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李宇嘉:資金面異動將左右熱點城市中期樓市走向

每日經濟新聞 2016-09-20 01:31:35

◎李宇嘉

9月18日,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網站發布消息,杭州市將于9月19日起實施住房限購。限購政策明確,在杭州市區限購范圍內暫停向擁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杭州市戶籍居民家庭出售住房,包括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

從過去的經驗看,打壓“需求端”只會短期內抑制房價上漲速度,不改變房價上漲趨勢。觀察樓市中期走勢,資金流向是最重要的指標。

去年以來,主要城市房價快速上漲,多半要拜資金面火熱所賜。8月,人民幣貸款增加9487億元,同比多增1391億元。住戶部門貸款增加6755億元,其中,以住房按揭貸款為主的中長期貸款增加5286億元,占8月份新增貸款的一半以上。

銀行貸款全面轉向居民房貸。銀行逐鹿房貸份額,杠桿率迅速攀升。2015年末,我國房貸杠桿率(房貸余額/存量商品住房價值)為39.5%,2008年僅為18%。但是,杠桿推動樓市景氣的同時,也會積累泡沫,內生出資金退場的動能。

2013年以來,規范影子銀行的一攬子措施發布,表外資金開始“回表”。2014年12月27日,銀行同業存款項下各類存放納入存款范圍;2015年10月1日,商業銀行存貸比75%的紅線被取消,銀行以表外來突破紅線的激勵弱化了。由此,存款資金流向可以作為監測區域間資金面的一個重要指標。

同業存款,顧名思義是金融機構之間的存款,主要是非銀行金融機構在銀行的存款,包括保險公司、基金公司、證券公司和信托公司等在商業銀行的存款。

京滬深等熱點城市,多為全國或區域金融中心,交易所、證券公司、私募公募和保險公司總部均集中在這些城市,這些城市也就成為資金“東南飛”和同業存款的集中地。據海通證券研究,同業存款“入表”后,2015年當年的存款新增了22萬億元,為2014年新增存款(10萬億元)的2.2倍,其中9萬億元為同業存款,這些資金多數流入京滬深等城市。

2015年5月,社科院發布的《城市競爭力藍皮書》顯示,中國城市人均存款余額排名前5的城市依次是香港、深圳、北京、澳門和上海,顯示資金或更傾向于東部城市。近年來,由于傳統產業陷入“產能過剩”,資本市場快速發展、熱點城市樓市金融屬性凸顯,借助于金融創新,東部對全國資金的虹吸效應在強化。

2015年末,16家上市銀行中,8家股份制銀行總資產或貸款規模僅為5家國有銀行總量的1/3,而同業資產總額則為國有銀行同業資產總額的77%。

這意味著,以城商行為主的股份制銀行,成為同業資金的主要貢獻者。財新網統計,近年來同業資產占總資產超過30%的銀行中,多數為廣西、四川、湖南等中西部城商行。2015年,由于資本市場異常火爆,熱點城市房價暴漲,資金快速流入京滬深等城市。當年,京滬深存款余額增速分別為28.4%、40.4%和54.7%,遠遠高于全國15%的水平。但是,2016年以來,三地存款增速明顯回落,7月份,三地存款余額增速分別僅為1.3%、-0.2%和2.7%,遠低于全國12.9%的水平。

或許,存貸比松綁、同業存款“回表”的效應已減弱。但是,不可忽視的是,樓市寬裕的資金面可能正在變化。截至今年7月份,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京滬深新房價格同比分別上漲41.3%、33.1%和22.7%,這是有記錄以來最大的漲幅。在經濟基本面并不樂觀、人口流入放緩的情況下,三地房價出現如此大幅度的上漲,與借助杠桿流入的資金關系最大。

與此同時,前8個月,在住宅用地出讓建筑面積僅完成年度目標28%的情況下,滬深土地出讓金卻同比大幅增長。7~ 8月份,滬深土地市場再次刷新歷史紀錄,上海土地出讓金總額達到623億元,超過上半年出讓金總額,單月出讓金額創35個月新高,而且在8月份打破了全國住宅用地總價和單價的“地王”紀錄;8月份,深圳打破了塵封6年之久的全國總價“地王”紀錄。但是,在土地市場火熱、房貸利率屢創新低、滬深房價創新高的背景下,資金面卻在發生微妙的變化。如上數據顯示,三地存款流入出現放緩的跡象,而滬深個人住房貸款增量也連續3個月回落。

資金和杠桿推動的樓市繁榮,不僅泡沫非常明顯,而且對資金面、市場信心,甚至是政策變化都非常敏感。“去庫存”戰略實施2年以來,全面糾偏已成為近期樓市政策的一個基調,如重啟“限購”、控制投資需求等等,而資產泡沫也甚囂塵上。資金面結構性收緊,則被認為是抑制資產泡沫的關鍵。

若資金面不再友好,“需求端”對熱點城市的未來或許不再那么樂觀了。結合今年以來海外購房潮、海外資產配置潮、外匯儲備連續縮水等,需要密切關注樓市資金面的變化。

(作者為深圳市房地產研究中心研究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