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1-26 01:59:56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謝振宇 江然
身處全國“一帶一路”發展高地之一的成都,正努力更深度地融入這一國家戰略。
11月24~25日,“2015孟中印緬經濟走廊(成都)發展論壇”在成都舉行。來自印度、緬甸、孟加拉國等國官員及城市代表、中外企業、商協會代表等200多人出席。現場氛圍火爆,洽談區座無虛席。
來自孟中印緬政界、企業界和學術界的熱情,顯示出四方加快交流、擴大合作的迫切愿望。實際上,早在今年5月,成都一位市領導就率團赴印度,參加與基礎設施投資建設相關的項目對接會。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論壇是成都在搶抓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發展機遇,主動對接“一帶一路”的又一次實踐。成都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進一步為企業走出去搭好平臺,做好服務,加強走廊沿線城市之間、企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搭平臺送企業出海
現場通過主持人“廣播”找尋感興趣的合作對象,商務對接和洽談隨處可見,學術研討會氛圍熱烈……這一系列的場景,發生在11月24日舉行的2015孟中印緬經濟走廊(成都)發展論壇主論壇上。
來自印度、緬甸、孟加拉國等國官員及城市、企業代表,以及成都、四川企業的代表數百人齊聚論壇,代表們爭相發言,介紹本國的投資需求與投資環境。
據論壇組委會介紹,原計劃邀請外方代表70人,但是到會了100多人,而且不少外方代表還帶來了投資需求;要求發言和推介的國內外代表人數也遠遠超出預期。25日,與會代表們還進行了深入洽談和交流。
“今年5月,我們在新孟買專門成立了公司,也希望接下來能以印度為橋頭堡,向孟加拉國和緬甸市場擴散。”成都天齊機械五礦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曾益偉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曾益偉代表的天齊五礦公司體現了成都企業著力在孟、印、緬等國進行投資或搶占商機。
“我們迅速看到了印度潛在的市場機遇,并且在四川省商務廳、成都市商務委及相關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持下,2015年在印度成立天齊集團在南亞地區的第一家分公司。”曾益偉說,公司計劃今后的3~5年內,把國內工程機械、環保設施、建筑材料等產品引入印度市場。
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背后政府著力助推,扮演了重要角色。此次論壇的舉辦,僅是成都市商務委搭建平臺助力企業“走出去”的動作之一。
據悉,自去年發起并成功舉辦“2014孟中印緬經濟走廊(成都)發展論壇”之后,如今再次舉辦論壇,正是成都積極響應黨中央和國務院號召,落實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進一步加強孟中印緬區域間、城市間的經貿交流與合作,不斷聚集資源,吸引廣泛關注,促成四國經濟體更多的溝通、交流與合作的重要舉措。
據成都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透露,成都正在籌劃“2016孟中印緬經濟走廊(成都)商界對話會”,為企業走出去搭好平臺,做好服務,會議將有望進一步深化該經濟走廊城市、商協會、企業和專家學者4個層面之間的合作。
南亞國家求“資”若渴
中國工商銀行印度孟買分行總經理洪青的這一天很忙祿,11月24日上午作為發言代表向外推介投資印度的機遇,下午還專門舉辦小會,向多家中企人士告知如何去印度投資。
“未來5~10年,是投資印度的絕佳窗口期,現在很多日本、韓國企業都在快速進去,中國企業更應該抓住機遇。”洪青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實際上,中資企業正越來越多進入印度市場,特別是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們每天都要接待有意向的投資企業”。
“中印兩國總共25億人口,消費市場巨大。”“印度100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等,對中國企業來說都是一些新的機會。”不少與會中企代表都感嘆印度市場的巨大潛力。
推介會的火爆,尤其顯示出南亞國家對于外來投資的強烈需求。“從過去經歷可以預測,印度未來5~10年經濟增長的確定性特別高,如果有機會去印度看一看,企業會覺得很有信心。”洪青表示。
作為“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中的六大經濟走廊之一,“孟中印緬走廊”占全球GDP比重從2000年的12%上漲到2015年的25%,戰略地位日漸顯現。
成都作為古南方絲綢之路的起點,“一帶一路”戰略中重要的節點城市,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都應當在孟中印緬走廊經濟版圖中占據重要地位,并努力成為推動這一區域發展的新引擎和戰略支撐。
成都市商務委總經濟師周立志介紹,成都和孟加拉、印度、緬甸等國家地緣相近,產業互補,合作由來已有,前景廣闊。近年經貿交流不斷擴大,2014年成都與孟加拉國、印度、緬甸進出口總額分別達到了1.2億美元、9.67億美元和8975萬美元,有直接經貿往來關系的成都企業分別有270多家、800多家和160多家,孟印緬三國已經成為成都的重要經貿合作伙伴。
隨著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加快建設,其中投資和產業發展機遇前景無疑更加廣闊,成都正搶抓區域合作發展機遇。
“合作潛力巨大,孟中印緬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產業互補性強,在商貿、旅游、金融、裝備制造和基礎等多個領域擁有巨大的合作空間,同時成都作為中國西部的經濟中心,輻射帶動中國四川及周邊省市三億以上人口的巨大市場,為孟加拉國、印度、緬甸等國家拓展中國市場提供了廣闊空間。”周立志表示。
主動對接“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是中國順應國際國內形勢發展需要,在國際戰略領域,對外開放領域,以打造利益共同體為目標提出的一項新型合作倡議。“它對南亞的重要意義首先體現在‘一帶一路’將為中國和南亞等發展中國家創造平等互利的新型示范模式。”四川大學南亞研究所李濤在發展論壇上表示,“其次它有利于促進南亞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改善南亞地區基礎設施建設。”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此之前,與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相關的發展論壇主要停留在我國邊境省份范圍內,此次轉移至內陸省份四川,意義不同與以前。“這標志著孟中印緬邊貿不僅是省級之間參與區域合作,更重要的是水到渠成的國家層面的參與。”李濤稱,“做實了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概念。”
四川大學南亞研究所教授張力也同樣指出,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需要全國一盤棋,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在建設過程中也越來越意識到需要產業支撐。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論壇是成都在搶抓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發展機遇,主動對接“一帶一路”的又一次嘗試。
今年10月,成都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為了搶抓發展先機,打造內陸開放新平臺,成都市部署了19項舉措,全面融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其中包括“建設國際航空樞紐”、“構建開放型經濟體制”、“促進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設”等。
據了解,成都已將各項任務細化、拆解,在商事改革、金融支撐、人才制度等一系列政策層面逐個予以保障,助力成都優勢企業和產業走出去,以享“一帶一路”紅利。
實際上,成都市政府主要領導此前就提出,融入“一帶一路”的關鍵,在于企業怎么樣走好“一帶一路”,要以企業的參與度,評判一個城市在“一帶一路”中的融入度。
據了解,成都已經落戶的世界500強至少有268家企業,以及15個國家在蓉設立了領事機構,擁有國際友城28個,并且與“一帶一路”沿線36個國家建立了經貿和人文交流關系,成都在“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格局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