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資本熱情吹大“泡沫”機器人產業投資需拒絕浮躁

每日經濟新聞 2016-10-24 23:59:14

資本在推動行業發展方面功不可沒,但另一方面,面對中國機器人產業剛起步、技術空心化、產業低端化的現狀,資本方的一哄而上也使行業發展面臨著泡沫化的風險。

 每經編輯|每經實習記者 李少婷    

◎每經實習記者 李少婷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副會長李小雪在10月23日的“智能機器人產業與資本市場論壇”中指出,近三年,涉及智能制造和機器人產業的上市公司數量迅速增多,目前大約有百家左右,組成資本市場上重要的行業板塊。

資本在推動行業發展方面功不可沒,但另一方面,面對中國機器人產業剛起步、技術空心化、產業低端化的現狀,資本方的一哄而上也使行業發展面臨著泡沫化的風險。

機器人產業如何投資方能促進行業健康發展?漢德資本集團主席蔡洪平近些年的投資集中在機器人領域,他認為企業收購需要抓住核心點,“買那些能雪中送炭的東西”。

近百家上市公司涉足

“連我也很奇怪,這個熱潮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啟的。”天夏集團董事長夏建統在10月23日的“智能機器人產業與資本市場論壇”的論壇上發出了這樣的疑問。

想要解答夏建統的疑問,或許要追溯到2013年,谷歌在這一年一口氣買下8家機器人領域的公司,引起資本界關注。

此后兩年間,涉足機器人行業已經成為潮流,中國資本市場上也不時傳出企業大手筆并購的案例。體量最大的當屬今年5月美的集團向德國庫卡集團股東發起的收購要約,該項收購金額最高可達40億歐元,目前已獲得德國政府同意。

“上市公司在地方政府引導和支持下,牽頭建立機器人產業園區方興未艾,正在形成產業的集聚效應。”李小雪介紹,根據相關統計數據,全國已建或擬建的機器人產業園已經超過30個,另外,由上市公司牽頭組建或參與的機器人產業投資、并購基金也在增多。

“炒概念”是個老問題

中證金融研究院院長霍達在會上分享了一則趣事。從未接觸過機器人行業的他想在論壇開始前了解下機器人概念,于是找到在證券機構工作的朋友,但一番討論后,概念沒了解清楚,卻被推薦了幾只股票。

會場上笑聲一片。機器人概念的火熱已經到了不需要了解行業就可投資的程度,對于“炒概念”這一老問題,與會嘉賓或多或少都表達了自己的無奈。

夏建統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資本市場“炒概念”是個難解的問題,除非改變股民的投資邏輯。蔡洪平聽到“炒概念”也連連擺手,稱這個問題無解。

機器人概念到底有多火?記者通過choice金融終端在“研究報告”下通過標題檢索帶有關鍵詞“機器人”的研究報告,檢索結果顯示,相關研報最早出現在2008年,迄今共收錄844篇,而研報數量從2014年開始猛然提高,2014至今的相關研報共計779篇,占到總數的92.3%。

但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50人論壇副秘書長楊琨評價稱,這一產業是“想象比現實美好”。楊琨介紹,中國的機器人產業面臨“技術空心化、應用低端化、布局同質化”的風險,而周期長、投入大、回報慢的特點,也使機器人投資不可能與互聯網投資同日而語。

“概念失焦”也是“炒概念”帶來的一個問題,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所長葉甜春認為,很多人并沒有區分“智能機器人”和“智能機器”,而兩個概念之間,一個“人”字的差距很遙遠。

在“炒概念”問題上,行業龍頭企業以及長期投資者達成了成共識,“這個行業需要安定。”屹唐資本負責人唐雪峰在論壇上總結。

產業核心技術亟待突破

熱錢涌入,卻面臨著不知向何處去的難題。楊琨直白地表達了自己的看法,“目前中國的投資模式并不適合機器人產業投資”。然而,行業的發展需要資本的推動,投資邏輯成為重點。

夏建統則援引麥肯錫的預測,即“標普500強企業的75%在10年內會消失”,他認為這將帶來巨大的商機,但如果方向不對,或許將引發“又一次泡沫”。

漢德資本今年6月以約1.5億歐元收購了機械手臂前段設備供應商Gimatic,蔡洪平近幾年的投資領域也集中在機器人領域,他總結自己的投資經驗,認為發展的難點就是投資的重點。

蔡洪平分析,我國機器人產業剛剛起步,因并不掌握核心技術,產業的毛利還很低,目前中國企業主要生產“機械臂”。企業買機器人公司不能囫圇吞棗,而是要抓住核心點,“買那些能雪中送炭的東西”。

“需要安靜,聚精會神,找準難點,需要錢的時候咱們跟上去,不要浮躁,不要炒作,相信機器人時代已經到來。”蔡洪平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機器人產業投資需拒絕浮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