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機構研報:財富住房化之下M1M2剪刀差釀經濟風險

每日經濟新聞 2016-09-30 02:03:36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馮彪    

◎每經記者 馮彪

9月29日,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發布《2016年四季度經濟金融展望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關于中國經濟形勢,該《報告》認為,受政策累積效應、上游行業回暖等因素影響,近期投資、消費和工業生產等指標出現企穩,經濟下行壓力有所緩解,但仍處于筑底過程中。《報告》預計,2016年四季度和全年GDP增速會在6.7%左右。

同時,《報告》也認為,經濟回暖背后仍需警惕風險,在去庫存、貨幣增發、預期改變等多種因素推動下,房地產市場不斷升溫、房價節節攀升,企業存款活期化、居民財富住房化,導致M1增速遠高于M2,經濟“脫實向虛”問題更加突出。

預計GDP全年增速為6.7%

8月份多項經濟數據表現出向好的勢頭。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表明,在投資方面,8月當月投資增長明顯加速,8.2%的增速比7月高出4.3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民間投資也改變了持續下滑的態勢,增速由負轉正,8月當月增長2.3%。《報告》分析,民間投資緩中趨穩,是經濟企穩的一個重要信號。

9月29日,國家發改委官網也顯示,今年6月,發改委下達了2016年PPP項目前期工作專項補助5億元,目前各地已分解落實到具體項目。

《報告》稱,截至7月底,全國1萬多個PPP項目落地率不足10%。隨著第三批PPP示范項目通過評審,政府將加大項目實施力度,PPP項目落地率有望提升,助力投資穩定增長。

在消費方面,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與二季度持平,但8月增長明顯加快。扣除價格因素,7~8月消費增長10%左右。《報告》分析,消費名義增速與實際增速回升,意味著其對GDP增長的貢獻率仍保持高位。

值得注意的是,受益于一二線城市房地產持續旺銷,與居住相關的建筑裝潢材料、家具零售額平均增速超過12%。

另外,8月出口同比降幅也較7月收窄2.6個百分點,并且進口增長1.5%,這也是今年以來進口增速首次轉正。

在供給端,《報告》認為,工業領域繼續呈現積極變化,新興產業和設備制造業增長較快。價格回升減緩產能過剩行業壓力,部分行業產能利用率有所提高。工業企業效益繼續改善。

今年以來,PPI跌幅持續收窄,工業增加值增速穩中有升。但是,《報告》同時認為,工業回升能否持續仍存在不確定因素。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李佩珈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去產能大背景下,能源原材料價格上漲,進而帶動工業回升,而不是需求有明顯回升。短期來看,工業品價格上漲還會延續,但是長期來看不確定性依然很大。”

對于今年四季度和全年經濟走勢,《報告》預計,投資增速有望企穩回升,消費保持穩定增長,外貿步入企穩復蘇之路,綜合預計四季度和全年GDP增長均在6.7%左右,落在政府年初設定的目標區間。

M1M2增速剪刀差蘊含風險

在經濟穩中向好的同時,《報告》指出,當前經濟仍面臨不確定性因素,集中體現在樓市去庫存和加杠桿之間如何取舍,以及企業存款活期化和居民財富地產化使得M1和M2增速“剪刀差”較大。

《報告》認為,當前房地產領域,在去庫存、寬貨幣和預期改變的共同作用下,部分地區房價出現了井噴式上漲,去庫存與加杠桿的交互作用導致全國房地產出現非理性上漲。近兩個月更是開啟新一輪大漲,導致經濟“脫實向虛”問題更加突出,大幅提高了全社會經濟運行成本,透支了中國經濟中長期發展潛力,拉大了全社會收入差距。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宏觀經濟與政策研究主管周景彤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論通過何種指標衡量,當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泡沫都是存在的。投機炒作的成分大,資金脫實向虛,風險加大。”

周景彤同時表示,當前一二線城市房地產市場也存在有價無市的特點,房地產行業正處在一個微妙的時期。

《報告》認為,樓市的繁榮、資金“脫實向虛”較為明顯地反映在貨幣供應M1和M2增速的剪刀差中。

“M1增速大大快于M2,這一現象特別值得關注。從各國金融發展歷史看,M1和M2增速剪刀差往往伴隨實體經濟低迷、樓市或股市過度繁榮等。”李佩珈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數據顯示,盡管8月份M1和M2增速剪刀差由7月的15.2%收窄至13.9%,但這也只是在7月份剪刀差創下歷史高位后略有回落而已。《報告》認為,8月末,M2增速11.4%,比7月末回升1.2個百分點,這主要與非金融企業貸款回升較快、貨幣派生能力增強有關,資金“脫實向虛”依然比較明顯。

而且《報告》指出,8月份,非金融性公司部門貸款占當月新增貸款比重12.7%,改變了7月新增貸款為負的狀況,但仍然遠低于70%左右的歷史均值。與之對應,雖然住房抵押貸款占比略有下降,但仍處于歷史較高水平。

《報告》認為,在房地產庫存壓力緩解背后,居民部門杠桿率快速上升,M1和M2增速“剪刀差”蘊含較大風險。在未來一段時間,宏觀政策更應平衡好穩定增長和抑制資產價格泡沫等問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記者馮彪 9月29日,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發布《2016年四季度經濟金融展望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關于中國經濟形勢,該《報告》認為,受政策累積效應、上游行業回暖等因素影響,近期投資、消費和工業生產等指標出現企穩,經濟下行壓力有所緩解,但仍處于筑底過程中。《報告》預計,2016年四季度和全年GDP增速會在6.7%左右。 同時,《報告》也認為,經濟回暖背后仍需警惕風險,在去庫存、貨幣增發、預期改變等多種因素推動下,房地產市場不斷升溫、房價節節攀升,企業存款活期化、居民財富住房化,導致M1增速遠高于M2,經濟“脫實向虛”問題更加突出。 預計GDP全年增速為6.7% 8月份多項經濟數據表現出向好的勢頭。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表明,在投資方面,8月當月投資增長明顯加速,8.2%的增速比7月高出4.3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民間投資也改變了持續下滑的態勢,增速由負轉正,8月當月增長2.3%。《報告》分析,民間投資緩中趨穩,是經濟企穩的一個重要信號。 9月29日,國家發改委官網也顯示,今年6月,發改委下達了2016年PPP項目前期工作專項補助5億元,目前各地已分解落實到具體項目。 《報告》稱,截至7月底,全國1萬多個PPP項目落地率不足10%。隨著第三批PPP示范項目通過評審,政府將加大項目實施力度,PPP項目落地率有望提升,助力投資穩定增長。 在消費方面,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與二季度持平,但8月增長明顯加快。扣除價格因素,7~8月消費增長10%左右。《報告》分析,消費名義增速與實際增速回升,意味著其對GDP增長的貢獻率仍保持高位。 值得注意的是,受益于一二線城市房地產持續旺銷,與居住相關的建筑裝潢材料、家具零售額平均增速超過12%。 另外,8月出口同比降幅也較7月收窄2.6個百分點,并且進口增長1.5%,這也是今年以來進口增速首次轉正。 在供給端,《報告》認為,工業領域繼續呈現積極變化,新興產業和設備制造業增長較快。價格回升減緩產能過剩行業壓力,部分行業產能利用率有所提高。工業企業效益繼續改善。 今年以來,PPI跌幅持續收窄,工業增加值增速穩中有升。但是,《報告》同時認為,工業回升能否持續仍存在不確定因素。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李佩珈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去產能大背景下,能源原材料價格上漲,進而帶動工業回升,而不是需求有明顯回升。短期來看,工業品價格上漲還會延續,但是長期來看不確定性依然很大。” 對于今年四季度和全年經濟走勢,《報告》預計,投資增速有望企穩回升,消費保持穩定增長,外貿步入企穩復蘇之路,綜合預計四季度和全年GDP增長均在6.7%左右,落在政府年初設定的目標區間。 M1M2增速剪刀差蘊含風險 在經濟穩中向好的同時,《報告》指出,當前經濟仍面臨不確定性因素,集中體現在樓市去庫存和加杠桿之間如何取舍,以及企業存款活期化和居民財富地產化使得M1和M2增速“剪刀差”較大。 《報告》認為,當前房地產領域,在去庫存、寬貨幣和預期改變的共同作用下,部分地區房價出現了井噴式上漲,去庫存與加杠桿的交互作用導致全國房地產出現非理性上漲。近兩個月更是開啟新一輪大漲,導致經濟“脫實向虛”問題更加突出,大幅提高了全社會經濟運行成本,透支了中國經濟中長期發展潛力,拉大了全社會收入差距。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宏觀經濟與政策研究主管周景彤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論通過何種指標衡量,當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泡沫都是存在的。投機炒作的成分大,資金脫實向虛,風險加大。” 周景彤同時表示,當前一二線城市房地產市場也存在有價無市的特點,房地產行業正處在一個微妙的時期。 《報告》認為,樓市的繁榮、資金“脫實向虛”較為明顯地反映在貨幣供應M1和M2增速的剪刀差中。 “M1增速大大快于M2,這一現象特別值得關注。從各國金融發展歷史看,M1和M2增速剪刀差往往伴隨實體經濟低迷、樓市或股市過度繁榮等。”李佩珈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數據顯示,盡管8月份M1和M2增速剪刀差由7月的15.2%收窄至13.9%,但這也只是在7月份剪刀差創下歷史高位后略有回落而已。《報告》認為,8月末,M2增速11.4%,比7月末回升1.2個百分點,這主要與非金融企業貸款回升較快、貨幣派生能力增強有關,資金“脫實向虛”依然比較明顯。 而且《報告》指出,8月份,非金融性公司部門貸款占當月新增貸款比重12.7%,改變了7月新增貸款為負的狀況,但仍然遠低于70%左右的歷史均值。與之對應,雖然住房抵押貸款占比略有下降,但仍處于歷史較高水平。 《報告》認為,在房地產庫存壓力緩解背后,居民部門杠桿率快速上升,M1和M2增速“剪刀差”蘊含較大風險。在未來一段時間,宏觀政策更應平衡好穩定增長和抑制資產價格泡沫等問題。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