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推薦

每經網首頁 > 推薦 > 正文

國內水產養殖業迎“拐點” 業內呼吁發展智能漁業

每日經濟新聞 2016-06-22 23:14:50

而這種轉變的背后,是中國漁業所呈現出來的產出率低、小作坊式生產及智能化不足等短板。中國水產協會秘書長司徒建通指出,中國水產業發展到今天已然進入了“拐點”,發展智能漁業已經迫在眉睫。

 每經編輯|謝振宇    

每經記者 謝振宇

在6月18日于成都召開的“2016中國智能設施漁業創新發展論壇”上,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中國漁業協會會長趙興武介紹稱,作為漁業強國,中國水產品總量已經連續27年保持了世界第一的位置,也是世界唯一一個養殖水產品總量超過捕撈總量的主要漁業國。

以2015年為例,中國水產品總產量為6699.7萬噸,占世界水產品總量高達37.94%。趙興武表示,這一數據已經超過了“十三五”規劃的水產品6600萬噸左右的年產量。這反映了中國漁業在由量的提升向質的提高而轉變。

而這種轉變的背后,是中國漁業所呈現出來的產出率低、小作坊式生產及智能化不足等短板。中國水產協會秘書長司徒建通指出,中國水產業發展到今天已然進入了“拐點”,發展智能漁業已經迫在眉睫。

水產業“大而不強”

盡管連續27年來水產量世界第一,但中國漁業的勞動生產率低也是一個不爭的現實。數據顯示,在漁業高度發達的挪威,每個勞動力年平均生產量為195噸魚,而中國只有7噸左右。

除勞動生產率低外,勞動力老齡化嚴重的問題同樣突出,“我在山東威海的時候發現,漁船上的作業人員年紀基本都在50歲以上,10年、20年以后誰來養魚是很重要的問題。”中國農業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教授李道亮指出。

資源浪費則是另外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有專家在會上表示,歐盟養殖水利用率為每立方米水產產出30千克,而在中國這一數據只有不到1千克。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進程,水資源污染的現象越來越頻發。

通威股份副董事長嚴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漁業養殖業發展的現狀是養殖分散,養殖主體以漁民和農民等個體戶為主,很少出現家庭農場、公司化的企業等主體。”小作坊式的生產方式,是生產率低和資源浪費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人口紅利和資源優勢漸趨消失時,中國漁業的轉型更顯得迫在眉睫。

迎智能化“契機”

“機器代替人是未來發展的方向。”李道亮稱。而在漁業勞動生產率高的挪威,其生產實現了裝備化和機械化,通過物聯網實現飼料的精準投喂,從而大大降低人力成本。

農業部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站長魏寶振表示,現代水產養殖業一定是養殖技術、裝備技術和信息技術的高度融合的養殖業,需將現代水產養殖業同物聯網進行深度融合,在大數據分析基礎上進行科學決策,實現精準化、自動化和智能化,走集約化精準養殖的道路。

智能化對科技素質整體偏低的漁民無疑是個挑戰,司徒建通表示,從十二五全國科技素質普查數據來看,全國平均科技素質在5%,農民的科技素質為3.7%,而漁民科技素質還低于農民科技素質。

在嚴虎看來,水產養殖業正迎來一個走向規模化和智能化的契機。水產養殖業的規模化狀態和智能化狀態一度高于養豬業,但現在遠低于養豬業。在經歷了2007年以來的豬價波動后,國內生豬養殖單位由2007年的2億多個減少至1億多個,直到現在僅剩4000個左右,養殖數量在減少,單體的規模卻在擴大。水產養殖業在經歷了連續兩三年的低迷和虧損狀態后,也迎來了非常好的契機。

(實習生段倩倩對本文亦有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水產品 養殖業 漁業 智能化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