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9-13 21:58:29
“G20后”杭州樓市火熱隨即帶動了周邊城市土地行情的增長,9月13日上午,紹興城南核心區域兩宗地塊共拍出49.6億元,刷新紹興土地總價成交金額。
每經編輯| 沈溦
每經記者 沈溦
“G20后”杭州樓市火熱隨即帶動了周邊城市土地行情的增長,9月13日上午,紹興城南核心區域兩宗地塊共拍出49.6億元,刷新紹興土地總價成交金額。
對此,杭州雙贏機構總經理章惠芳9月13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一則與上述地塊自身稀缺性有關,二則杭州樓市火熱,也給其周邊城市帶來溢價預期,難免給開發商帶來一定的想象空間。
刷新紹興總價地王
9月13日上午,備受關注的紹興會稽路西側1號地塊、會稽路西側3號地塊正式拍賣,最終融創房產以27.1億元將會稽路西側1號地塊收入囊中,高出起拍價10.4億元,折合樓面價9476元/平方米。
與此同時,會稽路西側3號地被恒大地產以22.5億元競得,高出起拍價11.2億元,折合樓面價6804元/平方米,兩大地塊總成交價高達49.6億元,刷新紹興土地成交金額新高。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相比以往紹興土地拍賣會本土房企占多數的情況,9月13日現場則由眾多房產大鱷主導,據了解,該地塊拍賣當天集合了恒大、融創、保利、萬科、綠城、富力、金昌、碧桂園、世茂、金地等數十家全國性房地產企業,陣容豪華程度堪稱紹興歷年之最。
章惠芳表示,相比以往紹興土地出讓,本次拍賣的兩塊土地質量高、總價高,相對于融資成本較高的中小房企,上市房企拿地優勢明顯,而從土地開發角度看,未來開發商會有排屋、別墅這樣高端產品,但操作難度更大,所以大型房企拿地興趣更大。
融創房產投資發展部總經理李文軍今日對媒體表示,未來土地開發方案已確定,將是洋房+排屋的模式。同時,李文軍也指出,紹興臨近杭州,未來屬于杭州都市圈核心區域,受惠于未來杭州到紹興的城際鐵路建設等利好,房地產市場有機會崛起。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雖然本次土地出讓拍出總價新高,但從樓市行情看,紹興仍位于去庫存階段。
據悉,8月底,紹興市房地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關方案出爐,共推出了17項舉措,提出通過改革,2017年在售商品住宅庫存消化周期保持在10~16個月的合理水平,鼓勵房地產企業兼并重組、優勝劣汰。到2020年,強企名企市場份額達到75%以上,產業集聚發展能力明顯提升等要求。
而據紹興市統計局數據,今年上半年,全市商品房銷售面積355.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1.2% 。從房地產市場走勢看,年初開發投資形勢比較嚴峻,出現13.1%的降幅,二季度開始逐步回升,上半年為2.3%的增速。
有分析指出,紹興市房地產市場投資后勁略顯不足、待售庫存仍然較大,但投資增速逐月回升,待售面積有所下降,總體上去庫存壓力依然較大。
去庫存熱仍是主調
紹興當地一地產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紹興房價幾年未漲,2014年、2015年更多是以價換量去庫存,到今年持續去庫存基調的形勢下,庫存連續15個月下降,隨著未來庫存降到低位,不管是土地市場還是房價都可能會有一波提升。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當前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發展存在一個市場分化的現象,比如說大城市周邊的三四線城市去庫存效果很好,紹興作為寧波到杭州一線上的重要連接城市,本身經濟形勢不錯,同時受長三角一體化影響,杭州房地產市場的火熱會給紹興市場帶來比較大的影響。
記者注意到,上周杭州市區新房簽約量快速恢復,9月8日-9月11日日均簽約量700多套,較前一周的日均成交量增長明顯,并且已經達到8月份的日均成交水平,顯示市場交易已完全回歸正常。
上周,杭州市區新房簽約3191套,其中,新建商品住宅共簽約2311套,簽約總面積26.5萬平方米,簽約總金額53.5億元,環比分別增加62.9%、59.8%、67.4%。庫存方面,上周市區無新增商品住房供應,庫存繼續下降。截止上周末晚24時,市區新建商品住房可售套數為63033套。
嚴躍進也表示,本身紹興經濟位于浙江前列,今年以來原有產業復蘇跡象明顯,受惠于寧波到杭州一線的房地產市場發展,看好其樓市近期回暖。
記者注意到,近日與紹興一樣位于環杭州都市圈的嘉興市也迎來一波土地出讓高峰,9月18日,嘉興市國土資源局將出讓一宗位于城南的商住用地,地塊總占地面56013.4㎡,容積率1.5-2.0,掛牌起始價8629元/㎡,按照最高容積率2.0計算,該地塊起拍樓面價為4314.5元/㎡,起始總價高達4.83億元。4314.5元/㎡的起始樓面價,已接近祥生姚家蕩“地王”4647元/㎡的成交樓面價,創嘉興宅地出讓起拍價新高。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