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李宇嘉:全球普惠性金融發展需要“中國經驗”

每日經濟新聞 2016-09-05 02:20:17

◎李宇嘉

普惠金融是G20杭州峰會的重要議題之一。作為主辦國,我國將向會議提交包括《G20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在內的三個文件。這顯示出,中國正積極分享過去20年發展普惠金融的經驗,攜手各國共同推動全球普惠金融發展與進步,中國愿意通過發展普惠金融幫助發展中國家和企業走出困境,實現包容性增長。

何為普惠金融?世界銀行《全球金融發展報告2014:普惠金融》指出,普惠金融是指在金融機構成本可負擔的前提下,通過不斷競爭和創新,保證受金融服務排斥的對象獲得所需要的金融服務。現實中,由于金融機構單方歧視條款、無抵押物、利率高過支付能力和金融知識匱乏,很多普通人群、創業群體,特別是低收入、弱勢群體、小微企業等被排斥在金融服務之外。

普惠金融缺失,對經濟金融、生產生活、社會穩定的沖擊是全方位的。首先,融資被迫轉向高利貸,超高利率助長食利氛圍和高風險投機,影響金融穩定;其次,普通民眾和企業無法通過金融手段解決合理融資需求,生產和生活穩定受影響;再次,無法以金融手段(如保險)來規避風險,受金融排斥者在金融危機、自然災害面前很脆弱;還有,無法通過金融手段獲得資產性收入,縮小收入差距;最后,金融排斥往往導致社會排斥或二元化分割,影響社會穩定。

“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全面推進以農民工“市民化”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加快農業產業化、現代化,這是攻堅小康、消除城鄉二元隔離、城市新二元的主要路徑。在后工業化和城市化,金融是財富的催化劑。在城鎮化和城鄉融合過程中,可負擔金融資源的獲取是增加生產投入、應對生產和生活不確定性的基本需要,也是居民借助金融手段增加收入(特別是資產性收入)、獲得高品質生活、前瞻性規劃的必備。

近年來,借助于移動通信和互聯網的全面普及和下沉,互聯網金融快速興起,并以其平民化、接地氣、低門檻、便捷性等優點,在日常生產和生活中廣泛應用,例如零售領域的支付、在線理財、點對點的匯兌和轉賬、眾籌平臺對創業創新的支持等等。特別是,互聯網金融增加了服務的半徑,免網點和人工使其降低了服務成本,全面顛覆了傳統金融對于抵押物的剛性要求。由此,互聯網金融逐漸成了普惠金融的代名詞。此前國務院發布的普惠金融五年規劃中,互聯網金融著墨最多。

但是,金融服務長期導向工業化和城市基建,針對基層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不夠,導致金融基礎設施不健全。近年來,國家積極推進金融創新,但由于監管滯后,全社會金融素養和風險意識不強,互聯網金融反成了銀行資金進入高風險領域的通道。因此,除支付、結算、理財等能夠惠及普羅大眾,互聯網金融具有普惠金融特性外,對普惠金融需求最急迫的基層融資來說,互聯網金融已漸行漸遠。近年來,盡管我國解決“融資難和融資貴”的政策頻出,多渠道融資發展迅速,資金面寬松,但普通大眾,特別是創業群體、低收入群體、中小企業和“三農”等融資需求仍難滿足。目前,高利貸在農村很盛行,西部貧困地區資金源源不斷被吸附到東部,涉農貸款和創業融資利率居高不下。

格萊珉銀行的實踐表明,盡管普惠金融業務交易成本高、無抵押物保障,但普惠金融服務對象金融需求強烈、信用程度較高,普惠金融介入可以讓這些群體的財務更加健康、未來生產生活更有保障、前景更好,減少高利貸等非正規融資,降低系統性風險。同時,普惠金融在減少貧困、減低貧富差距、推進社會公平上的貢獻,讓實體經濟發展更均衡、更有彈性和穩定性,這是金融穩定的基石。

如何規范和發展普惠金融,從國際小額貸款和格萊珉銀行的實踐看,并非需要大規模財政補貼或擔保,關鍵在于金融資源配置的政策導向、投融資機制設計。

首先,我國正在以存款保險制度建設為契機,退出對傳統金融的隱性擔保,倒逼其到實體經濟尋找機會,這是資金轉向普惠金融的大前提。其次,充分利用移動電話、互聯網普及和下沉,零售商店、郵局和彩票銷售點等已成為銀行分支機構的補充,普惠金融覆蓋面在擴大,分銷渠道在延伸;最后,利用覆蓋廣大普惠人群金融業務的后臺數據、移動互聯大數據,進行客戶分類和政策制定,降低批量融資成本,提高融資效率。

此外,對弱勢群體和小微貸款,推行村(組)內互連互保及“一人違約、全村(組)連坐”的做法,提高了違約成本和違約外溢性;可培育政府支持和市場操作的信用評級機構、融資擔保機構,壯大行業或協會組織,完善普惠金融信用支持的基礎設施;針對強金融排斥主體(如貧困戶、殘疾人)的生產和創業,直接采取政府擔保下的融資支持。

中國是發展中國家,也是“二戰”后工業化、城市化發展最快和最成功的發展中國家之一。未來,城鎮化和內需相互促進、包容性增長,將是我國跨入中等發達國家的必經路徑。近年來,中國是互聯網普及最快和最深的國家。在未來城鎮化和內需社會構建,實現包容性增長上,也必然將是利用互聯網發展普惠性金融的最大受益者。如今,中國寄望借助G20峰會,充分討論中國利用互聯網拓展普惠金融的發展空間,這對發展中國家及全球普惠性金融和包容性增長是一大利好和最好借鑒。

(作者系深圳市房地產研究中心研究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