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8-19 19:56:58
昨日,Uber宣布正式與沃爾沃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兩者將聯合開發下一代自動駕駛汽車與技術。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陸佳麗
每經記者 陸佳麗
兩天內,Uber連續曝出幾個猛料,還都是和自動駕駛有關的。
昨日,Uber宣布正式與沃爾沃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兩者將聯合開發下一代自動駕駛汽車與技術。
根據該份協議,雙方將在沃爾沃的旗艦車型XC90上進行自動駕駛技術研發。而Uber方面則將會購買沃爾沃的汽車,然后加裝自己的自動駕駛系統,用于滿足打車服務的需求。兩家公司將為該項目投入共計3億美元。
此后,Uber又宣布將以6.8億美元收購美國無人駕駛卡車初創企業Otto,后者由谷歌自動駕駛部門數位離職工程師共同創立,主要致力于將現有的普通卡車升級為支持自動駕駛技術的卡車,從而提升運輸效率。
美國科技網站The Information的數據顯示,2014年,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Uber虧損了6.714億美元。2015年上半年,這一虧損擴大至9.872億美元。
這樣一家還在虧損中的公司,卻愿意花大價錢在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的自動駕駛上,這是為何?
按照此前Uber的說法,世界上每年有超過 130 萬人死于車禍,其中 94% 屬于人為導致,因此在Uber 看來,自動駕駛能挽救他們的性命。
“減少事故發生率是一大原因,另外,用人成本也是Uber所考慮的。”汽車分析師水旭表示。
The Information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Uber向司機支付的金額達到27.2億美元。以此來看,未來一旦達到了Uber所設想的完全無人駕駛,光從司機端補貼這一項支出來說,Uber就能省下不少。
與此同時,NBD汽車還了解到,近日,Uber在美國陷入了一場關于“臨時工”司機的官司。
據了解,Uber司機認為,他們應該被視作Uber員工,從而享受汽油和保養等各種費用的報銷,但目前司機們都自行承擔了這些費用,為此,這些司機對Uber提起集體訴訟。
為了和解,Uber提出了一項價值最高達到1億美元的提議,但提議中仍把司機視為“獨立合同工”。部分司機依舊不滿這一提議。最新消息顯示,美國法官也駁回了Uber的這項和解提議。
“其實,與整車廠相比,Uber等出行服務商可能更適合做這個事。”一位整車廠內部人士告訴NBD汽車,從整車廠角度來說,他們研發自動駕駛技術,但卻很難將其直接賣給消費者。“消費者都具有開車能力,買一輛有自動駕駛功能而且又貴的車沒有多大意義。”
“而Uber則不同,Uber是賣服務的。”在上述整車廠內部人士看來,自動駕駛汽車的服務成本是固定且越來越低的,因此憑借自動駕駛汽車,Uber可以將大大降低服務成本。
當然,初期要實現完全自動駕駛仍是一個比較遙遠的期望。據悉,最快本月底,Uber就將在匹茲堡道路上投放這一批沃爾沃無人車隊,匹茲堡的用戶可以通過Uber應用直接呼叫。車上仍有司機,但其主要任務是負責保證無人車的駕駛一切正常。
“雖然還需要有司機坐在車上,但司機的職責不同了。換句話說,他們從司機變成了一個‘麥當勞服務員’。要知道,請一個美國的出租車司機是很貴的。”上述人士表示。
實際上,不止是沃爾沃,此前豐田也投資過Uber。另外,通用和大眾也分別投資了Lyft和Gett,那么作為汽車制造商,他們又能從中獲得哪些收益呢?
水旭表示,從自動駕駛方面來說,整車廠只有技術而缺乏消費者習慣等數據,因此它們需要通過Uber這類出行服務商來收集這些數據,并以此來進行技術的優化。“而從新車銷量上來說,與出行服務商進行合作也可以賣出更多車。”
據此前德國《經理人雜志》報道,Uber已向戴姆勒發出了一份長期訂單:至少10萬輛奔馳S級汽車,總計價值約100億美金。要知道,10萬輛相當于奔馳S級一年的全球銷量。
在上述整車廠內部人士看來,整車廠布局自動駕駛除要更貼近未來外,也是想通過出行服務商,讓自動駕駛能夠變成一個商業的出口。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