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0-24 00:19:45
近日,浙江省內11家法人商業銀行和8家法人非銀行金融機構自發攜手,建立“價值連城”浙江法人金融機構戰略合作聯盟,共同致力于回歸金融本質,服務實體經濟,防范區域金融風險。對此,監管部門怎么看,怎么說?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沙斐
◎每經記者 沙斐
近日,浙江省內11家法人商業銀行和8家法人非銀行金融機構自發攜手,建立“價值連城”浙江法人金融機構戰略合作聯盟,共同致力于回歸金融本質,服務實體經濟,防范區域金融風險。對此,監管部門怎么看,怎么說?《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專訪了浙江銀監局副局長傅平江。
NBD:這次浙江省內19家法人金融機構共同倡議“回歸金融本質、服務實體經濟”,作為監管部門,是怎么看待這么多浙江法人金融機構自發形成“價值連城”平臺合作的?19家法人金融機構聯合發出倡議對浙江經濟、金融發展有什么積極意義?
傅平江:浙江歷來是中國經濟比較活躍的地區,過去幾年,受金融危機、區域產業結構及經營模式等多種影響,實體經濟發展受到較大沖擊。現在一些富有遠見的企業家、金融機構已經開始反思過去的一些做法。
這次浙江省內19家法人金融機構,包括有11家法人銀行參與設立“價值連城”平臺,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情。
首先,這將對支持浙江實體經濟發展起到積極作用。在浙江經濟創新轉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過程中,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浙江銀監局一貫倡導主動對接實體經濟,構建金融機構與企業間的新型資金融通關系,不過度授信、多頭授信,基于企業信用與長期價值建立合作關系等等,“價值連城”平臺的建立很好地體現了這些理念。在這些統一理念下成立的平臺,我們相信將會更有助于金融機構回歸本源,更好地提升對實體經濟服務,發揮金融“助推器”作用,推動浙江經濟的轉型升級與創新發展。
其次,這將對推動浙江區域金融合作與金融穩定起到積極作用。浙江的金融業態比較豐富,銀行、券商、基金、信托、租賃等,法人金融機構牌照比較齊全,但與全國性大型金融機構、金融集團相比,各家法人機構規模相對偏小、抗風險能力相對不足,單家機構對客戶服務的深度不夠。19家浙江法人金融機構有地緣、親緣優勢,聯盟后有利于整合區域資源,彌補短板,發揮合作優勢,對外可為客戶提供更加豐富、便捷的金融產品與服務,對內可促進浙江區域金融體系穩定,更好地防范風險。
NBD:我們注意到,這次“價值連城”平臺的目標之一是共同防范區域金融風險。對老百姓而言,關系比較密切的可能就是金融機構的流動性風險管理,銀行能不能及時獲得充足資金進行存款兌付。剛才您也提到19家浙江法人金融機構結盟后將有利于金融體系的穩定,這是不是意味著,“價值連城”平臺成立以后,能夠更好地應對這方面的風險?
傅平江:流動性風險是指商業銀行雖然有清償能力,但無法及時獲得充足資金或無法以合理成本及時獲得充足資金以應對資產增長或支付到期債務的風險。流動性風險發生后,往往會產生比較嚴重的后果,甚至會引發擠兌、金融機構倒閉等問題,使存款人利益受到損害。
浙江銀監局歷來十分重視轄內銀行的流動性風險管理。特別是利率市場化、存款保險制度建立以后,我們更加關注銀行流動性風險方面的管理,維護存款人利益。近年來,浙江銀監局積極完善制度建設,強化轄內各家銀行的內部管理,持續推進城商行間互助合作機制,認真實施壓力測試,推動浙江轄內城商行開展緊急流動性互助應急演練。演練針對在有可能發生區域流動性風險的模擬情況下,對各成員行機構頭寸余缺進行匯總并調劑余缺,未雨綢繆開展演練使得互助機制能夠落于實處。
2014年以來,浙江省內由杭州銀行牽頭11家中小銀行共同成立了一個非盈利性的流動性互助平臺,有效地平滑了流動性波動,筑牢了區域流動性保護墻。這在全國是首創,得到了銀監會高度重視和認可,目前還在一些省份推廣。這次“價值連城”平臺成立后,19家金融機構抱團,進一步深化流動性互助機制建設,相信將更加有助于省內金融機構的穩定,也將更好地應對流動性方面的風險,更好地維護存款人的利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