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商業地價只有宅地一成 為何開發商仍青睞純宅地

每日經濟新聞 2016-08-26 01:02:50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吳若凡    

◎每經記者 吳若凡

在上海“地王”連續出現時,上周上海也有多塊底價成交的土地。比如8月18日龍湖在馬橋拍的地塊,這一地塊的價格從起拍價到最終成交,單價只有5.18%的溢價率,最終成交樓板價4985元/平方米。如果這幅地是當地的純宅地,估計樓板價可能是商業用地的10倍。

中南建設集團董事長陳錦石在聽到上述消息后,隨即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尋找類似的價值洼地地塊,會是未來中南建設房地產板塊拓展一線城市業務的重要策略。

在一線城市的宅地不斷拍出天價,商業用地卻無人問津的大環境下,開發商是否可以更多地選擇購買商用地塊,以避免舉牌天價“地王”項目的高風險呢?

商業用地風險并不低

事實上,一線土地市場的商用地,問津者少是有原因的。

以龍湖拍得的馬橋地塊為例,地塊出讓文件規定,競得者需自持建筑面積不低于80%(計66762.4平方米以上)的商業物業不少于10年;并自持建筑面積不低于40%(計8345.3平方米以上)的辦公物業不少于10年。

這就要求開發商不但要有強大的商業地產開發、設計和運營能力,自身的現金流管理也要相當出色,這樣才有能力大比例自持商業物業。

但在目前的房地產行業,有能力效仿龍湖者還非常少。相比住宅,商業地產的開發、設計、運營、持有、融資的復雜程度和對經驗的要求會高得多,對企業的綜合能力要求也高得多。這是很多企業不愿意大規模持有商業地產的一個重要原因。

早在2014年,上海就要求拍賣的土地不能一賣了之,開發商要持有、運營一部分物業,從開發商轉向城市運營商。從去年開始,就相繼對商業用地和住宅用地的出讓,有部分持有的規定。房企開發商業地產,會比先前難度更大,新增商業辦公用地,一般地區商業物業的持有比例為不低于80%、辦公物業為不低于40%,且持有年限不低于10年;近階段商業辦公樓宇供應量較大的區域,商業物業的持有比例提高到100%,辦公物業持有比例不低于60%或100%,持有年限不低于10年或長期持有。

新城控股高級副總裁歐陽捷就說道,商業用地供大于求,賣不出去,變不成現金流,商業供大于求,再好的地段也沒用。

蛋糕很大:味道卻不一定好

RET睿意德策略顧問部總經理陳麗琳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商業地產是為了經營性考慮的,這就好比,住宅地產是小學生做的事,而商業地產是大學生做的事,同樣是地產,但盈利模式、財務、企業經營戰略都不一樣。

數據顯示,從上海商業地產市場來看,截至目前,商辦物業可售余量繼續抬升,其中辦公物業存量為901萬平方米,商鋪957萬平方米。

開發難度大,供應嚴重大于需求,對資金的要求也更多,這是目前上海商用地塊不被看好的原因。但這個現象很可能只是暫時的,已經有很多的開發商聞到了商業地產的盈利空間,勇敢地投入了這一領域。

除龍湖外,金地、綠地、旭輝、華僑城等房企都在積極參與上海的商辦用地競拍,以確保公司在上海的土地儲備,能夠持續經營。

而除了商辦物業外,城市的更新項目也已經成為房企拿地的新戰場。融創中國董事長孫宏斌就表示,融創正在積極介入一線城市的城市更新,在有限的機會中找到可以發展的項目。在此之前,萬科上海區域也選擇和上生所合作開拓城市更新,獲取開發機會。

對開發商來說,隨著住宅用地價格屢創新高,商辦和一線城市周邊的三四線城市,甚至小城鎮的開發用地,會成為他們新的機會點,但總的來說,房地產業依靠人口紅利輕易賺取高額利潤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想要從中獲取更多利潤,則需要更為精準的眼光和精細化的運營。可資借鑒的是不少港資開發商,他們通常自持較大比例的商業物業,隨著城市發展,雖然不能賣房,但通過物業增值,同樣獲取了大幅利潤。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