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新起點

每日經濟新聞 2016-09-05 02:20:34

二十國集團承載著世界各國期待,使命重大。我們要努力把它建設好,為世界經濟繁榮穩定把握好大方向。讓我們以杭州為新起點,引領世界經濟的航船,從錢塘江畔再次揚帆啟航,駛向更加廣闊的大海!

G20杭州峰會昨日舉行,習近平致開幕辭時強調:推動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

據新華社杭州9月4日電 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一次峰會4日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會議并致開幕辭。習近平強調,面對當前挑戰,二十國集團要與時俱進、知行合一、共建共享、同舟共濟,為世界經濟繁榮穩定把握好大方向,推動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

下午3時,二十國集團成員和嘉賓國領導人、有關國際組織負責人陸續抵達會場,作為東道主的習近平同他們一一握手寒暄,隨后集體合影。

3時30分,習近平敲下木槌,宣布峰會開幕。

習近平在開幕辭中指出,當前,世界經濟總體保持復蘇態勢,但面臨增長動力不足、需求不振、金融市場反復動蕩、國際貿易和投資持續低迷等多重風險和挑戰。國際社會對二十國集團充滿期待,對這次峰會寄予厚望。希望杭州峰會能夠為世界經濟開出一劑標本兼治、綜合施策的藥方,讓世界經濟走上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之路。

習近平就應對世界經濟當前面臨的挑戰提出5點主張。

第一,我們應該加強宏觀政策協調,合力促進全球經濟增長、維護金融穩定。

第二,我們應該創新發展方式,挖掘增長動能。調整政策思路,做到短期政策和中長期政策并重,需求側管理和供給側改革并重。

第三,我們應該完善全球經濟治理,夯實機制保障。不斷完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優化國際金融機構治理結構,完善全球金融安全網,提高世界經濟抗風險能力。

第四,我們應該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繼續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恪守不采取新的保護主義措施的承諾,加強投資政策協調合作,采取切實行動促進貿易增長。

第五,我們應該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促進包容性發展。今年,我們把發展置于二十國集團議程的突出位置,共同承諾積極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并制定了行動計劃。我們還將通過支持非洲和最不發達國家工業化等減少全球發展不平等和不平衡,使各國人民共享世界經濟增長成果。

習近平強調,二十國集團承載著世界各國期待,使命重大。我們要努力把二十國集團建設好,為世界經濟繁榮和穩定把握好大方向。一要與時俱進,發揮引領作用。根據世界經濟需要,調整自身發展方向,進一步從危機應對向長效治理機制轉型。二要知行合一,采取務實行動。把今年在可持續發展、綠色金融、提高能效、反腐敗等領域制定的行動計劃落到實處。三要共建共享,打造合作平臺。要充分傾聽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聲音,使二十國集團工作更具包容性,更好回應各國人民訴求。四要同舟共濟,發揚伙伴精神,克服世界經濟的驚濤駭浪,開辟未來增長的嶄新航程。我們期待杭州峰會能夠實現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加強國際經濟合作、推動二十國集團發展的目標。

隨后舉行第一階段會議。與會領導人圍繞“加強政策協調、創新增長方式”議題深入交換了意見,取得重要共識。與會領導人一致認為,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至關重要,創新增長方式勢在必行,創新增長方式大有可為。

打開中國發展的三大問號

“很多人都關心,中國經濟能否實現持續穩定增長?中國能否把改革開放推進下去?中國能否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3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時,歸納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走向的關注。

事實上,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始終存在這三大問號。

行勝于言,中國正不斷用實際行動對這些問題作出回答。打開這些問號,一個發展前景越來越好并對世界經濟持續作出貢獻的中國正向人們走來。

打開問號之一:中國經濟具備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基礎和潛力

1日發布的8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4%,比上月上升0.5個百分點,重回臨界點之上。

“這反映出國內外需求均呈回升之勢,市場價格聯動上揚,企業信心進一步增強,經濟穩中向好態勢繼續深入發展。”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師陳中濤說。

今年以來,在全球經濟復蘇疲弱、外需市場持續低迷的形勢下,中國經濟基本面持續向好的態勢沒有改變。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依然用巨大的體量和良好表現起到世界經濟穩定器的作用。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感慨地說:“中國以占世界八分之一的經濟總量,對全球經濟增長作出四分之一的貢獻,溢出效應凸顯。”

從穩定和完善宏觀經濟政策到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深挖國內需求潛力到開拓發展更大空間,從推進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到著力實現合作共贏……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背后,展現的正是中國決策者駕馭經濟大局的戰略思維。

習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講中指出,我們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繼續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為世界帶來更多發展機遇。

展望未來,中國經濟依然具備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基礎和潛力。“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十三五’把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放在主要目標的第一位,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謀劃發展,這是中國經濟發展最有力的支撐和保障。”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張占斌說。

打開問號之二:中國將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拓更好發展前景

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創新政府配置資源方式,進一步推廣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經驗,在部分省份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8月30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七次會議上,又通過了14項事關改革的文件。

而這樣的會議幾乎每個月都要召開一次。全面深化改革逐漸進入施工高峰期,正在按照既定的時間表、路線圖向縱深推進。

從黨的十八大提出深化改革開放到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總體部署,從全面深化改革開局之年的強勢起步到關鍵之年的協同進擊,改革呈現出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的良好態勢。

習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講中強調,中國改革的方向已經明確、不會動搖;中國改革的步伐將堅定向前、不會放慢。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后,改革更事關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軍擴認為,當前我國所處發展階段變了,國內外客觀環境變了,但中國仍然具有中高速增長的潛力。把巨大潛力挖掘出來,關鍵還是靠全面深化改革,特別是以重大結構性改革的突破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從歷史和現實看,中國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的改善都得益于改革。嘗到甜頭的中國人民,改革的決心堅定不移。”中央黨校教授辛鳴說,從長遠看,中國將持續抓住改革開放這個“關鍵一招”,把握戰略機遇,贏得發展主動。

打開問號之三:中國已經具備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基本條件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中等收入國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中國發展過程中必須邁過的一道坎。

從中等收入國家進入高收入國家俱樂部,并非輕而易舉。2008年,世界銀行提出“中等收入陷阱”概念:一個國家從低收入階段進入中等收入階段后,經濟長期徘徊在中等收入區間,普遍表現為經濟的持續減速或保持緩慢增長。

從歷史數據看,在1960年達到中等收入的101個經濟體中,到2008年只有13個成為高收入經濟體,落入陷阱的幾率接近九成。從邁入高收入國家的經驗看,適時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至關重要。一些國家長期以來依賴海外投資、貿易進口和外債來支撐經濟發展,缺乏獨立發展國內經濟的能力,成為沒能跨越陷阱的失意者。

而從發展階段和發展條件分析,中國現在達到的發展水平遠高于當年拉美國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時的發展水平;從收入水平看,按照世界銀行的統計數據,不少人已經邁入上中等收入水平,整體看,屬于“腦袋已經進入上中等,身子還在中等水平”。

更重要的是,中國一直借鑒正反兩方面經驗和教訓,在發展路徑和政策選擇上力避滑入“陷阱”。“中國正在采取各方面措施,使經濟能夠實現由數量追趕向質量追趕的平穩轉型。這一深刻轉型,將使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階段,進入高收入社會。”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說。

“實現成功轉型,必須突出創新的地位。”中央黨校教授趙振華說,中國正在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發展著力點集中放在創新上,著力發揮創新激勵經濟增長的乘數效應,這必將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奠定更堅實基礎。

作為發展中大國,在躋身高收入經濟體行列和邁向中等發達國家的道路上,中國會迎來不少挑戰,但只要牢牢把住發展這個根本要務,堅定不移走中國道路,就一定能夠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實現全面小康和偉大復興的目標。(據新華社電)

與時俱進知行合一共建共享同舟共濟

“知行合一”出典: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心學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貴陽文明書院講學,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說。

釋義:謂認識事物的道理與實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同舟共濟”出典:《孫子·九地》。原文:“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釋義:坐一條船,共同渡河。比喻團結互助,同心協力,戰勝困難。也比喻利害相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