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0-21 00:36:30
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到2010年,批片市場涌現了很多以小博大的典型,批片的首批玩家實現了以百萬元盈利千萬元的奇跡。
每經編輯|每經影視記者 李菲菲
每經影視記者 李菲菲
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到2010年,批片市場涌現了很多以小博大的典型,批片的首批玩家實現了以百萬元盈利千萬元的奇跡。
彼時的批片引進基本是單片買斷的形式,影視公司在海外交易市場看到傾心的電影項目,10萬~ 20萬美元便可買斷版權,而海外片相對上乘的質量,亦使得后期票房后勁十足。一時間諸多民營影視公司單靠批片發行便賺得盆滿缽滿。
其中的典型要數上海華宇電影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華宇),這個成立于2003年的影視公司是批片市場的第一批玩家,早于1994年便進入批片市場。在華誼兄弟凈利潤還未過億的2009年,上海華宇便憑借《超級女特工》的發行獲得近2000萬元的收益,單片收益最高可達10倍。
作為絕對的資深玩家,上海華宇最為人稱道的便是其2009年引進的、由法蘭西玫瑰——蘇菲·瑪索主演的影片《超級女特工》。
那時的批片市場還是單片買斷的階段,上述公司人士對每經影視(微信ID:meijingyingshi)記者透露,當時批片的版權成本在10萬~20萬美元,引進的宣發成本大概為凈票房的6%~7%。值得注意的是,以該指標計算,當年斬獲2200萬元票房(貓眼票房數據)的《超級女特工》收益率在6.5%~10%,上海華宇憑借該片獲得的收益近2000萬元。
與上海華宇同樣“戰績輝煌”的還有成立于2005年的北京創世星國際影視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創世星”),使其一戰成名的正是2010年上映的、由李連杰主演的影片《敢死隊》。據藝恩網數據統計,創世星以50萬美元的價格購入《敢死隊》版權,加上后期稅費開支等其他支出,其總成本不超過800萬元人民幣,但最終實現了2.14億元的票房收入,片商利潤高達10倍。
據藝恩網數據統計,創世星以50萬美元的價格購入《敢死隊》版權,加上后期稅費開支等其他支出,其總成本不超過800萬人民幣,但最終實現了2.16億元的票房收入。
“早期的批片怎么發都會賺錢”。卓然影業CEO張進表示,“那個時候市場競爭沒有那么激烈,片子引進來基本不需要什么宣發的成本,只要能拿到指標裸發就能賺錢。”
在張進看來,彼時的批片冠上“批發”的字眼可謂實至名歸,而這種“躺著就能賺錢”的根源在于當時國外對中國電影市場的低預期。
值得一提的是,僅僅憑借一部《超級女特工》的戰績,上海華宇便擠進了2009年第二季度發行前五,甚至領先于彼時的光線影業及華誼兄弟。
據《2012年上海電影產業發展報告》,2011年上海華宇公司發行影片5部,制作影片1部,票房總收入為3800萬元,發行收入為1520萬元,屬于公司的經營收入達729.51萬元。從該數據不難看出,彼時的上海華宇已經由起初的批片引進發行介入到上游制作環節。
“我們在2013年前后就完全不做批片了。”前述上海華宇公司相關人士對每經影視記者透露。至于退出的原因,該人士則坦言,后來批片價格的水漲船高加重了成本,而后期由于攜資本的玩家介入,也使得資本實力相對缺乏的上海華宇“玩不轉批片”。
同樣的還有創世星,當記者致電這個曾經締造批片收益奇跡的公司時,公司相關人士已不愿對如今批片市場發表任何言論,行業內人士對記者直言,創世星已經離開批片市場很久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