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4-17 23:50:21
2012年3月28日國務院決定設立溫州金融改革試驗區,并確定了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的12項主要任務,溫州金改就此拉開序幕。在備受矚目下,溫州金改在不斷嘗試中走過整整5年,眼下,當地企業金融風險得到有效防控,實體經濟去杠桿、去僵尸、降成本等成效明顯,金融改革功不可沒。
每經編輯|沈溦
每經記者 沈溦 每經編輯 姚治宇
2012年3月28日國務院決定設立溫州金融改革試驗區,并確定了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的12項主要任務,溫州金改就此拉開序幕。在備受矚目下,溫州金改在不斷嘗試中走過整整5年,眼下,當地企業金融風險得到有效防控,實體經濟去杠桿、去僵尸、降成本等成效明顯,金融改革功不可沒。
在今年3月底舉行的浙江省金融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浙江副省長朱從玖也表示:浙江將開展溫州金改5周年評估,爭取啟動新一輪改革。
如何評價溫州過去5年的金改,對過去屢有質疑提出金改工作進程緩慢,多項目標難以落地等如何看待?
4月16日,在溫州商學院聯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與鹿城農商銀行成立溫州新金融研究院的揭牌現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到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溫州商學院校長李揚,談談對溫州金改的看法。
金改重塑市場和法制
NBD:2012年3月28日國務院決定設立溫州金融改革試驗區,如今溫州金改歷經5年,您作為深入參與此項溫州金融綜合改革的專家,能否談談對這方面的看法?
李揚:溫州金改是一件全國矚目的事情,因為溫州是我國市場經濟最早發展也是最為發達的城市之一,因此大家長期認為溫州不會出現問題,結果就是溫州出了問題。之所以說這樣的事情發生在溫州本身值得我們思考,是因為我曾經領導一個小組每年對中國城市金融生態的有一個評價,溫州每年都占據前幾名,有時位列第一,讓我們感覺到溫州金融生態非常好。而突然之間讓人感覺金融生態非常好的溫州就變了,發人深思。
NBD:您對溫州金改出現的原因如何看?
李揚:我認為,出現這種狀況肯定存在很多原因:
第一,是溫州出現問題的時候正值中國經濟開始轉型的時候,高速增長的經濟已經過去了,作為強國之路的好多領域比如住房、股票、實體經濟等都出現很多的泡沫。在資產中積累的泡沫遲早是要破的,只是溫州率先地破了。
第二,當我們在研究各地的金融生態和市場發展時便注意到信用是一個很基礎性的問題,在過去溫州的信用是很好的,因為溫州的信用體系是靠私人市場甚至是靠人際關系維系的,適合小生產。但當溫州一旦進入大規模的跨國貿易走向世界時,需要有一個現代化的信用體系,而那時的溫州是不具備的。
所以大致上有兩方面原因,實體經濟和金融自身的問題,再加上當時監管缺乏經驗,很多問題逐漸暴露出來,所以很多的原因共同形成了當年溫州金融塌方式的問題。說實話這是一個好事,溫州目前正在止跌回穩,而全國的問題也正在顯現,所以在這個意義上,溫州金改對于全國來說具有指導意義。
NBD:剛剛過去的三月,溫州金改正好滿5年,作為在溫州當地任職,實地觀察現狀已久的學者,您如何看待溫州金改的成績?
李揚:溫州金改獲得初步成功有一些收獲值得總結:第一,最重要的是必須按照市場原則辦事。現在黨中央不斷強調市場化,所謂按照市場規則辦事,該倒閉的僵尸企業就得倒閉。金融的根本在哪兒?在實體經濟、在企業,所以如果能夠下決心處理好企業的問題,那么金融問題作為第二性能相對來說便好處理,在這一點上溫州在轉型時做得比較堅決和徹底,值得全國予以借鑒和學習。
第二,要法制化。溫州以前總以市場第一,法制第二的思維行事,遇事腦中第一浮現的并非法律而是民間的規矩,這也是溫州金改需要嚴格解決的一個問題。做什么事情要有法有據,這也是黨中央、國務院一直強調的法制化,也是溫州值得總結,值得復制到我們全國各地的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第三,比較好地處置一些中小企業。現在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其實關鍵環節在中小企業、小微企業和普通的居民。比如人民銀行將過去的互聯網金融歸結到數字化普惠金融是非常擊中要害的,金融服務的真正有問題的需要解決的并非在大企業甚至是中等企業,而是一個是普惠的問題,普惠的對象就是小微企業和普通的大眾。溫州金改把其身段放到這個層面上來其實是很重要的一環,雖然說實話一個地方的經濟格局也離不開大環境的影響,但溫州在這方面的經驗是非常值得學習。
第四,我認為最值得學習的經驗就是砍掉特殊政策。說實話,要通過特殊政策來搞金融改革是不可能推廣的,因為既然是特殊政策便只是針對一個省市區設立的,不可能長久。中央很少給溫州實行什么政策,一切改革都是在市場原則和法制化原則下運行,金融改革要的是制度,而并非短期的特殊政策來處理,我覺得這才是最重要的一點。
最大成效是實體向好
NBD:今年浙江省副省長朱從玖表示要繼續深化金改,對于這個概念您怎么看?您認為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
李揚:深化改革要如何做文章?這個問題很復雜,究竟向什么方向去深化還沒有想的非常清楚。下一步改革需要完成很多任務,比如利率市場化、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有效率的自主體系的完善、將互聯網金融整合到數字普惠金融的道路上去,以及監管體系的重構、進一步實行對外開放等。
就中國目前的情況,還要解決金融系統暴露出的問題,客觀上對于一個地方的金融來說,夯實它的基礎非常重要,因此深化改革還要再等一等。我注意到我們溫州的市場實體經濟恢復還是可以的,我覺得5年金改最大的成績就是沒有給實體經濟的調整提供負能量,要把實體經濟基礎培育好,盡可能去除經濟泡沫,讓經濟恢復到本來的面目,然后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創造良好的條件,我認為這是溫州金改這幾年做的真正實在的事情。
當然在這個過程也提了一些問題,比如說小貸公司的改革問題和擔保體系中連環擔保的問題等等。在金改過程中,溫州對諸如此類事件的利弊得失有了比較清醒的認識,逐漸走上了一個健康發展的道路。這是我們今天溫州經濟改革最大的成績,是可以復制的。
NBD:您對未來溫州金改是否有自己的意見和建議?新金融研究院成立的定位是什么?研究院將對溫州金融采取怎樣的動作?將研究哪些內容幫助溫州金改的推進?
李揚:以往,我們在任何方面的經濟領域出了問題都有一個邏輯是馬上在金融上動手,但現在這個思路可能是要換一換,特別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這樣一個命題非常明確地提出來之后,我認為所有問題從理順實體經濟做起,這個也是溫州的思路。
因為金融本身是一個虛擬經濟,且最大的問題是它本身可以創造產品。當年溫州出的事情就是因為自己交易自己使得泡沫越吹越大。做金融一定要打破自我強化的怪圈,怎么打破?就是所有事情從實體經濟說起,我作為研究者參加中央改革方案討論,提出的思路就是不要總想著搞金融,這是本末倒置的,還是要著眼于把實體經濟發展起來。
我們做研究就是要回答服務實體經濟問題,回答金融破虛向實的問題,如果說實體經濟本身就不實怎么叫金融實呢?所以下一盤棋最重要的還是要把實體經濟做好,地方政府應該老老實實地分析本地實體經濟的結構,把實體經濟中哪些要拋棄的,哪些要發展的,哪些要重組的搞清楚了,金融相對來配是容易的,如果實體企業不行用而用非正常手段去刺激,那只會越來越壞。只有把這個理清楚了,金融以及金融和實體經濟關系才能順,這是我對金融改革的一點忠告。
NBD:在溫州本地的商學院成立新金融學院的考量是如何?對當地金改領域會有哪些探索?
李揚:我們成立新金融高級研究院是兩方面的考慮,首先是一個體制建設。對于溫州商學院來說作為年輕的學校存在著很多的短板,其一是研究不夠,其二是多層次特別是高層次培養人才的機制存在缺陷。研究院會引導商學院從研究溫州當地的情況出發,探討溫州的金融體系如何從民間為主到現代化,如何從原來集市式的金融交易到網絡化、體系化,如何能夠創造一個無縫對接的極少存在套利空間的監管體系。當時溫州出問題也是因為這幾個環節互相不配合讓居心叵測者有了得利的空間。所以要理順監管的架構,減少套利空間,加強信息交流,加強政策合作,這是在溫州我們可以探討的。
其次,現在這幾年我的注意力轉向小微和普通老百姓,開始思考怎么能夠讓普通老百姓都能夠獲得他應該有的金融服務。從技術路徑上來看可以通過互聯網,但成功者少失敗者多。因為理論上來說通過互聯網是解決了小微企業的門檻問題、成本問題、信息不對稱問題,但是現在打著這個旗號做的這些事情并沒有有效解決這些問題,變成了新的亂象,所以才需要整頓。我覺得這個也是我們溫州可以做的,特別是我們在金改下應當做的就是回歸本原,回歸本原就是實體經濟。如果說給政府提建議的話,要想讓我們的金融更加健康必須把大部分精力放到搞實體經濟上去。希望借助溫州的實踐基地吸引全國優秀人才來研究溫州的問題,研究出一些具有共性的課題供溫州參考、供國家參考。
(實習生張韻對本文亦有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