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6-23 23:09:17
6月22日晚間,*ST宇順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決定取消于6月2日召開的第三屆董事會第三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重大資產重組業績補償方案,并與林萌等股東進行溝通、協商,最終決定仍按照各方于2013年8月、2015年6月簽訂的盈利預測補償協議及其補充協議約定的業績補償方案進行補償。
每經編輯|王志福
每經記者 王志福
*ST宇順(002289,SZ)業績補償方案變更“塵埃落定”,證監會新政顯示威力。
6月22日晚間,*ST宇順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決定取消于6月2日召開的第三屆董事會第三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重大資產重組業績補償方案,并與林萌等股東進行溝通、協商,最終決定仍按照各方于2013年8月、2015年6月簽訂的盈利預測補償協議及其補充協議約定的業績補償方案進行補償。
此外,*ST宇順還公告稱,公司決定于2016年7月8日召開2016年第五次臨時股東大會,其中會議審議事項即包括《關于重大資產重組業績補償的議案》。
新政打破林萌業績補償“打折”夢
時間推回到3年前的一項重組并購。2013年8月30日宇順電子發布“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報告書(草案)”,公司擬以14.5億元收購雅視科技100%股權,其中僅雅視科技的原第一大股東林萌獲1380.4萬股和2.34億元現金。
彼時,通信行業勢頭正猛,主營手機顯示屏、充電器、電池產品的雅視科技被廣泛看好。公開資料顯示,雅視科技營收表現搶眼:2012年為11.22億元,2013年上半年為6.92億元;凈利潤方面,2012年為6229.74萬元,2013年上半年為3691.06萬元。
基于良好的行業前景,并購標的大股東林萌承諾標的公司2013年、2014年和2015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簡稱扣非后凈利潤)分別不低于8300萬元、1.18億元和1.416億元。即使并購標的業績不理想,也有原大股東進行業績兜底,理論上不應存在問題。
然而,事與愿違,雅視科技的實際業績未達預期。2013年雅視科技實現8517.86萬元凈利潤,實現業績承諾;2014年僅完成7272.86萬元扣非凈利,完成率61.63%;2015年雅視科技扣非凈利為-4766.21萬元,達標率為-33.66%。
根據此前的業績承諾補償條款,林萌需履行業績承諾補償義務,若林萌以股份方式進行補償,則上市公司回購的股份數量為1840.5萬股;若林萌選擇以現金方式進行補償,則其應補償3.78億元。
至此,林萌開始謀求補償方案“打折”。2016年4月30日,林萌申請變更業績承諾補償方案,提請減少回購股份數量,回購股份具體數量為993.9萬股。2016年6月3日,*ST宇順公告擬再次變更補償方案。此次林萌申請變更后的補償金額由3.78億元調整為2.33億元,林萌可選擇現金或者股份進行補償。同時,林萌承諾:在雅視科技100%股權作價不高于2億元的情況下,按照雅視科技100%股權作價2億元,受讓雅視科技不低于51%的股權。
本來,*ST宇順原定于6月22日臨時股東大會審議上述議案,但在證監會新政的影響下,*ST宇順決定仍按照各方于2013年8月、2015年6月簽訂的盈利預測補償協議及其補充協議約定的業績補償方案進行補償。此外,*ST宇順取消了6月22日的臨時股東大會,并將會議日期推到7月8日。
*ST宇順擬“放手”雅視科技
目前,雅視科技已然成為*ST宇順的“包袱”。2014年,雅視科技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0.73億元。到2015年,雅視科技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由正轉負,虧損0.48億元。
與之相伴的是,宇順電子業績亦在2014年由正轉負。公司年報顯示,宇順電子2014年營業收入為27.5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虧損3.39億元;2015年營業收入33.8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虧損10.93億元。
“甩包袱”成為*ST宇順的當務之急。6月3日,*ST宇順發布《關于擬處置子公司股權的公告》,稱將在同行業內尋找合適的交易對方受讓雅視科技部分股權,受讓比例不低于51%。
“此次出售資產的方案規劃是兼顧了股東和子公司員工利益最大化后的最優方案。”*ST宇順董事長肖建學此前表示,*ST宇順完成“保殼”的可能性很大。
在6月3日的公告中,*ST宇順表示接盤雅視科技需要滿足“受讓雅視科技股權后,承諾三年內雅視科技不破產、清算;三年內雅視科技生產經營平穩運行,不得發生重大群體性事件”的條件。
*ST宇順雖未明確誰將接手雅視科技,但若原股東林萌最終接手雅視科技,將意味著雅視科技被收購三年后以折價12億物歸原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