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0-18 01:45:55
因中技系而備受關注的*ST新億(600145,前收盤價1.87元)本月又有新動作。10月1日公司公告,擬增資1.8億元人民幣收購襄陽新發地農副產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襄陽新發地)51%股權,后續根據項目進展情況,決定是否提供其他財務資助(包括借款)措施。
每經編輯|每經實習記者 吳治邦 每經記者 曾劍
◎每經實習記者 吳治邦 每經記者 曾劍
因中技系而備受關注的*ST新億(600145,前收盤價1.87元)本月又有新動作。10月1日公司公告,擬增資1.8億元人民幣收購襄陽新發地農副產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襄陽新發地)51%股權,后續根據項目進展情況,決定是否提供其他財務資助(包括借款)措施。
10月13日*ST新億公告,交易所要求公司依據《股票上市規則》進行充分披露,對外公告投資標的和交易對方的基本情況、投資協議的主要內容、增資作價依據、對上市公司的影響及風險分析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10月11~12日,對此次收購的主要標的資產進行了實地走訪調查后發現,襄陽新發地施工現場雜草叢生,而且現場并沒有工人在施工,該項目目前處于停滯狀態。收購標的內部知情人士表示,收購標的項目的前景仍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而正是因為現有的不確定性和挑戰,才導致工程施工一直進展緩慢。
據收購標的內部人士介紹,真的要控制收購現在的項目肯定不可能只是1.8億元,還附帶其他尚未公布的條件,有意愿的收購方肯定需要付出更多的代價才可能控股,當然也需要交易對手有能力提供一些其他資源,一起把項目做好。
●交通不便 人氣不足
襄陽新發地官網信息顯示,公司是襄陽市重點建設工程項目,項目總投資20億元,總占地面積近800畝,包含農副產品批發城和新發地花生物流園兩部分。
綜合一些城市的案例來看,類似批發市場的形成往往和歷史傳統有極大的關聯,群眾自發形成的比較多。
據當地人介紹,襄陽市類似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一般在主城區或北邊,而在城市的東邊沒有這樣的傳統。
新發地項目銷售人員的說法也印證了上述說法,預計襄陽新發地未來的發展確實需要一個漫長的市場培育階段,所以公司在銷售方面會有一定的優惠措施。
從襄陽站出發,往東約10公里,在襄陽市航空路和內環路交匯處,便是襄陽新發地項目的地址。不過,據出租車司機的說法,“這里屬于比較偏僻的地方,平常很少有人來,你算是第一個。”結合電子地圖及實地走訪,可以發現襄陽新發地項目周圍根本沒有類似的大市場,襄陽新發地項目的對面倒是有一個工業展覽的場館。
從當前的情況來看,襄陽市城東缺少對應的氛圍,襄陽市商務局2016年8月4日發布的《襄州區專業市場外遷及集聚區市場建設情況匯報》一文中明確指出,“襄陽東市場集聚區目前交通存在不足,需要采取措施來提升人氣。”
收購標的內部人士表示,“批發市場的主要功能是服務半徑方圓8公里的社區菜店、超市、機關企事業單位食堂,然后還有一個角色是供京基地。”而據當地群眾介紹,當地人習慣于去竹葉山和四季青采購,改變這一傳統肯定需要不少的時間,東邊明顯人氣不足。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投資者身份來到襄陽新發地項目銷售大廳,工作人員表示,“目前為了刺激銷售,推出了一個三年內返祖的模式,即如果買了可以直接返祖給公司。目前想買只需要付總房款的79%,甚至有更低的折扣。如果有意向的話,只需繳納5000~ 10000元的意向金。如果想自己做生意,也可以采用租的方式,目前價格比較優惠。”
●收購標的項目處于停滯狀態
雖然襄陽新發地項目準確的開端時間,因為諸多見諸官方的消息讓人難以判斷,但按照公司內部知情人士及銷售人員的說法,項目的施工進展比較緩慢,而且目前處于停滯狀態。
互聯網檢索信息顯示,早在2013年就有襄陽新發地項目的描述。2013年4月17日的襄州區政府網消息顯示,此次在襄州區建設的“中原新發地農產品博覽園”項目包括農產品博覽園和百應倉儲物流園兩部分,計劃在2年內建成運營,引進各類商戶5000家。預計年實現交易額100億元、利稅3億元。而企業征信系統的信息顯示,公司成立于2013年6月14日。
2016年10月11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先是以投資者身份嘗試實地考察商鋪,不過銷售人員以“施工方不讓進”為由拒絕了。在一位當地人的引領下,幾經波折,記者終于進入了施工現場。
記者發現,襄陽新發地項目目前處于停滯狀態,連工地的入口處都沒有人進行管理。近距離觀察項目大樓框架不難發現,樓棟之間已經出現了雜草,且樓棟內外沒有工人在進行施工。項目四周異常安靜,倒是遠方時不時傳來的鋼管聲音成為周邊環境不協調的注腳。
對于現場情況,銷售人員稱:“工程的未來不需要擔心,真的要加大馬力建設,很快就可以完工。現在框架已經在這里了,只需要繼續投入資金,完成配套設施的建設。”
●項目前景仍面臨多重不確定性
在交流過程中,襄陽新發地內部人士承認,目前項目的前景確實有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存在。按照上述內部人士的說法,項目的收入來源主要是出售商鋪及出租商鋪。作為農副產品批發市場,自然需要吸引到商戶入駐。結合當地實際的情況來看,除項目自身配套設施的建設外,政府的政策風向將會是關鍵性因素。
此外,從市場規律來看,除政府對傳統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進行遷移外,也需要商戶的認可,被遷移的商戶也不一定就會選擇遷到襄陽新發地 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上述內部人士指出,“吸引商戶入駐不可能靠拆遷等因素,做農批市場,買方和賣方都很重要,如果商戶租了鋪位不掙錢,那么肯定還是會選擇退出的,盈利也就無從談起。”
另據湖北當地多家媒體新聞報道,如《襄陽晚報》的《專業市場外遷樊西八大市場主力承接》、《楚天都市報》的《樊西崛起在即 八大市場外遷有序》不約而同地指出,針對襄陽市城市區域功能規劃的大格局、大方向作出重大調整,把主城區內44家專業化市場及小型加工作坊總體搬遷至樊西新區。而樊西新區將是襄陽主城區市場外遷的主要承接平臺。在名單里面,當地傳統的農產品、水產品、蔬菜、水果等專業市場龍頭竹葉山農產品交易中心也名列其中。
從種種跡象來看,到底是在東邊建設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還是在西邊規劃專業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政策風向本身就存在不確定性。正如湖北當地媒體所描述的襄陽市“兩改兩遷”的指定承接市場——竹葉山農產品交易中心,就選擇了城西。況且,不管是竹葉山還是四季青,在當地都有一定的市場優勢。如襄陽竹葉山農產品交易中心由武漢竹葉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襄陽市洪溝農副產品有限公司共同投資建設,湖北當地的資本色彩濃厚。竹葉山農產品交易中心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指出,招商運營方面,該項目已提前做好了轉遷的工作計劃,將有序地承接老市場轉遷。
從記者所了解的情況來看,襄陽新發地需要做的是從當地傳統的農副產品批發龍頭嘴里搶奪客戶資源,而作為毫無積淀的外來者,襄陽新發地真的可以完成這一挑戰嗎?
對于襄陽新發地原控股股東為何擬讓出控股權的疑問,該項目的內部人士始終拒絕正面回應,僅對記者表示,“北京新發地方面看不看好都沒有關系,項目肯定要繼續進行下去,現在已經有好多商戶與公司簽訂了意向約定。”
●股民呼吁慎用上市公司現金
擬拋出數億元的收購案,不管對哪家公司都是一件大事,而對于剛剛經歷重整等變故的*ST新億來說,自然更是股東關注的焦點。
依據2015年11月份的公告,*ST新億重整后,控股股東新疆萬源稀金資源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承諾上市公司2016年、2017年實現經審計的凈利潤分別不低于人民幣4億元、5億元。而從上市公司的現狀及本身經營結構看,顯然難以完成這一目標,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僅實現了1434.28萬元的盈利。
要完成上述承諾目標,通過收購資產來改善盈利狀況,顯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對收購而言,現金自然是一項重要的儲備。據*ST新億半年報披露,重整投資人支付的款項已經全部到位。2015年12月31日,重整投資人支付了8.7億元。2016年1月13日,重整投資人支付了剩余的投資款5.77億元。按照安排,在支付完債權人、破產費用和共益債務后,其余將會被用作上市公司生產經營所需流動資金或購買優質資產等需要。半年報顯示,目前公司賬上的貨幣資金為5.61億元。對于未來的發展,控股股東在公告中表示,將通過合理安排生產經營、注入關聯方或第三方的大農業或大消費等各類型優質資產等方式增強上市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
不過,對于公司此次資本動作,眾多*ST新億的股民在投資交流群中表達了質疑。一位股民告訴記者,“現在公司的重整計劃還存在諸多的疑點,公司現在做這些沒有任何意義,不理解公司為何跑去襄陽收購該農貿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公告顯示,根據襄陽新發地方面提供的未經審計的財務報表顯示,*ST新億擬增資1.8億元人民幣收購襄陽新發地51%的股權,后續根據項目進展情況,決定是否提供其他財務資助(包括借款)措施。
襄陽新發地的內部人士也向記者證實,“對方肯定不可能就只有1.8億元就可以控制該項目,還存在著尚未公布的其他條件。”該內部人士進一步表示,“做農貿批發市場需要一種奉獻精神,目前也不了解交易對手的情況,目前并沒有達成有效協議。”
綜合多方面的信息來看,*ST新億不可能只以1.8億元的代價就控制該項目,肯定還附帶著尚未公布的其他條件,這也意味著上市公司方面還需要付出更多的資金或資源。*ST新億董秘龐建東對記者表示:“由于不能核實媒體的身份,所以不進行回應,以公告為準,目前該投資正處于評估階段。”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