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6-20 11:12:32
在沃爾瑪中國剛剛宣布完中國區CEO更替后,一個更為重磅的消息這兩天在業內傳開:有自媒體爆料稱,沃爾瑪400多億賣掉了1號店,接盤者則是京東,而相應的談判已進入后期。
每經編輯|王敏杰 蔣佩芳
在沃爾瑪中國剛剛宣布完中國區CEO更替后,一個更為重磅的消息這兩天在業內傳開:有自媒體爆料稱,沃爾瑪400多億賣掉了1號店,接盤者則是京東,而相應的談判已進入后期。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這波出售傳聞中,不僅僅是京東,阿里巴巴以及海航集團等均被卷入其中,據稱,這一度導致相應的談判陷入焦灼狀態。不過,6月18日晚,漢森供應鏈總裁、中國電商協會物流專家黃剛發文透露,確認是京東收購了1號店,并稱相應的消息近日即將公布。
在去年,沃爾瑪將1號店全資納入麾下后,業界一直都在關注后者的差異化發展,如果出售一事屬實,對于目前正大力拓展跨境電商業務的沃爾瑪來說將是一次重大變化。當然,對于亟需填補百貨業務“短板”的京東來說更是大事。
6月19日上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此事采訪了沃爾瑪中國、一號店以及京東方面,三方給出的口徑很是一致:不予置評。“如果有進一步的消息我們會告知。”
沃爾瑪的電商布局
據了解,定位于B2C模式的網上超市1號店主營日化及快銷等品類,其于2008年由于剛、劉峻嶺在上海創立。2010年5月,平安集團收購了1號店80%的股份,成為控股股東,當年1號店的銷售額達到8億元。不過,此后平安整合1號店未果,逐步將1號店控股權轉讓給了沃爾瑪。
2011年5月沃爾瑪入股1號店,占股17.7%。2012年8月,商務部批準了沃爾瑪對1號店的控股投資。根據協議,沃爾瑪對1號店的持股比例將從17.7%增至51.3%,達到控股權。彼時,曾任職于多個內外資零售企業的資深人士丁利國就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按照沃爾瑪這一外資企業的做事風格,后續其勢必會將加大對1號店的控股比例,到最后將完全控股。
去年,創始人于剛和劉峻嶺宣布決定離開1號店,此后沃爾瑪開始全資控股1號店。“在全資控股1號店后,沃爾瑪計劃投資加速電商業務的發展,希望為線上、移動端和實體店的顧客創造無縫聯接的購物體驗。”這是沃爾瑪當時給出的承若。
但此后在1號店的布局上,沃爾瑪似乎并沒有大動作,相反,行業內關于沃爾瑪與1號店之間整合并不順利的消息陸續不斷。
事實上,除去1號店,沃爾瑪還在盤算自己一手發展起來的電商業務。2015年6月,沃爾瑪在深圳推出O2O服務平臺“速購”,目前覆蓋深圳、廣州等6個城市,今年3月,沃爾瑪又推出跨境電商服務“全球e購”覆蓋全國范圍。
如果出售一事后續被證實,那么沃爾瑪的出發點是什么呢?一位零售行業人士告訴記者,沃爾瑪早前收購1號店,目的在于涉足中國的電商,并進行線上下貫通布局,按理這是一件不錯的事。但此后,沃爾瑪線上下訂單及兩個平臺的庫存無法協同,再者,來自美國的沃爾瑪和本土1號店的文化融合更是難題。
對于為什么選擇在目前這一時點。在黃剛看來,沃爾瑪實則就是一個生意人,2015年準備全資收購的時候,其實就是為了便于出手。“賣手聰明的做法就是,讓幾大買手都感興趣的時候,才拋售,這樣才能賣一個高價錢。當京東在布局京東到家和阿里的天貓超市競爭火熱的時候,這就是出售的時候。”
截至記者發稿,沃爾瑪方面還未給到最新的進一步消息。
京東怎么想?
如果說沃爾瑪在覺得資源協同上沒那么高效后以合適的價格“賣資產”可以理解了,那么對于京東來說有沒有必要接盤呢?
在沃爾瑪出售1號店、京東接盤這一消息出來后,前京東戰略分析師李成東曾在其朋友圈針對消息提出了質疑,并且表示“真實”的消息很可能是阿里巴巴將收購1號店,因為想不出京東收購1號店有什么實際的價值,1號店已經退居上海。
黃剛并不這么認為。“百貨是京東的剛需的一個領域:京東作為3C起家的電商平臺,自營是非常成功的,然后在圖書上搞死了當當,家電上跟蘇寧也拼得不錯的格局,那么百貨呢?”在其看來,在全品類戰略中,京東需要拿下百貨大品類。百貨是1號店的優勢但恰好是京東急缺的。其同時指出,另一方面,京東雄居北京,但華東市場其實是京東亟需鞏固的市場,剛好1號店在華東地區深耕多年。
另有觀點指出,目前,生鮮超市業務也是京東的發展重點之一。去年8月,京東宣布戰略入股永輝超市。根據雙方協議規定,京東以每股9元人民幣的價格入股永輝超市,總價值為43.1億元。按彼時的說法,二者希望通過聯合采購加強雙方在供應鏈管理、O2O等領域的合作。在業界看來,生鮮是永輝的強項,京東的戰略入股永輝,能夠給自己的生鮮業務加碼。
再來看看1號店。2013年3月份,1號店正式推出生鮮品類,首站圈定上海,發展至今,基于此前沃爾瑪的全球供應鏈體系,其生鮮業務也是可圈可點,對于京東來說,存在其價值。
據黃剛表示,關于京東接盤1號店的收購金額等信息,預計會在近幾日公布。一旦相關事情最終落實,中國的O2O會否進入一個新的格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