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9-05 02:20:22
8月30日,工行發布的2016年中期業績報告顯示,該行根植于規范基礎之上、服務于實體經濟和客戶需求的中間業務保持較快成長,實現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817億元,同比增長6%,占營業收入的比重較上年提高3.4個百分點至24.84%,對盈利增長起到關鍵性的拉動作用。
中間業務收入增速搶眼,占營收比重進一步提升,成為工行中期業績的一大亮點。
非息收入占營收比重為34.5%
上半年,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面臨的外部困難增多、挑戰加劇,資本市場走勢疲弱使代銷基金等資本市場相關業務的收入大幅下降,國際貿易低迷使信用證、保理等進出口類業務發展受到影響。同時,工商銀行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繼續減費讓利支持實體經濟。比如該行去年主動出臺了一系列費用減免優惠措施,全部免除了涉及小微企業貸款的服務費用,僅此一項今年預計可為小微企業降低成本約70億元。比如該行繼續調低結算及賬戶管理業務費率,完全免除手機銀行匯款手續費,積極發展普惠金融。在這樣的壓力下,該行通過業務創新和提升服務,繼續保持了中間業務的健康發展。前6個月共實現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817億元,同比增長6%,占營業收入比重較上年提高3.4個百分點至24.8%,對集團盈利增長起到了關鍵性的拉動作用。
從收入構成上分析,上半年工商銀行中間業務收入的增長動力主要來源于以下四個方面:一是發揮渠道資源和綜合化優勢,大力發展跨貨幣市場、保險市場、債券市場、商品市場、資產管理市場的綜合業務,上半年代理個人保險業務收入增長2.4倍,代理國債發行收入增長4.5倍,代銷個人貴金屬收入同比增長1.2倍,第三方存管收入增長114%,代客個人結售匯收入同比增長42%,資產托管收入增長45%,代理債券發行承銷業務收入增長44%;二是零售板塊中的優勢業務增長勢頭仍然強勁,信用卡發卡達到1.18億張,躍升為全球第一大信用卡發卡行;三是服務供給側改革的投資銀行業務取得長足發展,創新推出組合式基金、產業基金和PPP項目資本金等股權融資產品,跨境并購、PE主理銀行、結構化融資、財務重組顧問等項目陸續在境內外機構落地,支持了一批優質的并購投資項目;四是國際化綜合化優勢進一步顯現,上半年新支持“走出去”項目39個,牽頭銀團貸款融資金額達259億美元,蟬聯亞太區金融業首位,銀團安排收入增長了25%。各子公司上半年中間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6%,貢獻度進一步提升。
互聯網金融發展潛力巨大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工行個人客戶金融資產達到12萬億元,零售業務經營貢獻接近40%。工行相關負責人表示,零售金融作為傳統優勢業務,在創新發展中較好發揮了平滑周期波動的“穩定器”作用,通過業務創新和提升服務保持了中間業務的健康發展。
互聯網金融也是工行探索轉型的重要板塊,該行在這一領域的表現也一直引人注目。上半年該行將原有網上銀行、手機銀行整合改造統一為“融e行”,這是更加適應移動金融趨勢、更為開放的直銷網銀平臺,已有2.15億的客戶基礎,較上年末增長12.4%。“融e購”深耕B2C房地產、B2B供應鏈等電商藍海領域,成功開展“珠寶節”“充值季”等專題營銷活動,建設跨境電商平臺,上半年交易額達6814億元,同比增長233%,其中非金融交易同比大幅增長733.5%,業務結構進一步優化。“融e聯”是工行自主研發的一個社交型金融服務平臺,目前已推出AA收款、好友轉賬、當面收款、建立群組、服務號投票等一系列新功能和全新界面設計,注冊客戶突破3000萬戶。去年掛牌成立的網絡融資中心和個人信用消費金融中心,全面啟動標準化與互聯網化為特征的信貸業務運營,目前網絡融資總規模超過6000億元。同時,工行還成立了商戶發展中心,正式推出二維碼支付產品,快捷支付“工銀e支付”累計客戶已超過1億戶,今年前7個月累計實現交易2.37億筆,交易額2396億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18.5%和129%,展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