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2-25 19:10:15
新零售更多的是研究以消費者為中心,過去可能是以物業為中心,后來以品牌為中心,現在應該是以消費者為中心,這應該是新零售的核心。
每經編輯|張舒
“現在整個行業處在大轉型、大變革的時期,我們都在做很多的探索,做很多的努力,但是我們還沒有找到一個非常清晰的方向。”全聯房地產商會商業地產研究會會長王永平在2月23日舉行的“2017中國(成都)首屆樓宇經濟峰會暨成都市樓宇經濟促進會年會”上如此描述商業地產所面臨的挑戰。

全國百家重點零售企業的銷售同比下降0.5%
2月23日,在由成都市樓宇經濟促進會主辦、每日經濟新聞聯合主辦的“2017中國(成都)首屆樓宇經濟峰會暨成都市樓宇經濟促進會年會”舉行。
回顧2016年全國商業地產趨勢,中國消費市場繼續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增長,2016年,全國的零售業銷售總額是33萬億,增長10.4%,增速全世界還是最快。
“但這樣的增速又是這些年最低,2015年這一數據是10.7%,2014年是12%,前幾年更高甚至到了17%-18%。”王永平說,消費增速放慢,宏觀來講繼續保持增長,但是落到企業身上,“增長是例外,不增長或下滑是常態,一些百貨、超市都在下滑。”
監測數據表明,2016年全國百家重點零售企業的銷售同比下降0.5%,這個比上一年擴大了0.4%。實體商業正在變得困難,這已經是一個不爭事實。
“電商往哪里去,也是困擾馬云等人的問題”
為什么變得困難?從項目上來說,2016年全國商業運營開發投資是1.5萬億,同比增長8.4%,“這個增幅比我們的住宅、辦公樓都要高,依然保持高位的上也增長。”王永平說。蛋糕就這么大,不斷又有新項目來加入,自然分配的就更少了。
而電商也遭遇到了一個“天花板”,近三年電商增幅逐年走低,從2014年49%,2015年33%,到2016年26%,“所以電商往哪里去,也是困擾馬云等人的問題。”王永平說。
所以需要重新定義零售,“新零售,純電商已死,純實體將亡。”王永平說,新零售更多的是研究以消費者為中心,過去可能是以物業為中心,后來以品牌為中心,現在應該是以消費者為中心,這應該是新零售的核心。另外就是輕資產,輕資產的背后不是有多大的機會,更多的是規避重資產風險。
“未來一定是運營為王”
未來商業新機遇、新模式在哪里?王永平作出了大膽的預測,“一個是跨界無邊,從‘互聯網+’轉向‘商業+’,商業‘新零售+服務+文化。’王永平說,比如成都的商業地產中,過去是吃喝玩樂,今后就可以加上牙科醫院、月子中心、乃至婚介所等,甚至5000平方米的眾創空間也可以進入到商業地產當中。
再則就是品質革命,“中產階級崛起是一個巨大的商機,他們會更加的追求品質、品牌和品味。”王永平表示。新零售概念下,淘寶等電商也可以利用大數據生產一些產品,形成線上線下互動。而實體商業,也應該加大社交體驗,“另外是分享經濟,不僅僅要跟團隊分享,而且要跟品牌分享。”王永平說。
中國商業地產未來進入到一個新時期,從重增量轉向重存量,從重數量轉向重質量,“未來一定是運營為王,這對我們來講,既是一個機遇,也是一個挑戰。”王永平說。
每經記者 張舒 每經編輯 官遠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