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16-09-30 09:03:43
昨日,滬深兩市雙雙高開,滬指盤中一度收復3000點整數關口,尾盤有所回落。截至收盤,上證指數報2998.48點,漲幅為0.36%,成交額為1227.3億元。請問:昨日盤口透露哪些信號?
盤面顯露兩處生機
《證券日報》記者:昨日,滬深兩市雙雙高開,滬指盤中一度收復3000點整數關口,尾盤有所回落。截至收盤,上證指數報2998.48點,漲幅為0.36%,成交額為1227.3億元。請問:昨日盤口透露哪些信號?
廣州萬隆:雖然,昨日滬指3000點得而復失,長上影線稍顯遺憾,但是,指數沖高回落之下,難掩兩處生機,這讓我們對節后行情充滿信心。其一,市場的賺錢效應明顯改善,兩市漲幅超過3%的股票有150只,創下近幾日的新高,與此同時,跌幅超過5%的股票不足10只,這充分說明場內資金的活躍度和跟風意愿在回暖,市場風險偏好也在回升;其二,10月均線和20周均線重疊的2980點雙支撐位暫時確認有效,指數節前下行空間被封住,空頭的勢能被進一步削弱,這一位置或將成為節后發動攻勢的重要陣地。
華訊投資:節后行情值得期待,主要基于以下幾個原因:1.節前觀望,資金出局,節后資金有望回流;2.第三批PPP項目將公布,有望再次成為引領大盤上攻的主要推手;3.9月份經濟數據也將公布,從最近幾期來看,都在逐步回升,有望提振大盤;4.三季報公布進入密集期,業績炒作預期升溫;5.深港通預熱。
上方壓力逐漸消散
《證券日報》記者:昨日,滬深兩市股指高開震蕩,延續近期修復性走勢。雖然盤中股指一度站上3000點,但隨著午后賣盤逐步增多,指數始終是不堪重負,回落到整數關口下方。從技術面來看,股指將如何運行?
申萬宏源:近期市場成交量萎縮較為明顯,反映出投資者普遍觀望的心態,和對未來投資方向不明的特點。由于國慶長假來臨,海外市場波動也較為激烈,預計節前出現大波動的概率不大,市場弱勢盤整,等待消息面的進一步明朗可能是大概率事件。
天信投資:從技術面來看,滬指的KDJ指標再度在相對底部的位置發出金叉買入信號,而MACD指標已經在相對低位出現止跌的跡象。不過包括10日均線、5日均線以及3000點整數關口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壓制,但在半年線附近會存在極強的支撐,再結合近期持續有利好的消息釋放,市場的走勢不會出現深跌,但成交量的連續萎縮,也會導致市場的做多力量不足,想站穩在3000點上方也不是很容易。
此外,近期市場的熱點切換太快,如昨日下跌的部分板塊確實是周三市場的領漲品種,熱點切換太快,賺錢的機會甚難把握,也會打擊市場的存量資金做多熱情。總之,短期市場有壓力,有支撐、有利好、有成交量不足等因素相互交織,均衡的狀態短期內很難被打破。
源達投顧:日線級別5日均線得而復失,說明空方力量不容小覷。短期5日均線仍是股指上行的一大阻礙。另外,滬指30分級別下降趨勢尚未改變,短期在通道下軌獲得支撐反彈,接下來必然會面對3014點的阻力,而量能逐漸減弱,可以說要突破這個壓力比較困難。目前滬指15分鐘KDJ指標已經進入負值區域,預示著短期殺跌動能在逐步衰竭。另外,昨日指數已經沖擊5日均線及10日均線,上方壓力逐漸消散,只是由于資金面的原因導致指數沒有形成有效的沖關而已。當然若今日月線收官之戰能站上3000點,對10月份的行情一定是有非常大的良性引導。
巨豐投顧:技術上,股指昨日已呈現連續回升態勢,但成交不濟下仍出現沖高回落,符合節前基本規律。總體看,多頭在3000點下展開激烈反擊,但節前效應以及資金不進場致使做多難以繼續,節前此種表現也實屬正常。但從盤中權重股的頻頻異動可見,股指回調空間較為有限,主動性回撤吸引資金接盤,加上節后多項利好的推進,股指先抑后揚概率大增。
著眼四季度新熱點
《證券日報》記者:昨日股指雖然受到利好的影響,但是并未表現出與利好一致的行情,表明市場依舊是弱勢整理格局;盤面上,市場的賺錢效應并未有效回歸,板塊方面,雖然漲多跌少,但是除了極個別小板塊有明顯漲幅外,其他板塊漲幅較小,其中,油氣改革、煤炭、化纖、券商等板塊漲幅居前。請問,后市有哪些熱點值得關注?
中航證券:對于即將過去的9月份,市場以一種溫和的調整方式結束了一個月的運行,本月的熱點也將隨之褪去;目前更應著眼于四季度的新熱點,并對可能出現的新熱點進行戰略關注,次新股由于年報時間窗口的出現,有望成為四季度的戰略跟蹤品種;而短期來看,煤炭、化工、地產等板塊的活躍對短期市場的有一些促進,激進型的短線投資者可留意其中化工板塊的局部熱點機會。
華泰證券:建議繼續保持較安全的倉位,擇機在震蕩中關注結構性機會,例如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國企改革、PPP模式等,以及一些防御性質的食品飲料、白酒等,另外上市公司三季報也即將公布,建議積極尋找汽車、電子等景氣行業中具有業績支撐的高成長績優股。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