的廣告行業指導》,規定藥品廣告必須對可能出現的所有副作用做出詳盡的說明,如果廣告誤導病人用藥,甚至危害公眾安全,藥企很可能會面臨天價的罰單。

2012年7月,葛蘭素史克公司在美國被罰款30億美元,原因為不當宣傳其抗抑郁藥鹽酸帕羅西汀可以用于未滿18歲的病人,以及沒有報告糖尿病治療藥物文迪雅的安全數據。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同樣的虛假銷售套路之所以屢試不爽,是法律制度不完善、懲罰量級不夠大、消費者教育不足等多種原因導致。希望有一天,這些“神醫”站臺推銷的“包治百病神藥”,能從江湖上絕跡。

綜合編輯:劉佳玲

責編 姚治宇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神醫 賣假藥 劉洪斌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