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0-21 01:00:13
連菲總統杜特爾特自己也坦言,菲律賓目前百業待興,鐵路、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亟須加強,但菲方缺少必要的資金支持。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周程程 李彪
◎每經記者 周程程 李彪
雖然菲律賓前政府挑起的“南海仲裁案”鬧劇引發中菲互信一度接近冰點,但幸運的是,兩國關系很快又重回正軌。2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同來華進行國事訪問的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舉行會談,就推動中菲關系實現全面改善并取得更大發展達成一系列重要共識,向外界發出了中菲相向而行、妥處分歧、攜手前進的積極信號。
對于兩國關系的緩和,經貿絕對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中菲兩國經濟互補,而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也開始讓參與國取得早期收獲,雙邊關系的轉暖自然將為經貿合作帶來巨大的增長潛力。《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特意從貿易、投資、工程承包等領域入手,在中菲兩國關系的新起點上,展望雙邊經貿合作的新機遇。
長期研究菲律賓經濟的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教授蔣細定,在上世紀80年代第一次前往菲律賓考察時,曾驚訝于當地基礎設施的落后程度。而多年后,他的總體印象是該國基礎設施建設并沒有太大進展。
“菲律賓的基礎設施與城市仍然陳舊,不像中國一年一個樣。”本周,蔣細定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連菲總統杜特爾特自己也坦言,菲律賓目前百業待興,鐵路、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亟須加強,但菲方缺少必要的資金支持。
10月20日,習近平主席在人民大會堂同杜特爾特舉行會談時表示,雙方要擴大經貿投資合作。中方愿推動企業加大對菲律賓投資,幫助菲律賓經濟更好更快發展。
中菲雙邊關系回暖的同時,中國企業也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一位在菲律賓具有多年經商經歷的華裔商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今年以來,中國去菲律賓考察的企業家團隊數量明顯開始增加。
“一帶一路,別忘了我們”
在近日央視對話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時,他反復強調希望加入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建設,可謂意味深長。“請不要忘了菲律賓。雖然中間有水隔開,但(海上)絲綢之路是穿過這里的……請別忘了我們,菲律賓也應該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一部分。”
對此,蔣細定表示,中國的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二,也是全球第二大對外投資國。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覆蓋面非常廣,參與其中的一些國家已經初步從中受益,這些方面都是菲律賓總統所看重的。中國有對外投資的能力,菲律賓有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兩國正好是不謀而合。
去年4月,最大華商組織、菲華商聯總會理事長張昭和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一帶一路”將釋放出許多經濟貿易合作及發展機遇,帶來巨大商機。菲律賓華商不僅能從“一帶一路”戰略中尋找商機,促進自身企業升級,更能從中“牽線搭橋”,協助當地政府和商業部門抓住機會,搭建雙邊合作橋梁,以商業合作促進兩國友好關系發展。
在去年中菲兩國關系處于“冰點”的時候,菲律賓雖然在是否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時存在搖擺,但在2015年最后一天,菲律賓駐華大使代表政府在北京簽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強調菲律賓是以創始成員國的身份加入亞投行。
對于亞投行與“一帶一路”的關系,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曾有這樣的表述:亞投行關注區域內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包括了“一帶一路”的范圍,這兩個有重合、有交叉,但并不是說完全地覆蓋。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菲律賓加入亞投行并積極謀劃參與到“一帶一路”戰略中,菲律賓已經開始品嘗甜頭。
一位環保企業的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年來,中國在印尼、老撾等國家投資的環保企業較多,但去菲律賓投資較少,借助這次菲律賓總統訪華的機會,一些環保領域企業正在積極尋求與此次菲律賓商業代表團接觸,尋找合作機會。
上述接受采訪華裔商人稱,今年來,中國已經有好幾撥企業代表組團去菲律賓進行投資考察。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08年至2013年,中國對東南亞投資流量呈穩步上升之勢,并未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但2012年,中國對菲律賓投資逆勢下降。
根據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對菲律賓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為2.61億美元,然而到2012年,中國對菲律賓非金融類直接投資下滑至7490萬美元,到2013年進一步下滑到5440萬美元。盡管2014年中國有所恢復,上升為2.25億美元,但到了2015年,上述數據再次降至3142萬美元。
一位外貿研究領域的專家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中國對菲投資的變化既和菲律賓的產業結構變化有關,也與政治上的因素有關。
菲期望中企帶來制造業投資
此次杜特爾特訪華,也被各界認為是中菲關系回暖的信號,有望帶來兩國經貿與投資合作的發展。
“菲律賓在經濟上唯一的希望,實話實說,那就是中國。”杜特爾特表示,如果中國不予以幫助,菲律賓自己可能需要多付出幾代人的時間。
杜特爾特在接受中方媒體專訪時表示,只要有基礎設施建設,菲經濟就能有效增長,尤其是能使農產品順利進入市場。制造業向來是經濟重要支柱,期望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能夠在菲律賓探尋更多的制造業投資機會。
從菲律賓當地的基礎設施水平來看,確實也亟須改善。
一位曾在菲律賓做基建生意的中方大型企業高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菲高速公路很少,并且品質較低。一兩百公里的路程,平均時速能達到40~50公里就已經不錯了。并且菲電力發展緩慢,存在供不應求的狀況。
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近日也表示,中方將與菲方加強經貿發展戰略的對接,包括深入探討進一步擴大雙邊貿易的途徑,促進和指導企業擴大對菲律賓投資,加強雙方在基礎設施建設、人力資源培訓等領域合作等多方面內容。
曾幫助過多家中國企業前往菲律賓開展投資、并購業務的英國歐華律師事務所駐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陳承元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其幫助進入菲律賓市場的企業主要開展的業務集中在能源與基建領域,由于菲律賓對電力需求很大,許多企業前往菲律賓從事能源開發、公路、水電站、火電站的收購、合并、融資等業務。
“中國在基建和能源領域都是比較領先的,菲律賓的投資機會還是很好,菲律賓的一些項目和中國企業的業務非常匹配。”陳承元評價說。
與此同時,菲律賓的勞動力競爭優勢也對外來投資企業是一個利好。上述大型企業高管以切身感受談到,菲律賓雇工價格成本相對較低,且由于菲律賓重視教育,勞動力文化水平和能力相對較高。
相關數據顯示,菲律賓居民識字率達九成以上,且廣泛使用英語,在亞洲地區名列前茅。由于菲律賓勞動力成本大大低于發達國家,因此也吸引了大量公司將業務轉移到菲律賓。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4年10月,菲律賓投資署發布《2014~2016年投資優先計劃》,將制造業、農業和漁業、服務業(集成電路設計、創意產業等)、醫療衛生業、能源、公共基礎設施和物流業、公私伙伴合作項目等八大領域列入首選項目,而相關的投資者也能獲得一定補助。
去年4月,菲律賓投資署又發布了《2014~2016年投資優先計劃(IPP)實施指南》,規定政府鼓勵投資政策的具體準則。
在關注菲方優先投資領域的同時,陳承元指出,菲律賓對外資經營公用事業、自然資源開發及擁有公有土地方面規定了限制條款,對外資經營其他行業也設置了股權比例的限制。他建議,在中菲關系改善的情況下,菲律賓后續對投資的限制政策也可能發生變化,因此企業需要隨時關注并跟緊當地政策變化,加強對營商環境的理解非常重要。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10月20日在媒體吹風會上表示,杜特爾特此訪成果豐碩,兩國簽署13項雙邊合作文件,涉及經貿、基礎設施建設、毒品打擊、海上合作以及民間交流,兩國友好關系全面恢復。
關鍵詞···
杜特爾特總統坦言,菲律賓目前百業待興,基礎設施建設亟須加強,但缺少必要的資金支持。而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對外投資國,在“一帶一路”戰略帶動下,中菲兩國經濟的互補性將帶來巨大的合作空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