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5-23 23:52:42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認知機器人學系知名教授默里?沙納漢表示,預估到2025年知識類自動化工具這類工作所產生的潛在經濟影響將達到每年5.2萬億到6.7萬億美元,機器人和人工智能解決方式的市場在2020年前將增長至1530億美元。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胡健
新興制造業正成為炙手可熱的話題。
近日,倫敦帝國理工學院認知機器人學系知名教授默里•沙納漢表示,預估到2025年知識類自動化工具這類工作所產生的潛在經濟影響將達到每年5.2萬億到6.7萬億美元,機器人和人工智能解決方式的市場在2020年前將增長至1530億美元。
他是在由中信出版集團奇點學院主辦的奇點大課上發表的如此判斷,本期奇點大課的主題為“科技決定未來”,而在沙納漢看來,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的成功,不斷加強的計算能力、大數據技術和互聯網,重要的公司投資,創新公司的發展,使我們對AI技術的發展持樂觀的態度。
他認為,AI發展已經取得明顯進步,將會帶來在諸多領域的應用、產生經濟效益并惠及大眾;自動駕駛、智能機器人技術、私人助理、個性化的醫療、公司決策、科學發現等領域的專業AI短期內一定會出現。
沙納漢認為,強AI、人性化AI、科幻故事中的想象在未來不是沒有可能實現,但10年之內是不會出現的;實現人性化AI,并快速跟進超級AI,此舉有可能產生超越工業革命的社會影響。
人工智能是工業4.0的典型代表之一。根據日前波士頓咨詢公司推出的新報告《工業4.0:未來生產力與制造業發展前景》:零部件、機器和人員之間的互聯互通性日益加強,由此生產系統的速度和效率分別能提升30%和25%,同時大規模定制也將實現快速發展。
報告強調,工業4.0將對勞動力產生重大影響,大力改變產業工人完成工作的方式,對工人的技能需求卻有重大變化。未來會出現更多就業機會,同時淘汰一些過時的崗位。
同在這場奇點大課上,曾任職中科院的馬兆遠說,工業4.0時代,個性化生產的成本比批量化生產的成本更低,生產越來越需要滿足人的個性化需求。人工智能是沒有辦法完全取代人類的,人類可以節省出大量時間去做工業設計滿足個性化需求。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曾表示,要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用新供給引領需求發展,為經濟持續增長培育新動力、打造新引擎。
這也是未來科技創新的方向。開創“高清云生產力系統”新品類的前景云董事長趙寧認為,“高清云生產力系統”是一個強大的生產力解放承載平臺,將成為各垂直行業降本增效的標配和神器。以教育行業為例,依托視訊新科技,可打造出以導師與學習者為中心,高清互動、真人還原的教學環境。遠在國外的學員可以獲得真人面對面,如同在一間教室內的學習效果,體驗與導師面對面實時討論問題的學習氛圍。
趙寧分析說,教育領域對優秀師資需求巨大,但二線三線城市的巨大教育需求難以滿足,而前景云高清移動視頻系統讓這個煩惱迎刃而解,同時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優秀教育商的展業成本,成為迅速占領二線三線城市教育市場的神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