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播學院院長周星:電影人要有工匠精神,做電影就是做人

每日經濟新聞 2016-09-20 01:31:16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牟璇     

◎每經記者 牟璇

最近,有很多以往很愛看電影的朋友都說不太想去電影院看電影了。這是為什么呢?

“感覺就是審美疲勞了,翻來覆去就是那些類型的電影,再加上尷尬的小鮮肉演技,看開頭十分鐘基本就懂結局了。”有朋友這樣告訴記者。

9月19日,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播學院院長周星在第三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上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專訪時表示出了深深的擔憂。作為電影學院的一位教授、博士生導師,他認為要改變中國電影產業目前的現狀,應該從電影產業的源頭電影教育出發,如何讓電影學院的學生能夠做出真實表達感情的內容,而不僅僅是迎合市場千篇一律的作品。

“教育對于整個電影產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目前的教育呈現出明顯的俯就性平庸。俯就性作品在市場蓬勃之后占據主流,讓整個電影市場表面上看起來豐富多彩,但引領性、凸顯性創作卻非常稀少,限制了攀登的作用。”周星表示。

對于目前千篇一律的類型片,周星認為現在不少教育者的方向走偏了。他說:“很多教育都在總結類型片,例如青春片應該說這樣的,首先看懷孕沒有,懷孕是一條線路,沒懷孕是一條線路。這樣俯就于平庸的做法是很可笑的,這種教育也是危險的。我們文化、教育出的最大問題依然是急功近利,過于急切違背了文化的初衷。喜劇片是這樣,青春片也是這樣。”

的確,之所以很多觀眾開始對國產電影出現審美疲勞,寧愿網上去下載老的電影反復看,也不愿意進電影院看每周扎堆上映的所謂“國產大片”,就是因為同質化過于嚴重,觀眾或許會為一兩部作品買單,但觀眾的眼睛也是明亮的,久了總會有疲勞的一天。

“去年的電影增長太激進,人們對于票房的預期太高了,今年票房增長率下滑反而是一個警醒,讓我們引起警惕,如果一味模仿、山寨同樣的作品,不知進取,缺乏創造性,必然會遭到市場的厭棄。”周星說道。

那么,中國電影應該怎么辦?經歷了多年的高速增長,在慢慢沉靜下來后,如果還要繼續往前走,這些電影人應該如何面對電影產業?

對此,周星表示,電影是需要有所表達的,電影人應當試圖表達內心的東西,不是一味掙錢,是要做出觸動人心的內容。應該把電影看成是文化和精神凝聚時代的需要,如果要做電影,要有工匠精神,做電影就是做人,做好人的精神價值的弘揚,便會無往而不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