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電商“雙十一”暗戰:發力跨境購 爭搶移動支付

每日經濟新聞 2015-11-13 01:21:00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趙娜    

今年天貓“雙十一”全天成交金額為912.17億元,其中在移動端交易額占比68%,232個國家和地區參與進來,物流訂單量4.67億。至此,一年一度的網購狂歡節落下帷幕。

在消費者購物狂歡的背后,電商競爭格局正在發生變化,特別是在跨境購和移動支付領域。“雙十一”也留下了一些懸疑,快遞榜首眾說紛紜;阿里股價也走出了與購物節相反的行情,這些現象背后又暗藏什么?

“雙十一”由阿里一家獨舞發展到“全民購物節”,面對今年的“七年之癢”,競爭對手開始核心化,在阿里聯手蘇寧過招京東這場主戲外,跨境電商和移動支付或是隱藏在熱鬧表象下的蓄力卡位之處。

11月12日,網易考拉海購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首次參戰“雙十一”是對該平臺的一次重要“練兵”,除了能積累經驗、促使運營手段更加成熟外,也能借助規模效應與更多供應商達成合作。

移動支付作為拉動線上線下消費的關鍵點之一,借此時間點有卡位意義。如微信支付今年首次發力線下“雙十一”,攜手全國超過10萬家實體門店做推廣。

跨境電商成發展重點

記者留意到,與往年相比,今年“雙十一”競爭對手開始核心化。盡管都在搞活動,但一號店、當當網等在今年“雙十一”期間的動作相對沉寂。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跨境電商似乎成了高調刷存在感的地方。天貓、京東、蘇寧等主要參與者在此發力,亞馬遜中國則重點蓄勢推廣這之后的“黑色星期五”活動。

今年1月才上線公測的網易考拉海購是首次參加“雙十一”。而12日公布的網易2015Q3財報顯示,其電商、郵箱及其他業務的凈收入為10.04億元,同比增長162.16%,環比增長107.85%。

“在考拉海購的快速擴張下,網易整體電商業務取得了強勁增長。”考拉海購相關負責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參戰“雙十一”是該平臺檢驗自身的好時機,有助于進一步提升采購、運營、技術、市場、客服、倉儲、物流等各環節的能力,從而提升用戶體驗。

目前,跨境電商的主要模式,包括以天貓國際為代表的平臺類,京東全球購為代表的半自營半平臺類,以及考拉海購等自營類。其中,平臺類的跨境電商以第三方商戶入駐為主,能快速擴充商品的SKU(Stock Keeping Unit,庫存量單位);自營模式則對供應鏈的把控力和定價能力較強。

尼爾森2015年10月底發布的《中國電子商務行業發展“杭州指數”白皮書》顯示,跨境網購行業正呈現出四個發展趨勢:一是跨境網購平臺與私人代購持續共存發展;二是二線城市跨境網購市場消費力旺盛,潛力巨大;三是不同品類商品具有清晰地域傾向;四是跨境網購APP平臺將備受青睞。

電商卡位爭移動支付

據記者了解,相比阿里在電商業務上的強勢,BAT當中的另外兩家,騰訊、百度對此采用了廣撒網的垂直投資策略。除了騰訊與京東的結盟,百度在今年下半年投資跨境電商蜜芽、波羅蜜以及生鮮電商中糧我買網。就在12日,移動生鮮電商平臺每日優鮮宣布獲騰訊領投的B輪融資。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雙十一”全天,天貓移動端交易額占比68.67%;京東移動端訂單量占比74%。網購交易終端的改變,某種程度上也導致了用戶支付習慣的變化。而移動支付作為拉動線上線下消費的關鍵點,其發展的好壞又直接與平臺連接生活O2O服務的前景掛鉤。

記者對比BAT 最新財報發現,截至2015年9月,阿里移動月活躍用戶達3.46億,單季度凈增3900萬;百度錢包激活賬戶同比增長520%至4500萬;微信支付和QQ錢包累計綁卡用戶數已超過2億。可見,“雙十一”不僅是電商線上爭交易、線下比物流,也是推廣移動支付的機會。

據悉,微信支付今年首次發力線下“雙十一”,11月6日至12日,攜手全國超過10萬家線下門店推出優惠活動。11月11日當天,使用微信支付后還有機會獲得隨機現金紅包和Apple Watch抽獎。

“我們希望通過線下活動,培養用戶的移動支付習慣,集中幫助實體門店將自己在線下的流量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微信支付相關負責人表示,線下的一系列活動都意在普及消費方式。

易觀智庫分析師閆宏慧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百度的移動支付業務尚處在起步階段,為此在過去幾個季度,百度錢包的推廣力度都很大。阿里從電商做起,經驗積累多,延伸至支付也一脈相承。而騰訊基因在社交,以社交工具微信培養用戶的支付習慣,需要考慮能否促成強需求。

另一方面,如何在豐富更多支付場景和功能多余之間折中,似乎也并非易事。比如,支付寶錢包加強社交屬性時,曾被用戶吐槽“越來越像微信”。

股價為何跌

交易額創世界紀錄阿里股價反跌2%

◎每經記者 黃修眉

912億元!這是阿里巴巴(NYSE:BABA)旗下天貓今年“雙十一”的成績單,刷新單一電商單日交易的世界紀錄。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盡管天貓“雙十一”交易額高漲,但并未對阿里股價帶來提振作用。美國當地時間11月11日,阿里巴巴股價下跌1.94%,報79.85美元,盤中一度重挫4%。

在業內人士看來,阿里巴巴股價下跌一方面是此前股價回升沖高后的出貨需求,另一方面是華爾街對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擔憂。

但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董事會主席馬云11日表示,中國7%的GDP增速目標仍可達到,關鍵是從重數量轉向重質量。對于阿里巴巴在中國經濟中發揮的作用,馬云稱,“雙十一”并不能代表阿里巴巴的未來增長,但能代表中國未來的消費力和經濟增長,“我們有幸成為了互聯網經濟的第一引擎。”

阿里股價不漲反跌

今年“雙十一”成交火爆,天貓用不到12個小時便突破去年“雙十一”全天571億元的交易額。截至11日24時,交易額達912.17億元,其中無線成交占68%,參與交易的國家和地區有232個。

盡管“雙十一”交易額高漲,但未對阿里巴巴股價產生提振作用。美國當地時間11月11日,阿里巴巴股價下跌1.94%,報79.85美元,盤中一度重挫4%。阿里股價不漲反跌,這讓市場不解。

實際上,不只是阿里巴巴,亞馬遜(NASDAQ:AMZN)在今年7月15日舉行了慶祝亞馬遜成立20周年的促銷活動“Prime Day”(類似于阿里巴巴的“雙十一”),其股價漲幅也不大,7月10日~ 22日累計上漲12.4%。

記者注意到,去年11月13日,也就是“雙十一”后兩天,阿里巴巴股價創出120美元的歷史高位。但從那以后至今年10月1日,阿里股價重挫46.53%。

而今年“雙十一”前三天,阿里股價甚至出現接連下跌。11月6日~11日,阿里股價下跌6.48%。“雙十一”大戰打響前幾個小時,美股開盤阿里股價一度跌破80美元,隨后止跌反彈,最終收跌1.94%。

就在上周,華爾街著名的大空頭、對沖基金經理吉姆·查諾斯還放言投資者應該做空阿里巴巴,導致阿里股價盤中一度大跌近5%。美國媒體分析稱,階段性出貨阿里巴巴股票或是其股價連續下跌的原因之一。

機構仍看好阿里

今年8月阿里巴巴發布二季度財報時,華爾街的質疑聲就不斷。有媒體報道稱,收入和商品交易總額(GMV)的增長放緩一直是拖累阿里股價下跌的重要因素,GMV的同比增速已經由2014年的50%多下跌到最近幾個季度的近30%,市場因此質疑阿里巴巴最輝煌的時刻是不是已經過去了。

此外,中國經濟的增速放緩也是華爾街的主要擔憂之一,投資者對中概股的謹慎態度也就不難理解了。

但馬云在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CNBC)電視訪談時表示,“雙十一”并不能代表阿里巴巴的未來增長,但卻能代表中國未來的消費力和經濟增長,因為中國擁有巨大的國內消費潛力。

馬云進一步表示,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是因為經濟增長的動力引擎,出口和國內基礎設施投資放緩了,我并不認為中國經濟大幅度下降。中國內需是過去20年的一大難題,但通過互聯網通過電子商務,讓全世界看到了解決中國內需增長的一種方法,“我們有幸成為了互聯網經濟的第一引擎。”

金融行業也對阿里創出的紀錄給予肯定。今年“雙十一”共生產總值143億美元的商品總額(GMV)的交易,遠高于去年的93億美元。德意志銀行在最新報告中就調升了阿里巴巴的目標股價。

德意志銀行分析師艾倫·海拉威爾三世將阿里巴巴目標股價調升10%至98美元。

德銀分析稱,阿里巴巴多重戰略的成功實施似乎是今年“雙十一”銷售額超出預期40%的原因。在“雙十一”銷售額中,68%是消費者通過手機無線網絡完成的,大大高于去年42.6%的比例。

如何定榜首

快遞今迎配送高峰榜首之爭撲朔迷離

◎每經記者 李卓

“雙十一”雖然過去了,包裹卻還在路上,對物流業的“大考”才剛剛開始。

今年天貓“雙十一”全球狂歡節產生的4.67億件物流訂單,較上一個“雙十一”增長168%。據統計,所有包裹里程加起來將可繞地球1100萬圈,地球到太陽接近1500個來回,突破人類目前探索到達的最遠距離。

雖然今年包裹數量劇增,不過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多家快遞公司了解到,經過連續幾年“雙十一”的經驗積累和基礎能力提高,加上大數據“護盤”,目前快遞公司整體運營能力基本可以從容應對,爆倉已成過去式。

此外,隨著多家快遞公司“雙十一”訂單量的公布,一年一度的榜首大戰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大數據、社會化協同加深

往年物流行業的“雙十一”大戰往往要從12日才正式開啟,今年菜鳥網絡在提升大數據操盤的基礎上,對行業開出1億元的補貼,用于激勵快遞公司與大商家提前攬收。與過去幾年“雙十一”不同的是,今年快遞速度格外引人注目。

天貓“雙十一”第一單僅用14分鐘就完成了送貨上門,跨境第一單僅用一個半小時就送到了消費者手里,農村淘寶的第一單也只用了1小時48分。“雙十一”產生的包裹中有四成在當天就已經發走。

菜鳥網絡總裁童文紅認為,這種反差意味著中國物流行業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這也是一次完善的社會化物流協作的結果。“今年物流行業迎來了拐點,其標志就是大數據的全面使用與社會化協同水平加深。”

她隨后列舉了一連串驚人數字:今年“雙十一”期間商家電子面單的使用占比將超過80%;617個中轉中心、17.6萬個網點已與菜鳥網絡的大數據預測系統菜鳥天地完成實時連線和實時同步。她將今年的“雙十一”稱為DT(Data Technology)物流元年。

單純拼數量時代該結束了

按照慣例,每年“雙十一”的包裹峰值或將成為次年的日常均值,也因此決定著下一年的市場排名,每家快遞公司為此都格外較勁。

今年“雙十一”之前,圓通速遞董事長喻渭蛟首次公開發聲,明確圓通占據中國整個快遞市場21%的市場份額,躍居行業第一,意味著快遞江湖多年的榜單排名歷史性被改寫,但并沒有官方數字可佐證。也正因如此,今年“雙十一”的訂單數字格外引人注目。

據圓通官方數據,截至2015年11月11日24點整,圓通當日網絡訂單量達5328萬件,成功攬收3059萬件。訂單量和攬收量均創行業最新記錄。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申通和韻達獲得的數據顯示,“雙十一”當天,申通、韻達的訂單量分別為4279萬單和4160萬單。截至記者發稿,中通尚未公開具體數字。

那么,從已公開戰績看,今年的榜首將由圓通問鼎。

不過,“江湖”的另一種看法是,今年9月剛剛宣告和申通重組的天天快遞,這次“雙十一”攬件量突破1500萬單。而天天快遞董事長奚春陽在9月已經重回申通并擔任申通快遞執行總裁,奚同時還是申通快遞董事長陳德軍的妹夫。因此,在不少業界人士看來,雖然申通、天天對外機制仍是兩家,但管理層已經打通,勝似一家。申通抱團天天加起來的“雙十一”業務量接近5800萬單,超過圓通。某種意義上,申通仍然可以說守住了市場第一的位置。

而讓榜首大戰更加撲朔迷離的是,中通雖然沒有公開具體業績數字,但推出了國內首份“雙十一”快遞業數據報告。該報告稱,今年“雙十一”,來自菜鳥的快遞(即淘系快遞)總量同比增長86%,而來自非菜鳥渠道的快遞(非淘系快遞)數也取得了同比超209%的增幅。在“雙十一”之前,中通更曾一度對外表示,在2015過去的10個月里,中通有8個月占據全行業業務量榜首。

不過,業內人士認為,對于已經成長為基礎商業設施的快遞來講,單純拼數量的時代該結束了。尤其隨著申通、圓通、中通等一批快遞企業上市日程的加速,過去以“價格戰”換市場將更多轉型提高服務和增值能力,榜首大戰也應該有更多衡量標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